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鼓书目犍连救母

《盂兰盆经》的来历——目犍连救母
1个回答2023-11-22 05:25
各位居士大家好,过几天就是盂兰盆节了。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这个节日的背景和内蕴,我为大家简单讲讲其中的故事。

盂兰盆节,又叫孝节或报恩节。它起源于《盂兰盆经》。盂兰盆是什么意思呢?盂兰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倒悬”,什么是倒悬呢?就是头在下,脚用绳子吊在上面,全身倒过来,这叫倒悬,这样是非常痛苦的。这其实是一种比喻,比喻饿鬼道的众生,非常的苦。盆是指放供品的容器。盂兰盆整体的意思是,用盆子装好种种供品供养三宝圣贤,十方僧众,以此功德,能够救脱已逝父母和六亲眷属的倒悬之苦。

《盂兰盆经》是佛说的,那佛是以什么因缘去说这部经的呢?这里就要讲到佛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是神通第一。《盂兰盆经》,就是以目犍连尊者去救度母亲为因缘,而说出的经典。下面我们讲讲其中的故事。

目犍连尊者刚成道时,得到了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得到神通后,他觉得自己应该可以度化自己的父母,报答父母的恩德了。于是用神通力观察,想看看他的母亲生到在哪里了。他观察了天上人间,都找不到他的父母,于是再往饿鬼道看,终于在饿鬼道找到了他的母亲。他的母亲在饿鬼道,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全身饿得只剩下皮骨,非常痛苦。目犍连尊者看到之后,非常难过,于是拿钵装好一钵饭,用神通来到饿鬼界,把饭送到母亲面前。

他的母亲拿到饭,用左手把钵挡住,不让其它饿鬼看见,右手抓饭往嘴里塞,谁知饭一到嘴里,马上变成火炭,吃不进去。目犍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况,悲伤得哭了起来,他想度化母亲,但神通无法改变业力,所以内心非常悲伤,非常无奈,于是用神通力马上回到佛陀的面前,把自己救母的情况告诉佛陀,希望佛陀教导他一个解救母亲的方法。

佛陀告诉目犍连:你母亲在世的时候,为人悭吝,不喜欢布施,又造了很多的罪业,她的罪业比较深重。虽然你的孝心广大,能感天动地,但是你母亲的业力非常大,就算所有的 天神地祇 、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等一起,也无法解救。惟有依靠十方僧众的力量,才能救脱。目犍连尊者请问道:那如何依靠十方僧众的力量去救脱呢?

佛陀说:在每年七月十五日,僧众解夏自恣那天,如果有人想度化自己现世父母和过去七世父母的苦难,应当用盆装好饭菜、各种水果、香油焟烛、卧具、以及各种美味的饮食和用具,以此来供养十方僧众。到这一天,十方圣贤,具足种种功德和智慧、持清净戒、化作比丘,来接受大众的供养。另外,在三月的安居修行中,很多比丘通过用功修行,道业增上,很多都证得圣果,所以,在这一天以百种饮食等供品供养僧众,施主能得无量的福德,以此福德回向现世和过去的父母,就能令现世的父母安隐快乐,过去的父母和六亲眷属脱离三恶道之苦,让他们生到天上享受快乐。

目犍连尊者听了之后,非常欢喜,于是在七月十五日那一天,用盆子装着各种饮食供品,供养十方僧众,并以此功德回向母亲。目犍连尊者的母亲也因此而得以解脱饿鬼道的痛苦,生到了天上享受快乐。

由于这样的因缘,所以目犍连尊者就请问佛陀,后世的佛弟子如果要帮助现世和过去的父母、六亲眷属解脱痛苦,获得快乐,是否也应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做。佛陀说是的,只要按照以上的方法去供养十方僧众,就能救度过去和现世的父母以及六亲眷属。

以上就是《盂兰盆经》的来历,其实我讲完《盂兰盆经》的来历之后,就差不多等于讲完了《盂兰盆经》,因为《盂兰盆经》里面的内容,也就差不多是这些。希望通过这样的讲解,能够让大家对《盂兰盆经》和盂兰盆节有所认识。如果大家想要为父母祈福,或是想让过去世和现世的父母、六亲眷属生到善道,远离痛苦,得到快乐,就可以在七月十五那一天,按照上面的方法,去寺院供养僧众。
目犍连母亲堕入饿鬼道的原因
1个回答2024-03-17 04:32
说到目连尊者的母亲堕落饿鬼道的原因,有论记载,定光佛在世时,目连名叫罗卜,母亲叫青提。罗卜有一次外出前嘱咐母亲说:“如果明天有客人来,您一定要用饭菜好好招待他们。”他的母亲答应了。罗卜外出后客人来了,可他的母亲却未遵守诺言。罗卜回来后,她又假装摆出刚设过宴席的样子。

