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原则是什么?

2023-01-03 05:20

1个回答

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原则是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

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胜过暴雨,和言良意,默化潜移。

陶行知的四块糖就是“关爱”、“宽容”、“信任”、“激励”。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原文:

有一天,陶行知发现学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制止了王友,并让他放学后到校长办公室。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批了。陶行知立即掏出一块糖果送给他:“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我却迟到了。”

当王友惊疑地接过糖果后,陶行知又掏出一块糖果放到他手里:“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让你不再打人,你就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王友迷惑不解,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块糖果说:我调查过了,你砸他们,是因为他们欺负女同学。这说明你很正直,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

相关问答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1 17:28
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英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了。可一...
全文
陶行知“四颗糖果的故事”读后感
1个回答2024-02-15 00:27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犯错而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一味采取常规的说教的教育模式,而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孩子积极正确的一面,通过肯定和赏识其正确一面的方式让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在哪本书上出现过
1个回答2024-02-07 13:45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在陶行知文集上出现过。 英才小学校长陶行知在校园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男生,当即斥责了他,并令他放学时到校长室里去。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王友已经等在门口准备挨训...
全文
求关于教育需要宽容的素材故事,不要陶行知与四颗糖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26 18:27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
全文
陶行知的四糖故事体现了什么教育思想
1个回答2024-01-26 21:31
宽容教育是最成功的教育形式,带着爱心与宽容走进学生心中的教师,必将成为最成功的教育大师。教师对犯错学生的宽容,最能引发起学生心中的愧疚感,并对老师产生感激之情,从而下意识地改掉自己的毛病。 陶行...
全文
陶行知的三颗糖故事,遵循什么原则?
1个回答2024-03-07 14:02
陶行知三颗糖的故事表面看他用糖果奖励了犯错的学生,但他遵循的是有奖有罚,先奖后罚,奖罚分明,一分二的原则。学生知道老师的良苦用心,远比严处惩罚好的多。
四块糖果中陶行知是如何教育那位想用砖头砸同学的男生的?你如何看待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方法的?
1个回答2024-02-16 23:58
尊重学生、巧妙地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且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四颗糖的故事陶行知的教育特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11 01:07
教育学生或者孩子时不应用训斥、苛责、打骂等伤人自尊的方式。 陶行知认为,教育孩子应平心静气,换位思考,旁敲侧击,对比设喻,导化对方心理。很多时候,微笑比严酷更有力量,赏识比批评更具激励。滴水穿石...
全文
陶行知四颗糖的故事用了什么德育理论?
1个回答2024-01-16 13:31
陶行知运用了德育性原则中的疏导性原则;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遇事沉着冷静,不急于表态。
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启示
1个回答2023-11-30 05:23
陶行知四颗糖体现的教育启示如下: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爱孩子,关爱每一个孩子。短短一句不足十个字的话,做 起来却远远比说...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