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一九二九不出手儿歌

农谚‘逢冬数九’讲的是,从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段,依次称之为一九,二九,…,九九,冬至那天是一
1个回答2024-03-02 07:41
2012年12月21日到2013年的2月10日的元旦共有11+31+10=52天,
52÷9=5…7,
说明已经经过了5个9天,还余7天,这一天就是六九的第7天.
答:2013年的2月10日是六九的第7天.
故答案为:六,7.
冬至开始进九,一九到九九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2-10-23 08:20
一九到九九是什么意思
冬九九歌
1个回答2023-11-01 07:32
一九二九伸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八九君子走路大甩手。
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吗 冬至是一九第一天
2个回答2023-05-14 02:00

冬至是数九的第一天。

从冬至日起,向后数九个九天,天气就由冬至的寒之至转为“春深日暖”了。因为“数九”的过程正是寒极转暖、寒消暖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把这九九八十一天称作“九里天”、“数九寒天”。

古人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在没有计算机、没有望远镜、不知道太阳系的情况下,他们依然用自己的智慧算出了时日,分出了季节,留下了节气。所谓冬至数九,就是古人们计算节气的一种方式。从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或者22日开始是冬至,以此天为一,开始数九,第九天则是一九,再过九天为二九,以此类推。

数九什么冬四字成语
1个回答2024-02-29 04:21

  数九寒冬

  数九寒冬是汉族民间谚语,意思是从数九开始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数九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资料。不过,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

  汉族传统文化中,九为极数,乃最大、最多、最长久的概念。九个九即八十一更是“最大不过”之数。古代汉族人民认为过了冬至日的九九八十一日,春天肯定经已到来。

  古代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汉族劳动人民,御寒保暖条件较后代简陋缺乏,寒冬也被视为威胁与惩罚而对天寒地冻生恐惧感,直接影响人民情绪,甚至会觉得冬季莫名奇妙漫长。当时汉族人民为挨过漫长冬季,遂发明以“数九”方法消遣,以打发时间缓解寒冬威胁下出现的心理危机。而当时围着家眷数九亦被视为逍遥境界。

关于冬至后天气的数九歌
1个回答2024-05-16 17:43

数九歌如下:

一九    熬熬    

二九    难逃

三九廿七    水上生骨

四九三十六    夜里赛过水上眠

五九四十五    黄狗寻泥地

六九五十四    家家户户开大门

七九六十三    鲤鱼过水滩

八九七十二    九九来归一

扩展资料:

说明:

1、冬至过后是一九,数九也就意味着一年中最冷的辰光开始了,光听这歌就能感到阵阵寒意袭来,直到听到“家家户户开大门”才能松口气。

2、这个歌谣好像很多地方都会有的,电视或者书本里都有见过,歌词会有不同,大略的意思差不多。

3、八九和九九原本也是有词的,年代久远,连母亲也不记得了,只好作罢,两句并了一句。

冬季有数九歌,夏季也有,从夏至开始数。我国农历中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其中“冬九九”流传较广。

“夏九九”是以夏至那一天为起点,每9天为一个九,每年九个九共81天。同样,三九、四九是全年最炎热的季节。它与“冬九九”形成鲜明的对照,遗憾的是流传不广。其实,“夏九九”生动形象地反映了日期与物候的关系。

九九艳阳天是指冬九九中第几个九天?
3个回答2022-09-10 11:50
应该是指冬天的一九到九九,共81天
有冬九九和夏九九,夏天有数伏,那冬天有数伏吗?
5个回答2022-12-24 11:00
冬天是没有署伏的,只有夏天才有。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冬天的“一九”“二九”“三九”这是怎么算的?
2个回答2022-09-10 00:23
立冬之后的一个九天就是一九,以此内推,就是二九,三九
冬至习俗有哪些 冬至进九贴绘九九消寒图
1个回答2024-02-12 17:47

冬至习俗有吃汤圆,包混沌,吃饺子,写消寒贴。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为了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体验过节的热闹和喜庆气氛。

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社区工作人员为辖区居民介绍具有苏州特色冬至民俗,讲解“九九消寒图”的来源和用处,让居民更加深入了解苏州传统的民俗文化。

从冬至那天起就算进九了,在冬至中国民间有贴绘九九消寒图的习俗,消寒图是记载进九以后天气阴晴的“日历”,人们寄望于它,来预卜来年丰欠,是一种很有传统特色的、好看的日历。它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所以才叫做“九九消寒图”。

在南方,我们过冬至要吃汤圆!”一位老家在南方的居唯此带民说。这个,街道早就有准备,一盘盘汤圆端上桌,让居民们在北京也能品尝到家乡的冬至味道。

弦乐合奏、打花棍、快板、葫芦丝……舞台上,各种民族特色节目为现场增添了喜庆热闹。由茶艺师、画师和舞蹈爱好者共同呈现的“九九消寒图”压轴登场——画师在悠扬的音乐、清甜的扒大茶香和曼妙的舞姿中完成了“梅花”的消寒图图示,这也是冬至活动的重头戏。

据介绍,“九九消寒图”是中国古代的“日历”,古代从冬至起就进“九”了,民间都要贴绘“九九消寒图”,消寒图共有九九八十一个单位,从冬至这天算起,以九天作一单元,连数九个九天,指芦冬天就会过去,春天就要到来。消寒图大致有文字、圆圈、梅花三种图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