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的出处

2024-01-16 10:28

1个回答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战国策·东周》= 开首篇//汉/刘向/战国策33卷,卷一 东周

以下无关

,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匆匆 --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树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
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那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
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
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著;来去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
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
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
默时,并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著的
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
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
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
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有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
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著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著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
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相关问答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10-07 02:15
这是夸张地形容一个人的口才好。意思是一个芹迅人辩论的力量,可以比宝物九鼎还要有樱镇分量。仅三寸长的舌头脊首粗,可以胜过百万雄兵。
古代三寸不烂之舌胜于百万雄师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4-17 05:50
战国时这种人叫纵横家, 首先张仪,远交近攻,游说六国,让六国间见死不救,使秦一天天做大! 苏秦,同样游说六国,并立西向,秦20年不敢出函谷关! 毛遂,说楚、赵合纵,破秦灭赵大计...
全文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的下联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24 10:47
对句:一心尽孝之女,胜过七尺莽汉; 出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雄兵。 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作下联。
百万雄兵成语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17 01:44
百万雄兵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bǎi wàn xióng bīng ] 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同“百万雄师”。 出 处 ...
全文
请举几个历史上以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百万雄兵的例子
4个回答2022-11-23 12:56
烛之武退秦师苏秦说服六国合纵抗秦墨子使楚。。。
十万雄兵不及三寸不烂之舌,烛之武是如何凭借能言善辩退掉秦师保全郑国的?,
4个回答2022-12-01 08:56
烛之武确实是一个比较聪明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巧言善辩说服君王。
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这句话是谁说的?
3个回答2022-09-12 20:19
太史公《史记》“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寓意为:能说会辩且出众口才。自古就有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蔺相如完璧归赵等先例.
成语三寸之舌?
1个回答2024-02-12 17:31
三寸之舌,汉语成语,拼音是sān cùn zhī shé,意思是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成语出处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
全文
三寸之舌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7 00:29
意思: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毛遂帮助赵国的平原君去楚国谈判获得成功,回国后受到平原君的表扬。平原君说,本人手下智囊人士上千,少也有几百,都不如老毛。结论是:“毛先生以三寸不烂之舌,强于...
全文
什么动物三寸舌
1个回答2024-02-17 00:12
人。指能言善辩的口才。也说三寸舌。 只有人,才有三寸不烂之舌。 出处:三寸不烂之舌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辞令的口才。 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于赵。...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