走进张遂的故事,一位唐朝最伟大的科学家和数学家

2024-01-09 13:39

1个回答
子午线,是地理学家们用以勘测地理位置的工具手段。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知道,世界上进行第一次子午线测量的科学家,居然是我国的唐代僧人张遂。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发展当中,人们对宇宙的探索越深,人们对张遂当初的贡献就越来越惊叹。就连他提出的一系列先进的理念和想法,直到今天的人们观看也是十分科学并且有预见性的。

在他年少还没出家的时候在自己的故乡就有了很大的名气,得到很多人的赏识。他天资聪颖,看书的时候常常过目不忘,能够将人文历史倒背如流,并且从小张遂就对自然科学十分感兴趣,不停的收集资料或者是向大人们提出各种问题。张遂的祖父是唐朝的开国功臣,经历了武后掌权的时代。武后时期牢狱盛行,人人自危,张氏家族已经逐渐没落。到了张遂的父亲这一辈,也只能够在小小的县城当中做一个不起眼的芝麻小官,但即便如此,也掩盖不了张遂身上的光芒。

张遂年少时,开始对自然历法十分感兴趣,但是家乡的局限已经满足不了他对知识的需求了。唐朝的风俗如是,常常有人因为求学而远离家乡,从游历大川大河当中获取到实际的经验和知识,于是张遂也开始打点行李,来到当时最繁华的都市——长安进行求学。泱泱长安,汇聚了无数的名流,聚集了数不尽的贤士,其中在科学自然方面被人们视为公认的大家,就是长安城外玄都观的道长尹崇。张遂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于是虚心的前往求教。

这么一个青年才俊放到尹崇的面前,尹崇自然起了爱才之心。他被张遂虚心求教、格物致知的精神所打动,于是将自己的所学倾囊相授,对他的所有问题有求必应,非常耐心的进行指导,不遗余力的提携这个后辈。有一次,尹崇将汉代的一本非常高深的著作《太玄经》交给了张遂仔细研读。这本书是汉代很著名的几位学者一起联手写下的,但是时间还没过五六天呢,张遂就将这本书重新还给了他。

他心里觉得十分奇怪,便问张遂为什么,张遂弯下身子,鞠了一躬说,“前辈所赠的这本书中内容我已经全部读懂,自当返还给前辈。”他下意识的便想反驳张遂,“荒唐!这本《太玄经》乃是汉代大家所著,我研究了十几年还没有研究出来其中的玄学道理,你一个黄口小儿,竟然敢说自己已经读懂,真是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你真的全部读懂了吗?”听了尹崇的训斥,张遂十分恭敬的回复说,“前辈,这本书我确实已经领悟到其中的精髓了。”张遂拿出了自己阅读过程中写下的笔记以及读后感交给尹崇,尹崇读完之后对整本书恍然大悟,内心对张遂的才智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是倾囊相授的好老师,一个是虚心求教的好学生,自然不会差到哪里。当然还是得说到张遂这种聪明,经过这件事情之后,尹崇对张遂是彻底的佩服,自此每逢遇到外人,都要和别人夸奖一番张遂。尹崇本身就是京都有名的道长,看到他都对张遂那么多的赞美,张遂年少有为的名声逐渐传了出去,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在郊外的道馆之中有着这样一位少年。

武后执掌大权之时,与武后做对的梁王蓄意谋反,暗中搜罗人才,想要对抗朝廷,梁王听说了张遂的名声,便也想将张遂收入罗网之中。但是张遂不喜欢朝廷的勾心斗角,生怕自己卷入这些是非,于是便辞别了自己的老师尹崇,跑入深山,拜了当时的高僧出家,法号一行。高僧一眼看出这不过是他逃避现实的一个借口,于是不拘泥他留在寺庙当中,而是放开对他的限制,让他游历名山大川,从经历当中学习到其他的东西。他打点行囊,开始从北到南,四处游历。唐朝的大川大海,都已看遍;四处风俗,皆已知悉。在这些游历的过程当中,一行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之后的一系列科学发现打下了基础。

武后的时代结束,走了睿宗又迎来了玄宗。玄宗上位之后,便立马将他召集入宫,想要将他奉为高官。但是他还是委婉的称病拒绝了,玄宗最后请了张氏家族内部的成员去说动他,他才肯重新回到长安。在殿堂之上,玄宗想要了解他的才能,便问他有什么长处,张遂十分自谦,回答说,“微臣什么也不会,只是能够稍微记东西久一点而已。”玄宗想要测试他的能力,便命令人拿来当时后宫当中宫女的名册,名册之上不仅仅有宫女的姓名,还有家乡、背景、大致的经历等等,让他观看。

一行翻了一翻,随后便将名册重新放回了碟子当中,将名册当中所有的宫女信息背出。玄宗十分惊讶,奉他为座上宾,随后让他居住在长安城内,与印度来交流访学的僧人相互学习探讨,还给予了他研究科学的权利,可以随意调动人员和宫中的书籍。公元724年,他做为带头人,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地理的测量活动,带领着唐朝的诸多科学家亲自测出了经纬线的长度,距离今天用高科技所识别出来的长度相差无几,被世人所惊叹。随后的公元715年,他又编写了举世闻名的《大衍历》,改变了之前人们对于日历和周期的糊涂混淆的看法,流传至今人们所认为的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就是从他的手中开始划分的。

有了这些助力,本身聪颖的他此时如鱼得水,如虎添翼,在与印度僧人的交流当中促进了佛法的弘扬,随后又与宫中夜观天象的司仪联手发现了许多有助于观察天象的仪器。张遂的贡献十分巨大,值得后世人的仰望。
相关问答
唐朝的褚遂良是个什么人
1个回答2024-01-21 04:28
  褚遂良是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
全文
唐朝最伟大的诗人
3个回答2022-12-16 15:15
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
全文
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是谁都说唐朝最伟大的诗人是李白
2个回答2022-11-10 07:52
  李白是唐朝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史称“诗仙”。   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
全文
在唐朝中国的科技排第几
1个回答2023-06-03 00:53
排的是世界第一
唐朝科举出身的名人
1个回答2024-03-11 10:55
韩愈 《新唐书·欧阳詹传》:“举进士,与韩愈、崔群、王涯、冯宿、庚承定联第,皆天下选,时称‘龙虎榜’。” 这一榜横空出世的贾稜、韩愈、欧阳詹等唐人,由于拥有扎实推进历史卜链或稳步向前发型伍展...
全文
关于西藏唐朝 科幻小说
1个回答2024-05-06 10:32
这个没印象,倒是看过一个科学家复活千年女尸(或者是她的记忆),后来复原了霓裳羽衣舞的科幻……
唐朝科举出身的名人
1个回答2022-11-01 05:39
姚崇,杜如晦
科举制对唐朝起到了什么作用?对唐朝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个回答2024-02-18 16:34
在古代,为了挑出优秀的学子为朝廷做出贡献,推出了很多的选人制度,我国的选人制度也是一直都在演变中,每个朝代都会有自己的选人制度,比如说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汉武帝时期的察举制、及隋唐的科举制度等。...
全文
唐朝科技成就
1个回答2022-06-10 22:05
雕版印刷术, 僧一行最早测定子午线
唐朝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6-03 07:15
天文图,唐刀之类的。如果你觉得这些也算科技的话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