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故事3篇(真实事例)

2024-01-22 15:26

1个回答

1.以下就是一则概率论起源的故事。
更早些时候,法国有两个大数学家,一个叫做巴斯卡尔,一个叫做费马。
巴斯卡尔认识两个赌徒,这两个赌徒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他们说,他俩下赌金之后,约定谁先赢满5局,谁就获得全部赌金。赌了半天, A赢了4局, B赢了3局,时间很晚了,他们都不想再赌下去了。那么,这个钱应该怎么分?
是不是把钱分成7份,赢了4局的就拿4份,赢了3局的就拿3份呢?或者,因为最早说的是满5局,而谁也没达到,所以就一人分一半呢?
这两种分法都不对。正确的答案是:赢了4局的拿这个钱的3/4,赢了3局的拿这个钱的1/4。
为什么呢?假定他们俩再赌一局,或者 A赢,或者 B赢。若是 A赢满了5局,钱应该全归他; A如果输了,即 A、 B各赢4局,这个钱应该对半分。现在, A赢、输的可能性都是1/2,所以,他拿的钱应该是1/2?+1/2?/2=3/4,当然, B就应该得1/4。 


2.数学英雄欧拉(Euler)
  要问在历史上这些数学家中我最佩服谁,那肯定是欧拉。
  欧拉小学就被开除了,因为他问的问题太多,给老师太多的难堪。有人说欧拉是先会算术后会说话的,高斯也是这样,高斯一岁时就能发现父亲账本上计算的错误,不过这肯定是传说。但是欧拉很小就知道等周原理:在周长固定的所有图形,面积最大的一定是圆。
  大名鼎鼎的约翰.贝努力是欧拉父亲的朋友,第一次见到六岁的欧拉就被欧拉问住了:"我知道一个数6,它有因数1,2,3,6,加起来是6的2倍;还有一个数28,有因数1,2,4,7,14,28,加起来也是28的2倍,还有多少这样的数?"这类数叫做完全数,还是欧拉,最终给出了偶数完全数的表达式,那是后来的事情了。对于奇数的情形,谁要是能正确证明有或者没有,现在肯定能拿到数学最高奖。欧拉17岁获得了瑞士巴赛尔大学的硕士学位,欧拉太专注数学,以至于贝努力不得不规定,吃饭时间不许看书。他19岁时被俄罗斯卡德琳娜女王邀请到彼得堡科学院从事研究。
  欧拉解决的问题实在太多了,解决问题过程中创造出的方法不知开创了多少个数学分支。欧拉因为解决著名的七桥问题开创了拓扑学,歌德巴赫猜想是因为歌德巴赫和欧拉的通信而出名的。任何一个正整数都一定能写成不超过四个平方数之和是欧拉最早证明的,这可是将近两千年无人解决的问题。数论,几何,力学,天体力学,到处留下欧拉的足迹。现代数学的符号和表达式,如三角,指数,e,i,π 等等,都是欧拉创立的。历史上第一本流行的微积分教科书也是欧拉写的。后来所有的微积分教科书,或者是抄袭欧拉的,或者是抄袭抄袭欧拉的。
  欧拉研究数学,就像人在呼吸,鸟在飞翔一样自由和自在。
  欧拉早就发现了‘变分法'可是当他发现法国人拉格朗日也有这类思想时,就把自己的藏起来不发表,把出名的机会留给年轻人。
  欧拉由于看书过多,年轻时就瞎了一只眼睛,到59岁时,他的左眼也逐渐失明了。正当他抢在完全失明前抢救资料时,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一切资料。
  欧拉大部分工作是在失明以后完成的,包括四平方定理。
欧拉的两个学生因为计算一个无穷级数答案不一样发生争执,失明的欧拉用心算找出了小数点后第50位的错误,结果证明这两在中国、巴比伦、埃及等地的古代数学中都提及过一次方程,但是最早应用一次方程的应该归属于公元3世纪古希腊的著名代数学家丢番图。他一生中出过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后人称这类题叫丢番图问题。下面一题就是其中的一道:现有四个数,取其每三个相加,则其和分别为22,24,27和20。求这四个数?这道题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可你真正做起来就会发现它并不简单,假设这四个数都设未知数,则方程太多,不易解答。但丢番图的做法确实十分奇妙:
他先设四个数的和为x,则四个数分别为x-22,x-24,x-27,x-20,列方程有
x=(x-22)+(x-24)+(x-27)+(x-20)即x=4x-93解得x=31,则四个数为9,7,4,11。
用这种方法解这道题是再妙不过的了。可是令人遗憾的是这位大数学家生前并不出名,以致没人为他著书立传。同时,丢番图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表述也非常形象生动,它不是别的,而是丢番图自己的墓志铭他在临死前为自己写下一首数学诗性质的墓志铭,“过路的人!这儿埋着丢番图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您,他一生究竟有多长?他一生的1/6享受童年的幸福,1/12是无忧无虑的少年。再过去1/7的年程他建立了美满温馨的家庭。5年后儿子出生,不料儿子竟在父亲临终前4年丧生,年龄不过父亲享年的一半,悲痛之中度过了风烛残年。请您算一算,我活多少岁才见死神面?”我们把这首墓志铭的意思,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就是:设丢番图的寿命为x年,解得x=84,聪明的同学一定可以知道丢番图一生活了84岁。个学生都算错了。这就是欧拉。


