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借柳永的故事,想表达的思想是(    )。

2024-02-03 14:29

作者借柳永的故事,想表达的思想是(    )。艺术高峰的产生和自然界的名山秀峰一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柳永自己也没有想到他身后在中国文学史上会占有这样一个重要位置。就像我们现在作为典范而临摹的碑帖,很多就是死人墓里一块普通的刻了主人生平的石头,大部分连作者姓名也没有。凡艺术成就都是阴差阳错,各种条件交汇而成一个特殊气候,一粒艺术的种子就在这种气候下自然地生根发芽了。柳永不是想当名作家而到市井中去的,他是怀着极不情愿的心情从考场落第后走向瓦肆勾栏,但是他身上的文学才华与艺术天赋立即与这里喧闹的生活气息、优美的丝竹管弦和多情婀娜的女子发生共鸣。他在这里没有堕落,他跳进了一个消费的陷阱,却成了一个创造的巨人。这再次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一个人在社会这架大算盘上只是一颗珠子,他受命运的摆弄;但是在自身这架小算盘上他却是一只拨着算珠的手。才华、时间、精力、意志、学识、环境通通变成了由你支配的珠子。一个人很难选择环境,却可以利用环境,大约每个人都有他基本的条件,也有基本的才学,他能不能成才成事原来全在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怎么处理。就像黄山上的迎客松,立于悬崖绝壁,沐着霜风雪雨,就渐渐干挺如铁,叶茂如云,游人见了都要敬之仰之了。但是如果当初这一粒籽有灵,让它自选生命的落脚地,它肯定选择山下风和日丽的平原,只是一阵无奈的山风将它带到这里,或者飞鸟将它衔到这里,托于高山之上寄于绝壁之缝。它哭天天
1个回答

B

解析:

文章开篇简要概括柳永的故事证明成事成才的辩证道理,接着以黄山迎客松为例阐述人们利用环境才能成就自己,最后再次以柳永的故事为结尾,论述逆境成才的原因。故作者借柳永的故事想表达充分利用环境,妥善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才能成就自己,对应B项。

A项,“更容易成才成事”无中生有,文段强调逆境可以成大才,也提到在顺境平庸生活的原因,但是并未比较逆境和顺境何者更容易成才,排除;

C项,“社会的大潮造就”与文意不符,排除;

D项,偏离文段中心,作者通过柳永最终取得的成就与初衷截然不同的故事,强调逆境成才的辩证道理,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读柳永》

相关问答
柳永【雨霖铃】全词表达的什么感情~!
1个回答2022-07-22 00:16
对女友的思念之情
柳永的词在当时表达了什么意境
1个回答2022-09-29 18:29
词的内容描述的是:一对男女相爱,浓情蜜意.岂知命运弄人,将他们分开天各一方.此后,每次触景生情,回忆起往事,不禁惆怅百转,言语已不足以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悒郁,只能黯然离去.
读柳永文章题为 读柳永 说说 读 字的妙处
1个回答2022-06-25 23:52
你也在做着题啊
什么是柳永体
1个回答2022-07-01 00:17
这么长,看晕了
柳永的词
1个回答2022-12-05 10:26
望海潮,雨霖铃
谁能帮我介绍柳永?
1个回答2022-10-03 14:35
放荡才子 性情中人
柳永是谁啊?(急)
1个回答2024-03-10 07:58
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北宋著名词人。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佑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柳永为人放荡...
全文
与柳永同时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3-17 08:18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 范仲淹(989年—1052年) 晏殊(991-1055) 这三个人时代比较接近,欧阳修(1007~1072年),也算是同时代的不过稍晚一些。苏轼(1037年1月...
全文
柳永的生平简介?
1个回答2024-03-16 01:13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年轻时,常出入歌妓馆,为乐工歌妓撰写歌辞,因而被达官贵人所不齿,屡试不第。于是他索性放浪于汴京、苏州、杭州等都市,以填词为专业。宋仁宗景佑元年...
全文
柳永的典故
1个回答2024-04-18 06:28
奉旨填词 宋词人柳永,原名柳三变。擅作慢词长调,每为教坊乐伎所传唱,当时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之谣。他常与歌伎来往,留连于灯红酒绿之间,征歌逐舞。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