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本地资源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2024-01-27 19:57

1个回答
美育教育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孩子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幼儿时期是是进行美育教育的最好阶段。学前儿童美育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儿童关于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等方面的粗浅知识和技能,培养儿童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大自然、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幼儿美育有其独特之处,它是以声音、颜色、线条、动作、表情等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感染幼儿,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接受教育。幼儿阶段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能够提高孩子的道德品质和智商、情商。一个人一生的成长离不开美的熏陶。因此,我们应该利用幼儿这一宝贵启蒙阶段,启发幼儿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生活,培养幼儿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作品中美好事物的理解能力及欣赏能力,使他们在长期美的熏陶中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呢?
  一、美育教育在环境布置中的应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幼儿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在优美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中,能够唤起幼儿对美好事物的情感和兴趣,因此,我们在创设环境时,无论是幼儿园的整体环境布置还是班级环境布置、活动区的设计都要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和目标性,动手之前要弄清楚,我们要建立怎样的环境,达到怎样的目的,布置的环境对幼儿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幼儿我们要设法让他们参与到创设美的环境活动中来,比如:在冬季创设《天冷我不怕》班级布置,我们就是让幼儿自己设计手套、围巾、帽子样式和花纹。
  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他们创造优美的学习环境,让孩子在自己参与创设的优美环境中接受美的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清洁整齐是美的标志,同时需要有鲜明的色彩和活泼的形式幼儿园的环境应做到整洁化、绿化、艺术化、儿童化,成为花园式的儿童乐园。环境中的用品以及设备应该大方、美观、简洁,这会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
  二、应用绘画歌舞等艺术形式以及游戏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
  幼儿的身心发育具有情绪性波动大、以象形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因此,唱歌、跳舞、画画、听音乐、讲故事等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幼儿浓厚的兴趣,所以,幼儿园里可以选择一些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儿歌、幼儿歌曲、幼儿舞蹈、儿童绘画、甚至诗歌等让孩子学习,并通过学习帮助幼儿认识到其中蕴含的道理、发现其中的美。
  我们有很多儿歌,如:《小花狗赶集》、《大骆驼》等,少儿歌曲,如:《小乌鸦》、《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等。通过这些起伏押韵的韵律、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旋律,可以让孩子受到声律美的熏陶,联想到一幅幅优美的民俗画,很自然地接受到美育教育。
  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游戏也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往往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很容易记住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并通过游戏再现,比如:扮演“商场”里热心的营业员、做“时尚屋”的小小发型师、办“娃娃家”游戏、扮演小医生、小护士去关心病人等等。游戏还能够推动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并创造美。比如:手工,?幼儿通过把材料进行分类、裁剪、粘贴等完成一件作品后,可以充分品尝成功的喜悦,这种自己设计、自己表达、自己创造的活动,将促进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追求。因此放手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创作,是培养幼儿的审美趣味,促进幼儿通过思考和实践把自己对美的理解付诸行动的好方法。
  三、走进自然走进生活,让幼儿感受自然的美、生活的美
  大自然赋予孩子原生态的美,城市生活同样充满了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善于细心观察,选择其中能为孩子理解的事物加以引导,同样可以提高幼儿认识生活、培养美感和审美能力,比如:壮观的立体交叉桥、变幻的霓虹灯、宽广的大马路、雄伟的高楼大厦等。,让幼儿通过观赏现代文明成果,自己设计未来城市等活动,促进了幼儿对周围生活的理解和认同,从而懂得学习、创造的重要意义并更加热爱生活。
  我们还要不断地培养幼儿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使幼儿热爱生活,活泼、开朗、乐观、自信。在帮助幼儿欣赏美、表现美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幼儿用眼睛看、用耳朵仔细地倾听,要让孩子通过动手、动脑表现出他的感受,表现出他的想象和思考。这样的美育方式不仅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他们的知识面,还可以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情商。幼儿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常常被自然景物的各种色彩、声响、,形态所吸引。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揭示自然景物中的美。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该适当选择一些让幼儿观赏自然现象的课程或者活动。比如:带幼儿去郊游,看花展、逛公园等,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孩子们能够理解的艺术语言,讲解大自然中的美,提高幼儿对美的感悟能力和审美水平,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比如:蓝蓝的天空、清清的小河、温暖的阳光、嫩绿的小草、挺拔的大树、美丽的小花、等等,让幼儿感受到,只有我们爱护环境,我们周围的世界才能更美,让幼儿观察小蜜蜂采蜜忙,感受到只有像小蜜蜂辛勤劳动,不做懒惰虫,才能创造甜蜜生活。让这些美好的事物感染孩子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美育中学会尊重大自然并从美好的自然现象中受到启迪,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信念。
