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计暗度陈仓

2024-02-08 14:02

1个回答
暗度陈仓来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淮阴侯列传》。从效果上来讲和之前说的声东击西也很相似。

既然说到暗度陈仓,不说一下这个成语的主人公韩信怎么行。

当年刘邦项羽进行了四年的楚汉战争,而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分封在汉中,刘邦因为实力弱小最开始并不想直面项羽和归属项羽的章邯。所以为了迷惑敌人下令烧毁出入汉中的栈道,表现出自己胸无大志,无力和各位大神争天下的态度。自己回汉中老婆孩子热炕头去了。

而伴随着刘邦实力的逐渐强大,韩信面临了这个实际问题。怎么出安全隐蔽的出汉中帮刘邦争天下。

作为兵神,韩信深知章邯的可怕更甚项羽。于是用计明着用一万军队努力修着栈道,摆明了恢复栈道出兵争天下的意图。然而,私下里偷着从陈仓小路进军图谋咸阳和关中。

看着用尽九牛二虎之力进度仍然十分缓慢的韩信部队,章邯甚至想笑韩信。这样的人也能封大将军?真是可笑,明知不可为而非要逆天修栈道。

然而,韩信本来派兵修栈道就是假的。从陈仓进军咸阳,占领章邯的地盘才是真的。伴随着韩信大军的来袭,暗度陈仓隐藏的真实意图暴露无遗。然而,就算知道也已经晚了。即便是勇武如章邯也是无能为力。谁让章邯被当时修栈道的韩信军迷惑呢。

后来的韩信又多次用到暗度陈仓这条计策,比如暗度夏阳,大破魏王豹。韩信就是韩信,暗度陈仓由他发扬光大。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真是一位智谋过人的鬼才。
相关问答
“暗度陈仓”是36计的第几计﹖
1个回答2022-10-14 13:42
秦末项羽灭秦后,自封西楚霸王,背叛谁先攻入咸阳的人为王的约定,刘邦极为不满,领兵进入四川,沿途烧了巴蜀的栈道,封为汉王,刘邦得到韩信的帮助,明里在修栈道,背地绕道轻取项羽的大将章邯,进而取得中原为王。
暗度陈仓是第几计
1个回答2022-10-20 15:25
你好!这不是孔子的三十六计,这是韩信的其中一个战役出来的次
36计中第08计暗渡陈仓的短篇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7:25
【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
全文
36计中第08计 暗渡陈仓的短篇故事
1个回答2024-03-15 17:26
【探源】 暗渡陈仓,意思是采取正面佯攻,当敌军被我牵刺而集结固守时,我军悄悄派出一支部队迂回到敌后,乘虚而入,进行决定性的突袭。 此计与声东击西计有相似之处,都有迷惑敌人、隐蔽进攻的作用。二者的不...
全文
暗度陈仓出现在36计里,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2个回答2022-09-22 03:17
《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全文
暗度陈仓三十六计
1个回答2024-01-27 10:50
暗度陈仓是三十六计中的一个出色的计谋,据说这是在楚汉战争时期韩信献给刘邦的一个计策,在这个计策中主要就是用表面上的一些明显的举动来吸引敌人的目光,其实这些不过是为了迷惑敌人,而真正的目的却在暗中悄...
全文
暗度陈仓三六计
1个回答2024-01-24 21:54
1、原文: 敌战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2、译文:   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已决定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迂回到另一...
全文
三十六计之暗度陈仓的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21 16:46
《三十六计》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军事斗争经验,使我明白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今天,就给大家讲讲“暗度陈仓”吧。在秦朝末年,农民纷纷揭杆而起。在众多的农民武装队伍中,刘邦、项羽逐渐...
全文
为什么暗度陈仓和暗渡陈仓的度不同?
1个回答2024-01-15 09:09
  三十六计第08计 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指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典...
全文
暗度陈仓的陈仓是什么
1个回答2023-02-11 05:26
陈仓是一个地名。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