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民国千金小说

中国民间故事多少千字?
1个回答2024-03-04 05:02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民间故事史》27日在北京首发。该书花费作者十年心血,用一百余万字篇幅梳理了上自春秋末年、下迄清末民初两千多年的中国民间故事展史。

我有张民国时期用的钱2千元一张
1个回答2023-08-09 21:15
能看看照片吗?我想买
千金与大贫民
1个回答2024-02-27 04:32
是いきものがかり的気まぐれロマンティック。。。

那个12/3才发售呢~等吧~
千阳都有什么民间传说
1个回答2024-02-13 19:45
以前,西府地区民间口头语中有句俗话:“千阳县,四里半”。许多人误以为是说千阳地域狭小,实际上这句话概括了明末清初千阳县的一段悲惨历史。

  “乡里乡党”是人们的日常口头语,表示对生长在同一地方人的亲热关系。但在过去,乡、里、党等字的含义和现在的村、组一样,属于行政区划的名称,不同的是古代对乡、里、党有固定的数量标准。如隋朝时,规定居住达到25户人家的村子为l里, 100家以上的村落为1党。唐朝时又规定100户为1里,5里为1乡,里、乡、党等设置一定的头目,负责对所辖百姓造册登记,建立户籍。这样,大大方便和加强了封建社会对广大农村的管理。明朝建立后,里的单位稍大了些,规定110户为1里,千阳共编有3乡15里,这3乡是敬信乡、怀德乡、安上乡;15里有敬信乡的郭下里、中作里、付原里、冯坊里;怀德乡有龙泉里、黄里里、歇马里、楚作里;安上乡有龙槐里、草碧里、安化里、留坊里、林潜里、三泉里;后续补雪白里。按100户1里计算,当时千阳县大概有50户,人口3万多。那时明朝建立不久,封建统治者相对减轻了对人民的剥削,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千阳呈现出了人丁兴旺的局面,县志记载“户口繁衍,山谷人满”。

  到了明末清初,满族入关。千阳位居陕西与甘肃的关隘要塞,战争频繁,差役沉重,百姓深受其苦。崇祯十二年至十四年(公元1639~1641年),陕西连年特大荒旱,千阳连续几年粮食歉收,严重时竟颗粒不获。在巨大的灾害面前,百姓如霜杀秋草,哪里有一点抵抗能力,野草树皮成了救命之物。如此,饿死逃亡之人不计其数。《千阳县志》记载:“连旱,饥,人相食,野断人烟”。饿殍盈野、村庄荒凉、人去房空。当时,由于受灾地广,地方统治衰败,无力赈灾。有些里有名无实,仅存几人,但统治者仍按15里的编制征收赋税,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大灾之后幸存下来的穷苦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江苏江都县进士王国玮出任千阳知县。他四处体察民情,看到村落废弃,田地十有八九荒芜,灾后一片民不聊生的败落景象,深感数年天灾,百姓已如大病初愈,弱不禁风,而超重的赋税,更使百姓雪上加霜,他便果断地实施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一方面招抚流落外地的难民回家,供给他们耕牛、种籽,免除他们的差役、赋税,鼓励垦荒耕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重建家园;另一方面,缩编乡里编制,对人口重新造册登记,按实际人口公平合理地纳税赋役,减轻了百姓负担。这次清查出“一里之中仅存一二甲,一甲之中仅存一二丁,甚至全家无人:逃亡殆尽者”,全县仅存363户,1503人,偌大—个县竟不能编满5个里。最后,王国玮勉勉强强把顺化里、洁白里合为一里,加上尊敬里、仁孝里、和睦里凑成四里,另外,将旧卫所编为半里。这就是“千阳县,四里半”的来历。

  “千阳县,四里半”。这一句普普通通的俗语,是千阳历史上最衰败时期的写照。透过它,我们可以寻找到封建王朝统治下,人民在巨大的灾难面前,苦受煎熬,挣扎求生的悲惨迹象。
千古绝唱 提到了多少个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13:40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君岂知侬是女儿身,未解侬痴情;楼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独存;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万世春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你尚欠人间一桩恩情,难道就不思图报了吗?。。
叫断桥,其实桥并没有断。。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唱到今。。
千古绝唱 提到了多少个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4 19:29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

花谢花开无时尽,年年花间觅仙踪;瑶池泪洒化蝶恨,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朝朝暮暮掩愁容;同窗早已心相许,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君岂知侬是女儿身,未解侬痴情;楼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独存;魂魄在天已化蝶,双飞愿争万世春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二:白蛇传

你尚欠人间一桩恩情,难道就不思图报了吗?。。

叫断桥,其实桥并没有断。。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三:牛郎织女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四: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哭长城,千古绝唱唱到今。。
《一千零一夜》是哪里的民间文学
1个回答2024-03-05 03:05
《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是(阿拉伯 )民间文学的集锦,其中的《阿拉丁神灯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等流传世界各地.......
神话作为口头上的传说比文字的产生早得多,在民间的影响力也大得多。经过几千年人们的        ,这些神话故事以及它所体...
1个回答2024-01-24 15:22

C

解析:

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可知,神话作为口头上的传说产生的早,影响力大,横线处要填的词语要体现出人们在讲述中传承的意思。

A项“乐此不彼”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体现不出传承的含义,排除;

B项“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但体现不出一代一代传下去的含义,排除;

C项“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符合文意,当选;

D项“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含贬义,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融化”指融会,融合,符合文意,且“融化在血液中”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神话中的伟大民族精神》

怎样找到湖南民歌的艺术特点,至少要两千字。谢谢
1个回答2023-02-08 16:06
收集素材,自己写
一千零一夜是什么著名的民间故事集
1个回答2024-02-22 12:40
《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又名《天方夜谭》。该作讲述古代阿拉伯地区有一位国王叫山鲁亚尔,他生性残暴嫉妒,因王后行为不端,将其杀死,此后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以示报复。宫相维齐尔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山鲁佐德用讲述故事方法吸引国王,每夜讲到最精彩处,天刚好亮了,使国王因爱听故事而不忍杀她,允许她下一夜继续讲。她的故事一直讲了一千零一夜,国王终于被感动,与她白首偕老。因其内容丰富,规模宏大,故被高尔基誉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一千零一夜》实际上是由阿拉伯及其附近地区的各国人民集体创作而成。早在公元6世纪,印度、波斯等地的民间故事就流传到伊拉克、叙利亚一带。公元8世纪中叶到9世纪中叶是阿拉伯帝国的鼎盛时期。此时,阿拉伯民族固有的文化受到了被其征服的叙利亚、埃及、两河流域和波斯等地文化的影响,又吸收了希腊和印度的古代文化,创造出中世纪阿拉伯灿烂的新文化。《一千零一夜》于此间开始出现流传的手抄本,后来经过许多增补整理,大约到16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