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崇贤说书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故事。急求?
1个回答2024-01-27 07:20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

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也就是“看到好的要向好的看齐,看到不好的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不好.”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5 07:51

意思是崇尚德行可以学好,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见贤思齐,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典故: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故事。急求。
1个回答2022-12-20 06:57
孟母三迁呢?
怎样教育孩子崇德贤善
1个回答2024-02-27 08:18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小抓起,需要拓宽渠道和途径,丰富载体,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自觉践行。家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内含丰富的道德素质教育和价值观培育的内容,理应成为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其得以践行的重要载体。
一、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更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
简单说来,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作为传统道德教育最基本的方式,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修身,而这样的目标要求并不是简单的灌输,更通过包括家风在内的道德文化形式实现对人的熏陶感染。华夏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大汉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大汉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大汉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大汉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华夏传统文化之所以发挥这么强大的作用,除了本身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还在于汉文化实现了民族性与大众化的统一,尤其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实现了家、国、天下的统一,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然,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延续下来的家庭教育,其内容十分丰富,既有最基本的修身要求,也有社会道德规范的承续,还有主流价值观的传承,积极因素与消极影响同在,需要批判继承。尽管封建社会结束已有100余年,但家风传承道德文化的作用却没有也不能随着封建文化的逐步消失而被消弭,而应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而更新为传承新文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宣扬和传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事实上,中国大多数家庭实际上受儒家文化的熏陶,也就是勤俭、节约、好学、上进……这些构成了家风的基本内容。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核心价值不改。社会在变,家风也是在与时俱进,更加开放、自由、健康、向上。在已被分割为小的家庭单元现代社会,弘扬好的传统家风家教可潜移默化传达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
二、家风作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重要载体的优势
以家风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能够克服价值观教育“见理论不见人”的弊端,真正将现实生活中的人作为了根本,以他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育为出发点,容易使之在熏陶感染中接受教育,引起共鸣。其次,以家风作为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使价值观教育形象生动,富有感染性和启发性。虽然目前我们看到有个别家庭存在家风不正的问题,但是,绝大部分家庭都很好地承续了优良的家庭美德,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家庭风尚,尤其一些平实而又富有感染力的家训,成为子女成长发展、家庭和睦、邻里团结互助的重要精神食粮,这样的家风中渗透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自然很有感染力、亲和力和启发性。最后,以家风为载体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有效克服价值观理解和教育上的“断层”问题,实现其延续性和持久性。一方面,近年来,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过程中,还不时看到有人在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上的偏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分割开来,这不利于宣传教育的深入;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在现实家庭教育中,祖辈、父辈和子女之间往往在一些价值观念上存在不小的差异,这有客观必然性,但是,这种状况的存在也带来互相的不理解甚至激烈冲突,特别对青少年一代而言,家庭责任感淡漠、啃老等现象的存在,不能不说与家风熏陶教育感染力的弱化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突出家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将其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渠道,能增强不同辈际之间的理解,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供重要基础。
三、以家风承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2012年底,中 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下称《意见》,新华社 2012年12月23日),这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落实。值得注意的是,《意见》不仅强调要从小抓起,要拓宽途径,而且明确提出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这些年,我们看到这样两方面的事实:一方面是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先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等等
隐贤澄露玉壶有用吗
2个回答2023-08-17 02:20
隐贤澄露玉壶在游戏《逆水寒判扒》中是有用的。
在游戏过程中,点击快捷栏或者使用栏中的隐贤澄露玉壶图标,角色会自动使用隐贤澄露玉壶,恢复一定的生命值和内力值。不过使用隐贤澄露玉壶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攻击打断。
以上就是该道具在游戏掘如昌中的用途,希望可橡橘以帮助到您。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17 22:15

意思是崇尚德行可以学好,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见贤思齐,汉语成语,拼音是jiàn xián sī qí,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

出处:《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典故:

孟母三迁

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

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知识。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崇德向善 见贤思齐
1个回答2023-12-19 16:27
        7月7日晚,项城课题群CCtalk群里,何亚珂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孔子的精神文学的饕餮盛宴,让人意犹未尽,引发了老师们热烈的讨论,掀起了拜读《论语》、学习先贤的高潮。

        我并未见过何亚珂老师,只是常常在群里看到她的文字,每每读下来,都让我钦佩不已,虽不曾谋面,但已感知她定是一个学识渊博、知性优雅的女人,果不其然,再多的溢美之词用到她身上都不为过。

        美好的人总是与美好的事物为伴,她带给我们的国学经典亦是美不胜收。何亚珂老师首先介绍了《论语》诞生背后的故事,然后结合孔子生平事迹以及她自身的理解,为我们解读了孔子的38字自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听完何老师的解读,一个“顶天立地”的高人仿佛立于眼前,使我对孔子的认识更加鲜活饱满了。其实,孔子不但是外形上的高人,从历史意义上来说,他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人,他以一个穷苦孩子出身,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以一己之力,铸就华夏子民的心理模式,成为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更是成为了后人心中的“圣人”。

        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做人态度表率世人。他所教会我们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这也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孔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学习态度影响深远。探究学问与为人处世一样,都应该如实守信,来不得半点虚假,只有这样,才有不断上进的底质和面对现状的态度以及解决问题本心,坦然有为,从容处理,这样是对自己有益的,是有智慧的表现!

