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怎么理解

2023-01-24 10:29

1个回答
诸相指一切相,一切相都是空寂的,故名非相。诸相说明它“不空”,非相说明它“空”。圆融“空”“不空”,名见如来。空不空中见如来。
相关问答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非诸己,而后非诸人
1个回答2022-12-26 01:28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翻译就是:品德高尚的人,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不采取这种推己及人的...
全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非诸己,而后非诸人
1个回答2022-09-16 21:46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热,非诸己,而后非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意思是:因此,君子先应该要求自己,人后才能要求别人,先要求自己不做才能禁止别人。诸:“之于”合称,兼词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个回答2023-10-26 11:30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
1个回答2024-05-29 22:50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非王非帝非君非诸侯
1个回答2023-07-19 02:26
歌名
目视千里而不自视其睫.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2个回答2022-12-18 07:50
  “目视千里而不自视其睫。”的意思是——   眼睛看见千里之外,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比喻看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自己的不足则很难;考虑问题常常想将来很远的事,却难以把握眼前的情况。这种对待问题的态度和...
全文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蕴含着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2-12-21 16:27
有诸己:自己有善的行为。 非诸人:禁止别人(做)。 藏:藏匿。 恕:恕道的行为。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其中的“诸己”,“诸人
1个回答2022-12-26 01:28
君子有诸己而后求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解释“诸己”、“诸人”,需要从孔子的另一句话说起。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其中的“诸”,是“之于”的合读,相...
全文
忍待而非理辨诸己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0-12 01:21
他是说要忍耐,不是明辨是非的时候,要能够忍耐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