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牦牛有哪些名人

2024-03-16 05:34

1个回答

牦牛这一年轻而又古老的动物是藏族先民最早驯化的牲畜之一。它伴随着这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生存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文》中记载曰:“,西南夷长毛牛也。”《山海经·北山经》中则描述曰:“潘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牛,而四节生毛,名曰旄牛”。
  牦牛性情温和、驯顺、善良,具有极强的耐力和吃苦精神,对于世代沿袭着游牧生活的藏民族来说,牦牛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高寒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无论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冰雪袭人的寒冬。牦牛均以其耐寒负重的秉性坚韧不拔地奔波在雪域高原,担负着“雪域之舟”的重任。可以说在藏民族的衣、食、住、行当中处处都离不开牦牛,牛乳、牛肉、牛毛,为在世界屋脊上勇敢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历经艰难困苦的藏民族提供着生活、生产必需的资料来源,成为一代代在青藏高原上繁衍生息、发展成长起来的藏民族生命与力量的源泉。
  牦牛图腾崇拜
  牦牛是藏族历史上重要的图腾崇拜物。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音译。其涵意为“他的亲族”。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认为其部落、氏族可能与某种动物、植物或其他比较亲近的自然物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血缘关系,于是他们便把这种与自已部落及氏族有密切关系的动物或植物尊崇为图腾,把它奉为本氏族的标志。     世界上有许多以牛为图腾崇拜物的国家和民族。如古埃及人、波斯人视公牛为人类的祖先。印度人对牛的崇拜更是神圣无比,视牛为天神。
  藏族创世纪神话《万物起源》中说:“牛的头、眼、肠、毛、蹄、心脏等均变成了日月、星辰、江河、湖泊、森林和山川等”。这是藏族先民对其所崇拜的图腾牦牛加以神化或物化之后,驰骋其丰富的自然想象能力而产生的必然结果。如今还在安多藏族地区广为流传的藏族神话故事《斯巴宰牛歌》当中讲到:“斯巴最初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斯巴牢小牛时,砍下牛头扔地上,便有了高高的山峰;割下牛尾扔道旁,便有了弯曲的大路;剥下牛皮铺地上,便有了平坦的原野”。又说“斯巴宰小牛时,丢下一块鲜牛肉,公鸡偷去顶头上;丢下一块白牛油,喜鹊偷去贴肚上;丢下一些红牛血,红嘴鸭偷去粘嘴上”。
  “斯巴”(SRID-PA)含义是“宇宙”、“世界”。由此可见牦牛不单纯是藏民族原始的图腾崇拜物。在藏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对牦牛的图腾崇拜不断发展和演化形成了一种既古老而又现代的文化形式枣牦牛文化。我们认为藏族历史上铸造如此硕大的牦牛青铜器自然与其牦牛图腾崇拜有着必然的联系。无论是藏区保留完整的有关牦牛题材的原始岩画,还是殷商时期雕刻在青铜器皿上的牛头纹饰,包括周朝时期绘制于彩陶上的牛形图案,以及迄今犹存的悬挂于藏族门宅屋顶上的牦牛头骨,甚至包括目前出土的这件举世无双、极为珍贵的牦牛青铜器,它们都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人类的牛图腾崇拜的文化当中
  牦牛崇拜
  在如今的藏区,牦牛崇拜还是十分普遍的。如位于长江流域的四川甘孜、阿坝藏区、西藏的昌都地区等地都把牦牛头骨、牛角作为灵物供奉,把牦牛尸体等当作镇魔驱邪的法物,嘉绒藏区甚至要专门过祭牦牛神的年,其虔诚可见一斑,邓廷良在《嘉绒族源初探》(刊《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1期)中就有这方面的描述:
  在嘉绒地区,对牦牛的崇拜亦是多方面的:他们在石墙上面嵌上白石牦牛头,刚杀的牛头也往往供于房顶。在寺院、经堆之上,也供有刻上经文的牦牛头,虔诚礼拜之。嘉绒藏人还要过独特的祭牦牛神的年,名叫“额尔冬绒”,时间在藏历的11月13日,乃是传说中嘉绒先祖“额尔冬爷爷”的生日。额尔冬爷爷在传说中的事迹,与《格萨尔王传》很相似,由于他神通广大,能上天、入地、下水战胜各种妖魔,嘉绒人才得以安处。而额尔冬爷爷的原身(法像)即为牛首人身,所以每逢过嘉绒年时,土司、土官、守备、大头人家都要用面做一个2尺多高的牛首人身像,供于家中神主位上虔诚把之。
  另外,四川西南部的冕宁藏区每隔13年要在藏历的正月历举行为期三天的“祭牛王会”。可见这一古老信仰的生命力了。
  藏族的牦牛崇拜中有几个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藏族把对牦牛的崇拜与对自然崇拜中的山神崇拜结合在一起。例如雅拉香波、冈底斯、念青唐古拉、阿尼玛卿、年保页什则等青藏高原上的著名山神,它们的化身都是白牦牛。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上面提到的山神的化身都是白牦牛。为什么在牦牛前都要加上“白”字呢?这就引出牦牛到底是不是藏族图腾的话题了。
  按说,“高原之舟”牦牛是青藏高原的特产,成为藏人崇拜的图腾也仿佛顺理成章。而且视牦牛为藏族图腾的人也有他们的理由:藏族发祥地的部落中就有名为“吐蕃六牦牛部”的;而且一些汉文文书也记载,目前的藏族人种是牦牛羌系的一个部落,既然以牦牛冠之,则以牦牛为图腾。然而我们确实找不出牦牛是藏族图腾的印迹的充分证据。
  藏族山神化身的白牦牛的重点并不在牛身上,而是那个“白”字。这些有关白牦牛的传说,除了藏人本身从远古以来就有的白色崇拜以外,藏人尚白很可能还受了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众所周知,印度、波斯等尚白的国度,传说中的佛祖入胎时,就有一只白象进入他母亲的梦中,后而生佛祖。随着佛教的广为传播,佛祖形象的日益完美高大,白色更为神圣、崇高。接受了印度佛教文化的藏人是不是借这个故事的神圣白色,而以牦牛替换了象呢?这种可能性也许是存在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色彩崇拜上的相同,加深加重了藏人的尚白观念。
  而且相对于白牦牛的神圣,有些牦牛在藏族的一些故事中又成了恶魔的象征。比如那则关于朗达玛的传说,有兄弟三人在祈祷时只为自己而忘了推荐牛,后牛知此事,发誓来生毁灭佛法,即转生为达玛赞普,头上长俩骨突,状如牛角。这一故事对达玛赞普是怀有仇恨的。但是能在故事中运用牛这一点看,牛本身并不那么神圣,否则绝不会借牛去喻丑恶的形象。
  从藏文史书、神话传说等看,有种复杂而有趣的现象,有着两种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的牦牛系列,两种牦牛形象:一种是以白牦牛为主的神的形象,并在藏族文化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一种是以黑牦牛为主的魔的形象,它没有白牦牛那么引人注目,但它很可能早于神牛的形象出现,至少是同时出现,而且有着活跃强大的生命力。
  另外,甘、青部分藏区还流传着“什巴达义”(创世歌),说什巴宰牛时,将牛头放高处,就有了山峰;牛皮铺地下,就有了大地,牛尾放山阴,就有了森林,等等。综合上述材料和这首长歌考察,牦牛作为藏人的动物崇拜较为合适,尚没有上升到图腾崇拜。