  罗卜问母亲:“昨天客人来,您有没有用饭菜招待他们呢?”母亲说:“难道你没看到桌子上摆的那些东西吗?”言下之意,她已经款待过客人了。

  从那时起,目连尊者的母亲五百生中悭贪的恶习相续不断,所以《盂兰盆经》中佛告目连尊者:“汝母罪根深结。”

  从这个公案可以知道,悭贪等烦恼习气,要通过学习佛法对治改变。佛说:“我倒难除,先以戒遮。”因此,归依三宝受持五戒,正是断恶修善的根本。知道了烦恼习气的可怕,因果的可畏,就要善护自己的身口意。从慈孝父母做起,乃至用慈心对待无始以来的父母——一切众生。
目犍连的"犍"读什么音?
1个回答2022-09-11 19:19
jiān
【释义】犍牛,阉割过的公牛。
目犍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3-07 13:10

梵名Maudgalya^yana ,巴利名Moggalla^na 。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又作摩诃目犍连(梵Maha^maudgalya^yana )、 大握敏态目犍连、大目干连、大目连、目连、目揵连、目伽略、勿伽罗、目犍连延、目犍罗夜那、没特伽罗、毛伽利耶夜那。别名拘律陀(梵Kolita )、拘律、俱哩多、拘离迦、拘理迦、俱离多。意译天抱。被誉为神通第一。为古代印度摩揭陀国王舍城外拘律陀村人,婆罗门种。生而容貌端正,自幼即与舍利弗交情甚笃,同为删阇耶(梵San~jaya )外道之弟子,各领拿告徒众二百五十人。尝与舍利弗互约,先得悟解脱者必以相告,遂共竞精进修行。后舍利弗因逢佛陀弟子段源阿说示,而悟诸法无我之理,并告目犍连,目犍连遂率弟子一同拜谒佛陀,蒙其教化,时经一月,证得阿罗汉果。

诸犍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6-22 10:33

诸犍是中国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出自山海经(北山经)。它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又名 胖郎神,其兽力大无穷,善射。

诸犍的出处
1个回答2024-03-13 14:14

《山海经(北山经)》:“有首焉,其状如豹而长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诸犍。”
又名胖郎神,其兽力大无穷,善射。此乃威力无穷,被击中者,九死一生,生则残废,生活无法自理,可怕无比。

目犍连的佛教地位
1个回答2024-03-17 08:54

大部分寺院的大雄宝殿的中央,莲座上佛陀圣像的旁边,总是左面站着大迦叶,右面站着阿难陀,但佛陀最初弘法的时候,却不是这样。
佛陀成道的最初两年中,舍利弗和目犍连就皈依佛陀,从他们皈依佛陀起,目犍连就站在佛陀迅袜世的左面,舍利弗则站在佛陀的右面。除去他们到别的地方去弘化,就一直不曾离开过佛陀。
舍利弗随佛陀出家半个月后才尽诸结漏,断除烦恼,而目犍连只有七天的时间,即尽结漏,现神通力,证得阿罗汉的神通智波罗蜜。
目好衡犍连,身材颀长,方脸大耳,面容表现出坚毅的神情,他很乐观,很勇敢,常为正义亩肢的事打抱不平。
佛陀的比丘弟子中,有神通的弟子非常多,而目犍连被推为神通第一,就是因为他在教化中常显神通,佛陀虽不许弟子显异惑众,但对目犍连的神通却常常称许。

“摩诃目犍连”的“犍”字该怎么读?
1个回答2023-01-07 05:00
qián
目犍连梵语MaudgalyAyana,犍对应gal。
“犍”有两个读音,分别为[jiān]和[qián]。
1.
居言切,现在读[jiān],古音读kian,意为被骟了的公牛。
2.
渠焉切,现在读[qián],古音读gien,是作为名字、地名时用的,四川有乐山市犍为县。
所以作为名字的时候显然应该取后者,同时用骟牛来做名字意象也不好。
谁救了鼓手?
1个回答2022-11-11 14:35
你就是鼓手的事,再说哪哪个鼓手是在音乐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