有趣的数学故事:
大约1500年前,欧洲的数学家们是不知道用“0”的。他们使用罗马数字。罗马数字是用几个表示数的符号,按照一定规则,把它们组合起来表示不同的数目。在这种数字的运用里,不需要“0”这个数字。
而在当时,罗马帝国有一位学者从印度记数法里发现了“0”这个符号。他发现,有了“0”,进行数学运算方便极了,他非常高兴,还把印度人使用“0”的方法向大家做了介绍。过了一段时间,这件事被当时的罗马教皇知道了。当时是欧洲的中世纪,教会的势力非常大,罗马教皇的权利更是远远超过皇帝。教皇非常恼怒,他斥责说,神圣的数是上帝创造的,在上帝创造的数里没有“0”这个怪物,如今谁要把它给引进来,谁就是亵渎上帝!于是,教皇就下令,把这位学者抓了起来,并对他施加了酷刑,用夹子把他的十个手指头紧紧夹注,使他两手残废,让他再也不能握笔写字。就这样,“0”被那个愚昧、残忍的罗马教皇明令禁止了。
但是,虽然“0”被禁止使用,然而罗马的数学家们还是不管禁令,在数学的研究中仍然秘密地使用“0”,仍然用“0”做出了很多数学上的贡献。后来“0”终于在欧洲被广泛使用,而罗马数字却逐渐被淘汰了。


小朋友你们可知道数学天才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呢?
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在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老师想要休息,所以便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算算看,题目是:
1+2+3+ ..... +97+98+99+100 = ?
老师心里正想,这下子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 高斯叫住了!! 原来呀,高斯已经算出来了,小朋友你可知道他是如何算的吗?
高斯告诉大家他是如何算出的:把 1加 至 100 与 100 加至 1 排成两排相加,也就是说:
1+2+3+4+ ..... +96+97+98+99+100
100+99+98+97+96+ ..... +4+3+2+1
=101+101+101+ ..... +101+101+101+101
共有一百个101相加,但算式重复了两次,所以把10100 除以 2便得到答案等于 <5050>
从此以后高斯小学的学习过程早已经超越了其它的同学,也因此奠定了他以后的数学基础,更让他成为——数学天才!
在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比如说:买菜、卖菜、算多少钱……


相关问答
读名人读书事例的感想我要的是读书的名人事例的感想.很着急用,(事例+感想)
1个回答2024-03-17 06:06
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苏秦刺股苦读书》.内容是:“头悬梁,锥刺骨.彼不教,自勤苦.”这是《三字经》中脍炙人口的语句,说的是古人对付打瞌睡的办法.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 .他早年十分好学,...
全文
比和比例之间有什么关系?举例,最好事用例题说明
1个回答2024-05-27 01:27
2:1=2:1 1/2=1/2 所以X:Y=Z:V时 那么Y/X=Z/V
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生活中的比有哪些例子)
1个回答2024-03-15 02:03
1、生活中比的应用例子。 2、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3、生活中常见的比的例子。 4、生活中比的例子的意思。 1.生活中比的例子:混凝土中沙石和水的比是2比1。 2...
全文
快乐与我同学作文事例两个事例
1个回答2024-03-05 11:44
我有一个好伙伴 我有一个好伙伴,她叫邬明艳,明亮的眼睛就像一泓清澈的泉水,真像她的名字。她那助人为乐的好品质更给她添加了几分色彩。就说星期日那天发生的事吧。 那天,我们到上海“大世界”游玩,不一会儿,...
全文
与名人读书的事例形成对比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4-28 18:02
  名人读书成功的例子1:苏洵发愤   苏洵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小时候很贪玩,直到二十七岁才认识到读书很重要,从此开始发愤读书,抓紧一切时间学习。有一年端午节,苏洵从早晨起来就扎在书...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9 01:42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2、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成正比例。4、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5、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6、时间一定,路程和速...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4 06:04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 (比值4)。 同圆的周长与直径 (比值π)。 购买的总价与购买的数量(比值 单价)。 路程的例子: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 都是...
全文
正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22 10:14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 2、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3、长方形的长一定,面积和宽成正比例。 4、长方形的宽一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5、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
全文
生活中关于比例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3-17 13:43
做米饭时,水和米的比例
空想的例子 空想的名人例子
1个回答2024-03-22 12:25
1,战国时期赵括纸上谈兵.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2,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傅立叶(空想社会主义的领导者)和英...
全文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