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022-10-18 01:16

1个回答
联想和想象
起到修饰、比喻的作用
诗的标题是《静夜》,诗中用了大部分笔墨描绘静谧的夜景。诗的第1小节描绘了一幅极平常的画面:月光淡淡,村外的松林沐浴在月光里;天上白云团团,星光点点,这些景致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见到的,透过诗,读者仿佛看到诗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一人踱到屋外,随意地看那淡淡的月光、月光下朦胧的林影,抬头看那云团中漏出来
的疏星。如果顺延着这条平淡无奇的写景的思路写下去,充其量也只是一首写景的好诗罢了,但第2节一开头,诗人劈头问道:“天河何处?”这一问使全诗的境界得以拓宽和提升,把读者的视野与心胸带到那广袤的宇宙之中去了。作者似乎想引领读者的思绪去“精骛八极”、“神游万仞”,似乎想让读者的眼光透过茫茫的黑夜,看到星夜的无穷深处,但紧接着的一句“远远的海雾模糊”又把读者刚刚放开的心神收拢回来,模糊的海雾能阻挡住人的视线,却不能阻挡那脱缰野马似的想像。此时,放飞的心欲罢不能,已想到了很远很远--“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这一句是极好的证明,证明诗人的想像的确已穿过了那茫茫的海雾,想像着有一位“鲛人”立在岸边,对着月亮无声地流下串串珍珠泪……“鲛人”是喜极而泣,还是伤心落泪?抑或是无穷的思念?这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味。这就是诗,这就是郭沫若的诗!这就是想像,这就是郭沫若的想像!如果没有后一节的想像,前文的景是呆板的没有生气、没有活力的景,有了后一节的想像,才使得司空见惯的景变得空灵、美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前后两小节诗虽有写实与想像的区别,却共同写出一个“静”字,全诗的氛围是谐调统一的。
相关问答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鲛人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04 02:26
鲛人,中国神话传说中鱼尾人身的生物。鲛人神秘而美丽 ,他们生产的鲛绡,入水不湿,他们哭泣的时候,眼泪会化为珍珠。西方传说里的美人鱼与鲛人相似,都是生活在大海里神秘而美丽的生物,是人类对神秘海洋生物...
全文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包含一个什么神话故事?
1个回答2024-03-09 17:03
拟人和用典 晋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这个典故的名字就叫鲛人泣珠。很美的一个故事。 翻译过来就是,南海水中有鲛,在水中生活像鱼一样,从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
全文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什么意思
3个回答2023-05-06 06:05
鲛人就是传说中的人鱼啦~诗人这里的比喻啦,对月流珠就是对着月亮流泪,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着月亮深思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1-31 05:31
。 晋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这个典故的名字就叫鲛人泣珠。很美的一个故事。 翻译过来就是,南海水中有鲛,在水中生活像鱼一样,从来不放弃纺织的工作,它哭的...
全文
为什么鲛人在岸会对月流珠?写一个小故事
1个回答2024-02-09 07:42
写海底的神人鲛人的故事.诗人展开想像的翅膀,飞向那茫茫的星空,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诗人抬眼看到的是一条海雾蒙蒙的天河,由这令古今多少人引发无穷联想的天河,诗人又想到了传说故事.可诗人这一次所写...
全文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 解释
2个回答2022-09-14 09:36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牛郎织女的故事可能家喻户晓,鲛人流...
全文
“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故事详细内容!
1个回答2024-01-29 16:19
“沧海月明珠有泪”说的是“鲛陪棚首人泣珠”的故事: 晋张华《博物志》:“南海水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其眼能泣珠.” “鲛人从水出,寓人家积日,卖绡将去,从主人索一器,泣而成珠满盘,以予...
全文
怕是有鲛人在岸,原诗是什么?
2个回答2022-07-23 22:31
静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诗的标...
全文
电影鲛珠传谁演的 鲛珠传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3-14 05:55
《鲛珠传》是由杨磊执导的奇幻动作电影,该片为其首部电影作品,陈嘉上担任监制,王大陆、张天爱领衔主演,任达华、盛冠森、王迅、赵健等联袂主演。 该片以九州大地为舞台,讲述了飞贼泥空空、捕快黑羽、王子赫...
全文
‘怕会有鲛人在岸,对月流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2个回答2022-10-14 20:30
鲛人:一种下身是鱼.上身是人的生物.估计是美人鱼. 对月流珠:对着月亮流眼泪. 在这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岸边的鲛人对月流珠,其实是诗人自己在对月深思。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样凄清的月色...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