        孔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博大胸怀引领大众。许多人常常将此名言写成条幅,悬于室中,以激励自己,修身当先修己,才是君子之道。

      孔子留给后人的思考和智慧何止这么多,他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惜时名句告诫后人,珍惜时间,把握当下;他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我们明白做人要有志气;他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让我们清楚做人要有视野;他的“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等教育思想至今都被我们老师作为治学态度、教学方法的典范……

        孔子的思想流芳千古,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都影响深远。国学大师潘守宇曾说:一个好的老师,能让他的学生变化气质。而有一个人,有一本书,能让一个民族变化气质,这个人就是孔子,这本书就是《论语》,这个民族就是中华民族,这种气质就是“文质彬彬”的君子气质。我知道,仅仅这几天刻意的学习,我所学到的还远不到孔子思想精髓的冰山一角。但是,作为教师,我会继续向大教育家孔子学习,并重视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以他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做一个有思想的教育者。
你还知道的先贤有哪些选择你最崇敬的一位人士进行介绍
1个回答2024-05-05 03:11
当然是莎翁咯
伟大的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3日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的一位富裕的市民家庭。其父约翰·莎士比亚是经营羊毛、皮革制造及谷物生意的杂货商,1565年
我是猪(11张)任镇民政官,3年后被选为镇长。他少年时代曾在当地的一所主要教授拉丁文的“文学学校”学习,掌握了写作的基本技巧与较丰富的知识,但因他的父亲破产,未能毕业就走上独自谋生之路。他当过肉店学徒,也曾在乡村学校教过书,还干过其他各种职业,这使他增长了许多社会阅历。历史学家乔治·斯蒂文森说,后人从这些文字资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亚的生活轨迹:20岁后到伦敦,先在剧院当马夫.杂役,后入剧团,做过演员.导演.编剧,并成为剧院股东;1588年前后开始写作,先是改编前人的剧本,不久即开始独立创作。当时的剧坛为牛津、剑桥背景的“大学才子”们所把持,一个成名的剧作家曾以轻蔑的语气写文章嘲笑莎士比亚这样一个“粗俗的平民”、“暴发户式的乌鸦”竟敢同“高尚的天才”一比高低!但莎士比亚后来却赢得了包括大学生团体在内的广大观众的拥护和爱戴,学生们曾在学校业余演出过莎士比亚的一些剧本,如《哈姆雷特》、《错误的喜剧》。1597年重返家乡购置房产,度过人生最后时光。他虽受过良好的基本教育,但是未上过大学。1598年大学人士F.米尔斯已在其《智慧的宝库》中,列举莎士比亚35岁以前的剧作,称赞他的喜剧、悲剧都“无与伦比”,能和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他生前没出版过自己的剧作。写作的成功,使莎士比亚赢得了骚桑普顿勋爵的眷顾,勋爵成了他的保护人。莎士比亚在90年代初曾把他写的两首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鲁克丽丝受辱记》献给勋爵,也曾为勋爵写过一些十四行诗。借助勋爵的关系,莎士比亚走进了贵族的文化莎龙,使他对上流社会有了观察和了解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视野,为他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从1594年起,他所属的剧团受到王宫大臣的庇护,称为“宫内大臣剧团”。1596年,他以他父亲的名义申请到“绅士”称号和拥有纹章的权利,又先后3次购置了可观的房地产。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位,他的剧团改称“国王供奉剧团”,他和团中演员被任命为御前侍从,因此剧团除了经常的巡回演出外,也常常在宫廷中演出,莎士比亚创作的剧本进而蜚声社会各界。 莎士比亚在伦敦住了二十多年,而在此期间他的妻子仍一直呆在斯特拉福。他在接近天命之年时隐退回归故里斯特拉福(1612年左右)。1616年4月23日莎士比亚在其五十二岁生日前后不幸去世,葬于圣三一教堂。死前留有遗嘱。
为什么袁崇焕曾经要为魏忠贤建祀?
1个回答2023-02-04 15:47
在当时希望得到支持
为魏忠贤建祠的袁崇焕,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1个回答2022-09-25 12:31
应该是一个好人,当时魏忠贤一手遮天,他这样做纯粹是为了自保而已。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