相关问答
牦牛的牦牛简介
1个回答2024-01-28 00:45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力气很大。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
全文
牦牛的牦牛简介
1个回答2024-02-12 22:52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力气很大。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
全文
牦牛的牦牛简介
1个回答2024-02-03 11:08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力气很大。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高原...
全文
牦牛一次生几只小牦牛
1个回答2023-11-29 17:12
牦牛一次生1只小牦牛。牛一胎就一个,少数两个,就算移植了很多胚胎,在子宫里也不会着床的。怀一次胎的话,要8个月才能生出来小牛。牛的发情期是在21天,妊娠期是在280天的时间。
牦牛大还是水牛大
1个回答2024-01-18 15:49
水牛大。 1、一头成年水牛的体长在2.6米左右,体重大约是600公斤,成年雄性的体型明显大于雌性,体重最大时会达到1吨左右。 2、牦牛体形粗壮,体长为200厘米至260厘米,体重500公斤至600公斤...
全文
什么的牦牛
1个回答2024-01-29 04:04
牦牛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牛种,草食性反刍家畜。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主要产于中国青藏高原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适应高寒生态条件,耐粗、耐劳,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能游渡江河激流,有“...
全文
形容牦牛的词语
1个回答2024-03-03 20:14
在羊八井那边牧场生活的牦牛应该是极其幸福的,甚至是奢侈的,但在可可西里啃食草根的牦牛似乎也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平,依旧一如既往地吃属于自己的那份牧草,神情恬淡而闲适,颇有弱水三千,但取一瓢饮的洒脱。 ○ ...
全文
形容牦牛的词语
1个回答2024-03-03 23:52
展开全部 健壮的牦牛稀有的牦牛 耐寒的牦牛吃苦耐劳的牦牛
白牦牛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2 03:09
白牦牛是中国及世界稀有珍贵的地方类半野生特有种群,白牦牛产于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以该县的西大滩、朵什乡、抓喜秀龙滩(汉语称永丰滩)和阿崐沿沟草原为主要产地。天祝白牦牛是中国青藏高原型牦午中...
全文
朋友讲他放牦牛长大的我该怎么回?
1个回答2024-01-27 01:06
有钱人啊。。之前看了一个笑话,一转学生很难受的给同学们讲家里卖了一头牛2w才让自己读上了书,同学们都问哪还有多少头,答:2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