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回明朝谋反的小说

明朝蓝玉真的谋反了吗?
1个回答2022-09-09 13:04
没有直接的证据,但蓝玉居功自傲做了些出格的事倒是真的。
《明朝那些事儿3》中的江彬为什么谋反?
2个回答2022-10-05 02:55
江彬当然是为了自己谋反,明武宗当皇帝期间不理朝政,宠信江彬,营团估计早被他控制了。至于他为什么不行动,是因为有王守仁在,王大人暗中警告江彬不要谋反,否则不客气,王大人的本事想必你也知道
“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反义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15 14:09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意图谋反是成语吗?
1个回答2024-01-25 21:42
【出 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典故其一】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典故其二】
  两晋末年,幽州都督王浚企图谋反篡位。晋朝名将石勒闻讯后,打算消灭王浚的部队。王浚势力强大,石勒恐一时难以取胜。他决定采用“欲擒故纵”之计,麻痹王浚,他派门客王子春带了大量珍珠宝物,敬献王浚。并写信向王浚表示拥戴他为天子。信中说,现在社稷衰败,中原无主,只有你威震天下,有资格称帝。王子春又在一旁添油加醋,说得王浚心里喜滋滋的,信以为真。正在这时,王浚有个部下名叫游统的,
  伺机谋叛王浚。游统想找石勒做靠山,石勒却杀了游统,将游统首级送给王浚。这一着,使王浚对石勒绝对放心了。
  公元314年,石勒探听到幽州遭受水灾,老百姓没有粮食,王浚不顾百姓生死,苛捐杂税,有增无减,民怨沸腾,军心浮动。石勒亲自率领部队攻打幽州。这年4月,石勒的部队到了幽州城,王浚还蒙在鼓里,以为石勒来拥戴他称帝,根本没有准备应战。等到他突然被石勒将士捉拿时,才如梦初醒。王浚中了石勒“欲擒故纵”之计,身首异处,美梦成了泡影。
是智多谋反义词
1个回答2024-02-12 23:39
反义词
愚昧无知、愚不可及、束手无策、黔驴技穷

近义词
智谋过人、大智若愚、诡计多端
明朝朱棣当年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1个回答2023-01-05 04:05
我个人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的政治手腕强硬,还有就是准备充分所导致的结果。
明朝朱棣当年谋反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2个回答2023-11-04 14:47
主要原因就是朱棣当时身边有很多能臣,而且他本人也老谋深算,所以才能够成功。
明朝大将蓝玉为何而死,难道真的是因为谋反吗?
1个回答2023-02-05 20:13
他的死因就是因为谋反,因为谋反才导致自己有不好的结局。
关于刘郎的诗句
1个回答2024-05-26 22:47
刘禹锡: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李贺:
茂陵刘郎秋风客, 夜闻马嘶晓无迹
李商隐: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元稹:
刘郎不用闲惆怅,且作花间共醉人
曹唐:
晓露风灯零落尽, 此生无处访刘郎
周邦彦: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
辛弃疾: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王千秋:
要约刘郎铜雀醉,底事遽争荆楚
还有很多......
千里之行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5-26 22:47
千里之行

==要走千里之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