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火车开过来,一边是爱迪生,一边是几个男孩,救谁的故事?

2024-01-20 18:13

我记得以前听过这个逻辑问题。两列不同轨道的火车开过来,而这时两个不同轨道地铁上有人。一边是五个孩子,而另一边是一个孩子,但是他是爱迪生,请问到底救谁?... 我记得以前听过这个逻辑问题。两列不同轨道的火车开过来,而这时两个不同轨道地铁上有人。一边是五个孩子,而另一边是一个孩子,但是他是爱迪生,请问到底救谁? 展开
1个回答

解读哈佛--行为选择的道德困境

--解读哈佛桑德尔教授公开课之一

火车疾驰,司机在驾驶室里悠闲地喝着咖啡,一抬眼,猛然看见五个人正在前方铁轨上干活,按警铃,没响,拉手刹,失灵,眼看就要撞上这五个人,突然发现不远处铁轨有个分岔,岔道上站着一个人。是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还是继续开下去,撞死五个人?如果你是火车司机,会怎样选择?

这是美国哈佛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迈克尔·桑德尔,在自己的公开课“正义应该怎样做?”中,开篇设想的场景。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J.Sandel)是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公众知识分子之一,他致力于“公民教育”,深信任何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都需要积极参与和善于思考的公民精神。桑德尔教授认为所谓的政治哲学,就是诠释人类各种行为的道德基础,就是不停地追问我们行为选择的背后,为什么要这样做?道德依据是什么?

对桑德尔教授提出的这个场景,大多数人都会轻松地做出选择:转向岔道,撞死一个人。如果无法避免亡人的悲剧,只能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进行抉择,那为了五个人能活下来,牺牲一个人是值得的。其背后的道德依据是:做法是否正确,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取决于我们选择这种行为的结果。牺牲一条生命,可以拯救更多的生命,结果是合算的,是道德的,那转向岔道的行为选择就是正确的。这种只关注结果的道德原则,姑且称之为结果主义,以成败论英雄的功利主义,就是在结果主义的土壤上开出的花朵。

让我们再设想第二个场景:火车失控向前疾驰,警铃不响,刹车失灵,前方没有岔道,火车向铁轨上干活的五个人撞去,此刻,你正在铁轨旁,身边还站着个大胖子,把胖子推到在铁轨上,硕大的身躯可以停住这列火车,但胖子会命丧黄泉。推,还是不推,你又会怎样选择?

如果按照结果主义的道德原则,应该把胖子推到铁轨上,同样是牺牲一条生命,拯救五条生命,结果是道德的,选择推胖子的行为也应该无可厚非,是正确的。我们在第一个场景中就是这样选择,这样做的。然而,面对后一个场景,我们大多数人会对胖子“下不了手”,在前面是正确的做法,放在后面就感觉不对劲了,问题出在那?

在后一个场景中,我们不仅关注了行为结果,也关注了行为本身,关注了行为的过程。其背后的道德原则是:什么是应该做的正确行为,与行为结果无关,只与行为本身或行为过程有关。关注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姑称之为“过程主义”,它宣称:如果行为本身就是不正确的,无论结果好坏,都是不道德的。我们不能为了拯救更多的生命而滥杀无辜,我们之所以对胖子“难以下手”,是因为胖子是“无辜”的。

二个场景,同样是在一条生命与五条生命之间选择,结果一样,过程不同,行为选择就有了变化。我们发现:行为结果有道德,行为过程也有道德,而且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并不依附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而存在,二者是分离的。也就是说,行为结果的道德原则不能凌驾于行为过程的道德原则之上,我们不能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对少数人的利益,胡作非为。因为,“胡作非为”的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我们之所以对胖子“下不了手”,不是因为我们不认可“一个换五个”的结果,而是不能认同这样“换”的方式。

换一个事例,就会更能清楚地认识这样的区别。

一个医生要照顾六个车祸病人,五个病情中等,一个危重,如果医生把一天的时间,照顾五个病情中等的病人,就能救活这五个人,但那个病情危重的会死去;用一天时间照顾病情危重的病人,可以挽救他的生命,但另外五个人会因病情加重而死去。如果你是医生,你会如何选择?

放弃一个病情危重的生命,去拯救那五个生命,大概是多数人的选择。这里,结果主义的道德原则帮助我们做出了抉择。

如果这个医生,面对着五个车祸后的病人,每个病人都有一个身体器官损伤,需要立即移植,否则就会死亡,但找不到可供移植的器官。这时,隔壁病房来了个体检的健康小伙子,正躺在床上休息,为了拯救五个生命,医生能不能从这个小伙子的身上,取出需要移植的五个器官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过程主义的道德原则告诉我们,我们杀害一条无辜的生命,这样的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无论为此拯救了多少条生命,事情的道德与否和结果无关,只在行为本身。

由此看来,人类行为选择是否正确,既要看行为选择的结果,也要看行为过程的本身。只看结果,不讲过程,可以成为“不择手段”幌子;只讲过程,不讲结果,也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当我们为了增进大多数人的所谓“社会福利”,而牺牲少部分人的所谓“个人利益”时,是不是可以“不择手段”地进行“强制”呢?结果主义与过程主义,在什么情况下,谁更优先?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道德困境。

当我们用政治哲学的眼光审视这些“习以为常”的事情时,会让平常熟悉的行为变得陌生,会让“想当然””和“理所当然”离我们远去,这不是政治哲学提供了新的信息,而是它在引导我们用新的视角或方式,重新思考这些问题,政治哲学会让我们疏远过去的惯例、约定的习俗、固有的观念和习惯的判断,一旦熟悉的事情变的陌生,它就永远地和以前不一样了。然而,我们又不能不面对这样的境地,因为我们就生活在行为选择的答案中,这此答案就是我们的生活。

相关问答
稀奇古怪小朱迪系列,拯救世界效果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1-26 14:21
世界上哪能没有朱迪·穆迪呢?他们班正在学习环境问题。让朱迪大吃一惊的是热带雨林被破坏,即使在她自己的家园也存在着濒危物种——这还不算她家不会利用旧物的坏习惯。所以,面对这些谁能袖手旁观呢?朱迪要行动起...
全文
古今中外名人会玩会学的故事 急!至少三个,爱迪生救妈妈,简森玩镜片,列文虎克的就不要了。谢。
1个回答2024-01-18 11:39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
全文
爱迪是怎么样救妈妈的
1个回答2024-02-01 23:58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
全文
爱迪生救妈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13:06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
全文
爱迪是如何样救妈妈的
1个回答2024-01-29 00:50
在一个大年夜雪天的夜晚爱迪生从外面回来看见妈妈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向呻吟。 "妈妈妈妈您怎么了吗"爱迪生焦急地问。"我也不知道肚子疼得厉害啊"妈妈难熬苦楚地说爱迪生很焦急就急速跑到诊所那边去请大夫。天黑黑...
全文
爱迪生是如何救妈妈的?
1个回答2024-01-28 07:24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
全文
爱迪生救妈妈中他的主意好在哪里
1个回答2023-10-18 20:11
好在是他自己想的
爱迪生是如何救妈妈的?
1个回答2024-02-02 00:23
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  那一年,爱迪生刚满七岁。一天,妈妈忽然肚子痛,疼得在床上直打滚。爸爸急忙骑马到几十里外去请医生...
全文
小学2年级些为何喜欢爱迪生救妈妈
1个回答2024-03-02 00:19
为什么没有爱迪生救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