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傩舞音乐的英文

傩舞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28 11:51

傩舞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是傩仪中的舞蹈部分,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现存傩舞主要分布在江西、安徽、贵州、广西、山东、河南、陕西、湖北、福建、云南、广东等地,各地分别有“跳傩”、“鬼舞”、“玩喜”等地方性称谓。傩舞历史悠久,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在《周礼》中有明文记载。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傩舞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样式,且在傩仪中占有不同的比重。傩舞表演时一般都佩戴某个角色的面具,其中有神话形象,也有世俗人物和历史名人,由此构成庞大的傩神谱系,“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舞伴奏乐器简单,一般为鼓、锣等打击乐。表演傩仪傩舞的组织称为“傩班”,成员一般有八至十余人,常有严格的班规。傩舞常在傩仪仪式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和节目表演阶段出现,各地的傩舞节目丰富,兼具祭祀和娱乐的双重功效。12006年5月20日,傩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傩舞的由来?
1个回答2024-03-02 00:10

它起源于汉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巫术意识。傩的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巫术意识有关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1个回答2022-12-07 15:01
傩舞是广泛流传于各地的一种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的民间舞
"傩舞"是一种什么舞蹈?
1个回答2023-06-26 19:20
傩舞,又叫“大傩”、“跳傩”,俗称“鬼戏”或“跳鬼脸”。它渊源于上古氏凳陆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以后发展成原始巫教中的一种仪式,并逐步演变成有固定目的和内容的节令祭仪。这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一般有两种表演形势:一种由主角四人表演,表演信带者头戴面具如冠,身着兽皮,手执戈盾,口中发出“傩傩”之声。另一种由十二人组成,每人朱发画皮,手执数尺长麻鞭,甩动作响,并高呼各种专吃恶鬼、猛兽之神名,起舞时各有音乐伴奏。
由于傩舞流传地区不同,其表演风格也各异,既有场面变化复杂,表演细致严谨,生活气息浓厚,舞姿优美动人的“文傩”流派;又有气势威武磅礴,情绪奔放开朗,节奏势烈明快,动作刚劲有力的“武傩“流派。这种古老传统傩舞之花,至今仍流行于德安、武宁枣坦顷、都昌等县的舞台、厅堂和村镇田头。
傩舞与我们常见的跳大神有什么不同?
2个回答2022-11-11 05:26
傩舞是一种祭祀舞蹈,他的目的是为了威慑疫鬼,娱乐于神 ;而跳大神是为了请神上身,与神鬼沟通,这两者本质就不同。
民族舞入门:萍乡傩舞
1个回答2023-12-04 03:43
  傩,这个字,对于许多现代人来说,已经比较陌生。但是,如果把时间拨回到几百、上千年前的古代甚至原始社会时期,傩,在人们的生活中,可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古人的心中,每只面具都代表着一个神灵。傩神面具戴到脸上,自己的角色似乎也发生了改变,拥有了神灵的力量,去驱逐各种鬼疫。历朝历代,傩祭成为一种固定的仪式。从朝廷到民间,每年都要定期举行隆重的傩祭仪式。

  萍乡傩舞,至今还保留了这种源自上古的傩祭遗风。不仅村村户户用傩舞来欢庆节日、祈福纳财,而且还保留了大量的古傩庙和傩面具。

  走进始建于明朝的上栗县石洞口傩庙,你会发现“傩”、以及傩面具,在萍乡人心目中的地位,而这样的傩庙却是遍布乡间村落。

  其实,要真正体会傩舞的铿锵,还是要看男子的傩舞。古时候,女子不仅不能跳傩舞,连面具也不能触摸。是的,也许男子戴上傩神面具,更能代表神灵的阳刚和力量。在神与火的力量交融中,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有了这么朴实有力的动作,什么样的鬼疫吓不跑!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薄。现在,萍乡人跳傩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和节庆娱乐。

  现在的傩舞,虽然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但是,还依然保存着远古遗风,傩舞的舞步明显体现着这一特征。傩舞,正是因为一直保留着古代舞蹈的风貌,而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为什么傩神要叫傩神
1个回答2022-07-27 13:00
傩是古代戏曲的起源,傩就是疾病的意思,原始社会生产力不发达,所以对鬼神崇拜,傩神就是送走疾病的神,后来巫师的集体送傩仪式就成了“傩仪”,傩并非原本就叫傩而是象声词,巫师的集体送傩仪式中口中大呼“傩,喏”之音,后来就演变成了傩
选于高中历史课本必修3,嘿嘿,我高2学的
关于中国民俗傩舞跳钟馗
1个回答2024-02-25 05:58
傩舞,跳钟馗又称闹钟馗,请钟馗,嬉钟馗,祈福傩,驱邪傩,镇邪傩,馗舞,钟馗社火,钟馗赛社,端公戏,五福戏,社庆,福禄寿禧安傩仪,庆丰戏,驱年戏,斩毒傩,嫁妹,闹判等,民间口头称呼甚多,但内容基本一致,一般统称为“傩舞”,“跳钟馗”。

