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 读后感300

2024-03-08 05:06

只要300子左右
1个回答
蒲松龄《狼》读后感



在蒲松龄的《狼》一文中,人们一直认为:作者在尽现狼的贪婪、狡诈、阴险的同时,也塑造了一位勇敢、聪明、机智的屠户形象。但我却认为屠户并不是一位智者。



当狼“顷刻两毙”后,我们为自己也替屠户松了一口气,可当读到“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时,我“乃悟”屠户并非一位智者,只不过是一位“事后的诸葛”而已。从屠户前面的表现来看,是不应在杀狼后才“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的。



无论是先前的御狼,还是之后的杀死两狼,屠户的种种表现,无不表明他遇事警觉、考虑周全、处事迅速果断,若是一般的人面对这样两位凶险的对手,早已成了狼的腹中之物了。连如此阴险、狡诈的两只狼都死在了屠户的刀下,屠户岂不更聪明?想想看,如此聪明的一个人,怎么可能在毙敌之后“乃悟”敌人的阴谋呢?不是“事后诸葛”又是什么?



还有一点应值得我们思考:被屠户杀死的第一只狼,起先“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睱甚。”在大敌当前的非常时期,却表现出如此一反常情的轻松与悠闲,原来“并躯”追赶屠户的两只狼,现在却“一狼径去”,而其一却“犬坐于前”睡起大觉来了。这不是明摆着不是阴谋就是陷阱吗?难道聪明的屠户就没明白它是在用“假寐”来“诱敌”吗?如果连这一点小把戏都看不出来,屠户岂不是愚蠢到极点了吗?即使当时没有识破,但当他杀死第一只狼“方欲行”时,“转视积薪后”这一行动,也说明屠户此时已经明白先前径去的那只狼干什么去了,而坐在他前面的那只狼是在用其“假寐”诱惑他,以达到稳住敌人、拖延时间、等待时机的真正目的。或许这个时候他豁然明白,不然他是绝对不会“转视积薪后”,而是赶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遛之大吉,这就足以证明他此时已经明白了这两只狼的伎俩,怎么能说是在杀死第二只狼以后才“乃悟”呢?



因此我觉得“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句大大削弱了屠户的机智形象。如果真的是事后才明白,那么,屠户杀死两只狼的行为只不过是巧合,歪打正着罢了,绝非像课本和教参书中所写到的那样:机智、聪明。



你看,我竟然擅自给蒲松龄老前辈改起文章来了,但愿老前辈能对我的大不敬付之一笑。
相关问答
蒲松龄故居的蒲松龄墓
1个回答2024-05-11 10:02
蒲松龄墓位于淄川区蒲家庄东南约500米处。墓地四周系砖石砌围墙,内松柏树10株古木阴翳,郁郁葱葱。墓院系蒲氏老林,内有古墓几十个,蒲松龄墓在墓园北侧,封土高约两米,墓穴呈头向西南,足帆历向东北之势...
全文
蒲松龄是谁
1个回答2022-09-05 12:07
写聊斋志异的那个 ~,
蒲松龄是谁啊
1个回答2023-04-23 09:39
《聊斋志异》你肯定读过吧,那本书就是他编写的,蒲松龄走访了许多地方,搜集民间的鬼怪神话故事,然后编写成书。他只能算是一个文学家,应该算不上是一个著名的小说家。
蒲松龄 ...
1个回答2023-08-18 23:43
聊斋肯定是他写的,不过其中的事的真伪性早已无法考证
蒲松龄。
1个回答2023-08-25 04:40
聊斋是书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奇异的故事,,对联是郭沫若先生说蒲松龄的
蒲松龄字什么什么
1个回答2023-01-25 00:08
字剑臣。号柳泉居士
口技蒲松龄
1个回答2023-11-10 08:57
你要问什么?
蒲松龄什么人物
1个回答2024-02-20 22:54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汉族。 蒲松龄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
全文
蒲松龄 ...
1个回答2024-02-29 10:17
聊斋肯定是他写的,不过其中的事的真伪性早已无法考证
蒲松龄的《山市》中有哪些成语
1个回答2024-03-02 05:47
历历在目,一切乌有,黯然飘缈
扫码下载APP
听书听课听播客,随时随地陪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