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每段内容概括

2024-03-15 01:19

1个回答

谏逐客书每段内容概括如下:

1、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2、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

3、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睢,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丽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4、秦国的王族、大臣都向秦王政进言:“诸侯各国的人来投效秦国,大多不过是为了替其君主在秦国游说离间罢了,请下令把一切外来的客卿统统驱逐出去。”当时,李斯也在提名被逐之列。于是他向秦王上书说:“我听说官员们在商议驱逐客卿的事,臣私下认为这样做错了。

5、过去秦穆公求士,在西边从戎那里得到了由余,东边从宛地得到百里奚,在宋国迎来蹇叔,在晋国招来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并不生长在秦国,可穆公重用他们,结果吞并了二十个小国,使秦称霸西戎。孝公推行商鞅的变法之策,改变了秦国落后的风俗。

6、人民因此殷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甘心为国效力,诸侯各国归附听命;又大败楚、魏两国的军队,攻取了千里土地,至今还巩固地统治着。秦惠王采用张仪的连横之计,攻占了洛阳一带的地方;往西吞并了巴、蜀,往北获取了上郡,往南夺取了汉中,并吞了九夷的土地。

7、控制住楚地鄢、郢;往东占据险要的虎牢,占领了肥沃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都向西事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雎范,废掉了穰侯,驱逐了华阳君,增强、巩固了王室的权力,堵塞了权贵垄断政治的局面,逐步侵吞诸侯,使秦成就帝业。

8、这四位国君,都是由于任用客卿而获得成功的。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假使这四位国君拒绝客卿、闭门不纳,疏远外来之土而不用,这就不会使秦得到富强,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威名。

相关问答
分段简述一下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一共有三段)
1个回答2023-02-18 11:43
直接将继续进行
谏逐客书结构梳理每一段讲了什么
1个回答2024-03-15 01:19
答:《谏逐客书》文章结构分析如下:本文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推理严密,逻辑性强,论据充分有力。作者先谈历史,以秦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为例,强调重用客卿之重要。接着再谈现实,作者列举...
全文
出自谏逐客书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11 02:27
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嬴政上书的奏章。谜底中的“斯”,别指“李斯”。
《谏逐客书》全文,原文加翻译。
1个回答2022-04-29 22:08
。。。。
谏逐客书是什么文体呢?
1个回答2024-02-04 19:55
谏逐客书是散文文体。 《谏逐客书》是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
全文
谏逐客书是什么文体呢?
1个回答2024-02-10 17:47
谏逐客书是散文文体。 《谏逐客书》是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全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
全文
谏逐客书成语?
1个回答2024-02-13 14:30
谏逐客书”不是成语,含“逐客”的成语只有4个: 1、迁臣逐客 qiān chén zhú kè 【解释】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出处】宋·张端义《自序》:“子录非《资治通鉴》,奚益于迁臣逐客?...
全文
谏逐客书的进谏方式
1个回答2024-01-28 16:46
谏逐客书的进谏方式: 一、避重就轻、缓解紧张局面 在说服开始阶段,最好不要直接谈及此事,而是采用迂回战术,避重就轻,对对方嘘寒问暖,表示出自己的诚意,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通过这样的方式拉近说...
全文
谏逐客书进谏的对象是
1个回答2024-03-02 00:12
《谏逐客书》是秦代大臣、文学家李斯创作的一篇文章。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
全文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是什么典故?
1个回答2024-01-25 04:11
正当李斯按照他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方法向上攀登的时候,平地里掀起了一场风波,几乎葬送了李斯的远大前程,而且还差点毁弃了秦国几百年来招揽宾客的传统。 原来,秦国挖出了一个奸细。奸细名叫郑国,从韩国...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