  四、通过美育教育对幼儿进行德育思想的培育
  美育与德育密不可分,德育给美育提供了丰富充实的内容,保证了美育的正确方向,美育为德育提供了富有感染力、吸引了的手段,通过每并利用美对幼儿进行教育,使德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当然美育与德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幼儿的审美欣赏能力必不可少。教育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学识和经验,懂得美、理解美以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方式传授给他们。
  生活中美和丑是相对的,在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时,还可以比对丑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对比中进一步感受美好事物到底美在何处。比如:故事《白雪公主》,我们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什么人坏,什么人行为美。提高幼儿分辨是非能力。
  对幼儿进行审美教育,还要注意因人而异。幼儿在对美的感悟和审美能力上、在艺术表现能力上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此,在提高大多数幼儿美育质量的基础上,注意发现个别幼儿的艺术才能,为他们进一步发展的创造条件;对艺术能力较弱的孩子,应该更多地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不能歧视他们,也许他们不会演奏某一种乐器的,也许他们画出的东西是四不像,但这些都不会妨碍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
  美是无处不在的,我们应该把审美教育的目标融入孩子日常的生活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全方位地对幼儿实施审美教育,这样才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的人才,从而提高未来社会的公民的整体素质。
相关问答
如何充分利用幼儿园各种教育资源
1个回答2024-02-12 23:21
充分利用幼儿园资源,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幼儿园内既有显性资源,又有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隐性资源。幼儿园所拥有的人、财、物是显性资源,时间、信息、校园文化、组织精神是幼儿园的隐性资源。我园幼儿的动...
全文
如何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爱家乡教育
1个回答2024-02-01 15:43
   [内容摘要]   社区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外在环境,蕴涵着丰富的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意识地利用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爱家乡教育,是一个值得...
全文
谁帮我写一篇“幼儿园中班地方文化资源教育总结”,谢谢啦!
1个回答2024-02-07 23:51
幼儿园还要写地方文化资源教育啊,太麻烦了,呵呵!
如何让自然角成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效资源
1个回答2024-03-11 11:52
一、自然角是幼儿亲近大自然、走进科学的窗口1.亲近大自然的窗口自然角 自然角里可放置的内容很多,如动物可以有:漂亮的金鱼、生命力强的乌龟、捉来的蝌蚪鸣叫的小鸟,甚至泥鳅、螺蛳、昆虫盒里的蚂蚁等。植物...
全文
3.在幼儿自制玩具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如何帮助幼儿有效利用资源?
1个回答2024-01-29 18:10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课程之一,美术教育的好处是有目共睹的,美术可以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色彩识别能力、审美能力、观察能力、联想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是幼儿课程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可增强幼儿的艺术...
全文
用好红色资源,深化什么教育
1个回答2024-03-01 13:09
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 教育(Education)狭义上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拉丁语educare是西方“教育”一词的来源,意思是“引出”。 教育者按照法...
全文
学前教育工作者如何评价社区教育资源
1个回答2024-01-29 22:01
一、社区教育——幼教社会化、社区化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幼教事业发展走了一条注重依据各地方实际,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幼教机构和组织,注重发挥人民群众和群众组织(如工会、妇...
全文
幼儿园有哪些可利用资源
1个回答2024-02-11 06:23
幼儿园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可以通过参与各种比赛活动,或者可以利用幼儿的家长,开展一些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活动,多去外面拓展能够让幼儿身心都得到发展。还有家长资源、自然资源以及教育资源等。
如何利用幼儿园资源
1个回答2024-02-15 10:29
一、农村幼儿园中的特色资源 (一)特色资源 农村幼儿园所处启灶的区域,往往会有一些具有特色性的资源,比如说本土文化或者是本土产业等等,而这些特色资源往往能够带给幼儿不一样的活动、不一样的体验。比如说在...
全文
如何利用故事对幼儿进行养成教育
1个回答2024-02-04 11:05
故事的引用教育是孩子养成教育中的一部分,弄不好会让孩子感觉都是假的,养成不能全靠故事,应该在日常生活中用家长和周边人的环境熏陶,潜移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