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行香子》什么意思

2022-11-05 18:46

什么意思,作者想说什么。简要说下就行
3个回答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词牌背景]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上下片领格字用去声,领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并押韵,然亦有并以仄收不押韵。东坡此词可为定格之典范。

[内容解析]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词牌背景]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上下片领格字用去声,领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并押韵,然亦有并以仄收不押韵。东坡此词可为定格之典范。

[内容解析]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佳句妙韵]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佛家典故,妙化词中。个中感触,不言而喻。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酒处韵中,还点上阕。照应之余,更有新意。
【行香子】-述怀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
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
一壶酒,一溪云。

[词牌背景]
行香子,双调小令,六十六字,亦可略加衬字。上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堪称词林中之佳调。
上下片领格字用去声,领下三言三句。下片第一、二句,一般和上片平仄相同并押韵,然亦有并以仄收不押韵。东坡此词可为定格之典范。

[内容解析]
题为述怀,不免有叹。纵是洒脱豁达如东坡者,对酒当月,仍不忘尘世浮沉。想必清酒十分,倒影着是自己身外之身;银月一轮,寄托着是自己梦中之梦。于是乎,放眼未来之闲时,可得头顶轻松松一片云,手抚悠悠然一张琴,陶乐溪边,再饮一壶真正的舒怀酒。

[佳句妙韵]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佛家典故,妙化词中。个中感触,不言而喻。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酒处韵中,还点上阕。照应之余,更有新意。
相关问答
苏轼的<行香子> 谁有?”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3个回答2022-08-31 12:55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
全文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没有
1个回答2022-11-06 19:10
苏轼《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出自哪里
2个回答2023-08-25 05:15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出自宋代苏轼的《行香子·述怀》。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出自哪里
1个回答2022-08-18 05:22
苏轼《行香子》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出处哪里?
1个回答2022-08-15 01:45
行香子 苏轼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 酒斟时、须满十分。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一壶酒一张琴一溪云什么歌
1个回答2023-09-19 04:31
歌名叫西窗烟雨,歌手熙宝演唱的。
我看苏轼闲人
1个回答2024-03-17 10:18
“但少闲人如我两人者耳”的“闲人”?被贬谪做个空职没事做。
“闲人”苏轼
1个回答2024-04-01 21:23
苏轼的一篇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文中结尾的一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为什么作者在此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呢? 苏轼才华横...
全文
苏轼的《琴诗》中,苏轼所思考的问题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0-07 03:31
琴声从哪里来的?
苏轼为什么自称“闲人”
1个回答2023-02-03 22:29
因为苏轼政治上的失意,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名无实,所以自称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