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理工大学的历史沿革

2024-01-21 15:44

1个回答

1955年,东南亚第一所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慷慨捐赠。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
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被英联邦工程理事会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
1987年,成立会计与商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南洋商学院。
1988年,成立应用科学学院。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成为该校的自主学院。
1992年,成立传播学院。
1995年,会计与商业学院更名为南洋商学院。
1996年,南洋大学校友录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
2000年,应用科学学院进行重组,成立计算机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
2001年,设立生物科学学院,同年,土木与结构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3年,九层楼高的科技大厦落成,是校园内点燃创意火花的科研温床,共设有4个跨领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个科研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建立战略联盟,合办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课程;推出新制度,让初级学院学生可以提早加入该校。
2004年,推出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让以学术学习为主的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各种研究项目;采取自主招生标准,有招收10%新生的自主权;与新加坡体育学校落实计划,为体校生策划突破性的直通车综合课程;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办经济学荣誉文学士学位课程,并推出中文、英文、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副修课程;开办三项全新本科课程: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位课程、计算机科学学位课程以及海事研究学位课程;设立中国策略处与印度策略处;与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签约,设立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提供联合硕士学位课程。
2005年,庆祝创校50周年;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全球200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再次跻身50强,名列第48位;在全球科技大学当中名列第26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推出全面的学位课程;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和理学院学位课程开班;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更名为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新设立的宇航工程系开办新加坡首个宇航工程学位课程;材料工程学院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附属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合并为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设立高等研究所;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办公室;与欧洲最大规模公营研究机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2006年,该校正式自主,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在中国举办首次海外毕业典礼,庆祝中国学员圆满毕业;将12所学院重组为工、理、商、文四大学院;设立杨振宁精英计划;推出全球暑期学习计划;坐落于新加坡科研新区中心地带的该校纬壹校区正式启用;传播与信息学院正式易名为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新设立的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是该校第13所院校,也是该校一所自主的研究学院,高级智囊机构 - 国防与战略研究院,将继续归属为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旗下的主要研究机构。
2007年,该校第二个校区该校纬壹校区和校友俱乐部正式开幕。该校计划在新校区内设立研究生院;设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该校优秀毕业生奖”正式推出;设立本科教育委员会;在雅加达、孟买、上海、北京与山东设立该校校友会;全国研究基金提供该校2000万的资金,以提升环保水源净化的研究与提供新一代电子科技发展的媒介;“南洋助理教授”计划设立;该校孔子学院开幕。

相关问答
下洋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0 01:22
营前曾名瀛前、瀛洲、营田后改称为营前。原隶属闽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营前县丞厅,俗称营前分县。民国二年(1913年),闽县与侯官两县合并闽侯县,营前隶属闽侯县。旧时的营前,北沿闽江,西...
全文
东大洋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06 23:05
东大洋村原称“大洋村”,明清期间隶属即墨县里仁乡阴岛社。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沦为德国租借地,1914年又沦为日帝手。1922年中国政府收回,划为胶州商埠海西区。1930年划为青岛市特别区,国...
全文
西洋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08 11:39
1957年建西洋则孝搜乡,孙历1958年改公社慎困,1984年建镇。1997年,面积338.7平方千米,人口1.9万
北洋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30 09:09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是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北洋的存在源于其政治因素,正是如李鸿...
全文
白洋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5-13 03:12
考古学家从白洋柳林大堰湾的丘陵坡顶砾石中,发掘出土了距今约5亿年的寒宣武纪瓣腮类贝壳化石,足以证明在地质时代早寒武纪时白洋属海浸区,生息着大西洋动物群;考古人员在赵家铺发现的尖状器和在善溪冲发现的石...
全文
洋中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4-28 14:44
唐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始建尤溪县,因境内有尤溪而得名。 宋朝,尤溪分为四乡八里,洋中隶属兴文乡,其中洋贺岩中大部分为长安里,后楼附近村落属安福里。 明洪武年间,全县划分为50个都,洋中为15都部...
全文
洋河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0 02:02
明清时期,洋河分属徐州府宿迁县和淮安府桃源(今泗阳)县,交界处立有栅栏和石碑,碑额勒有“东临淮郡,西障彭城”字样。1948年8月11日,原属宿迁县的洋河镇划属泗阳县。2004年行政划分将其划归宿迁...
全文
湖洋镇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5 04:49
1958年置湖洋公社,1984年改乡,1988年建镇。1997年,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4.2万,辖 湖城村、吴岭村、上坂村、龙山村、溪西村、溪东村、清白村、美莲村、桃源村、桃美村、锦凤村、锦龙...
全文
沙洋县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3-17 12:22
沙洋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座文化灿烂的城市。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就在这片热土辛勤耕作,繁衍生息。 沙洋城区原为汉津古镇,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十二世纪,商朝分封武丁后裔于汉西...
全文
下洋村的历史沿革
1个回答2024-01-06 22:26
营前曾名瀛前、瀛洲、营田后改称为营前。原隶属闽县,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营前县丞厅,俗称营前分县。民国二年(1913年),闽县与侯官两县合并闽侯县,营前隶属闽侯县。旧时的营前,北沿闽江,西自...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