跳钟馗是钟馗故里陕西省西安市户县民间千百年来的习俗。古时跳钟馗常用在送孤、除煞之科仪,所谓送孤意即普度之后送走孤魂野鬼,以免邪魅驻留不去。除煞,则用于开庙(庙宇新建或重修落成)、开台(戏台开台首演)、开地(拓垦新开发之地)、谢土(新居完工);结婚、做寿、祭拜天公之前,要先跳钟馗除煞以表慎重。

现代跳钟馗是人们在春节前后,端午前后,夏收前后,秋收前后,一年四季进行庆贺,祈福,镇宅,驱邪,祈求四季安康,人寿年丰,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盛世六和等群众需要活动和群众节庆祈福活动必不可少的内容。但由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没有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整理,又随着分田到户后,对跳钟馗集体节庆活动的遂渐减少,几近失传,二〇〇五年底,由西安钟馗文化艺术研究所与西安钟馗故里欢乐谷度假村王宽喜先生,组织民俗爱好者及研究所专家,在资料几近空白的情况下,根据民间老艺人口传,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和整理,复原。

据传说,跳钟馗赐福镇宅傩仪大约起源于约公元元年前后, 钟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古书记载他系唐初长安终南山人(据古籍记载及考证,钟馗故里为陕西省西安秦岭中段终南山下户县石井镇钟馗故里欢乐谷),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然而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的人物,平素正气浩然,刚直不阿,待人正直,肝胆相照。在唐玄宗(685~762年睿宗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登基(唐先开元年八月初四,712年9月9日)那年,他赴长安应试,钟馗作《瀛州待宴》五首,被主考官誉称“奇才”,取为贡士之首。可是殿试时(712年古历10月1日),奸相卢杞竟以貌取人,迭进谗言,从而使其状元落选。钟馗抗辩无果,激愤难当,怒撞殿柱而亡,惊天动地,泣鬼恸神。皇用状元官职殡葬于终南福寿岭。为正妒贤之罪,发配卢杞至岭外。有一年春天,唐明皇讲武骊山后久病不愈,一日睡梦中见一小鬼偷了杨贵妃的紫香囊和唐明皇的玉笛,上窜下跳,绕殿而奔。这时,一位相貌奇异,头戴纱帽,身穿蓝袍、角带、足踏朝靴的豪杰壮士将小鬼撕扯一番,囫囵吞食,他对唐明皇说:“吾乃终南山下阿福泉进士钟馗也,貌异状元落选愤亡,因念皇恩,今誓与陛下除尽天下之妖邪。”唐明皇梦醒后很快病愈,遂下诏画师吴道子按照梦境绘成《钟馗赐福镇宅图》封钟馗为“赐福镇宅圣君”,批告天下,一年四季遍悬钟馗像,以祛邪魅佑平安。吴道子挥笔而就,原来吴道子也做了个同样的梦,所以“恍若有睹”,一蹴而就。民间盛传:赐福镇宅,唯真钟馗;拜请钟馗,中榜得馗;钟馗真神显,送咱福禄寿禧安!

“跳钟馗”民间一般分为二种形式:一种是群众性祈福节庆活动称“跳钟馗大傩仪”;一种是家庭性祈福镇宅活动称“跳钟馗小傩仪”。 源自 王宽喜 王朝阳《傩舞跳钟馗》
万载傩舞的历史渊源
1个回答2024-03-02 02:17

万载傩舞,盛行于明代初年,以黄茅镇马鞍岭及潭埠镇为最,在潭埠镇的沙江桥,还保存着专门供奉傩神的傩庙,傩庙分上下两个厅,上厅较小,供奉傩神,下厅较大,为演练傩舞的地方。正月跳傩的风俗在万载源远流长。万载傩舞,始于元末明初,似深山璞玉,如峡谷幽兰,习俗盛行,古朴祥和,仪态万千,被誉为“中国古代舞蹈活化石”,潭埠镇沙河桥、茵果村的跳傩更为“傩舞之乡”增添了新的风景和活力。

傩舞是汉族最古老的一种娱神舞蹈,傩文化是否需要传承?
1个回答2023-08-08 13:50
我认为这种文化也是需要传承滚慧的。因为这种文化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祭祀方式,可以祈求闭备世人们的生活,平安幸福,也是多种戏曲文化的相结合。轿肢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