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相声李明

李济英的人物经历
1个回答2024-03-20 23:58

李济英,2003年1月被中共青岛市委、市政府授予“青岛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
李济英,1951年9月出生,1972年参加工作,硕士学位。
曾任山东黄岛发电厂厂长、青岛华欧集团董事长、总裁、高级工程师。
现任大唐山东发电公司副总经理。
李济英曾获“山东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山东电力优秀领导干部”等称号。

济南燕子李三真有其人吗
1个回答2022-08-22 17:17
有,但他只是个侠盗
陈李济故事
1个回答2024-02-08 08:47

一个“诚”字诞生“陈李济”

存心济世讲诚心讲诚信,坚持取信于民

相信每一位熟悉“陈李济”的人,都会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

现如今陈李济推出了新产品-陈李济润喉糖就是为了让更大用户记住此正能量故事,共同传播正能量,共创中国梦!

陈李济润喉糖口号就是““传递正能量,吃出新生活!”

六大口味分别为1,罗汉果喉糖;2,胖大海喉糖;3,西瓜爽喉糖;4,金板兰喉糖;5,蜜炼桔红喉糖;6蜜炼枇杷喉糖;

李济民的画家
1个回答2024-03-13 10:46

李济民(1962—)山东济南人,祖籍山东滕州。 曾用名李继民,号济岷,朝佛轩主。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198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执教。1988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专业学习,参展1983年《微山湖畔》获省首届山东青年美展“银奖”。
199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硕士研究生课程班。1992年《秋祭》获中国连环画全国十佳文画双优奖,并发表于《中国连环画》92年第5期。1992年11月举办“李继民水墨人物画展’’个人画展·山东艺术学院。1995年《铁道游击队》获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五十周年全国美晨“银奖”,同年获山东省美展“一等奖”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
2001年《江山多娇》入选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同年省展“特等奖”。作品《秋祭》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华武林志》入选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镜子》、《南京条约》、《春风乍起》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国际展览。出版专著《素描教学》《雾里看花·李济民水墨人物画》等?

李世济是什么角?
1个回答2022-09-14 01:29
程派青衣,她是程砚秋大师的干女儿
寻 济宁 李自清
1个回答2024-03-10 09:58
海底捞针啊- -!希望你能找到
原来李晓霞是济南人呀?
1个回答2023-10-23 01:30
你真可爱.....
李保田主演的电视剧济公
1个回答2024-03-05 15:12
没演过

游本昌演过,张默演过,陈浩民演过,周星弛演过
其他不出名的97年香港TVB版梁荣忠主演电视剧、2007年台湾民视龙劭华主演电视剧、1985年香港ATV版林国雄主演电视剧
陈李济的企业故事
1个回答2024-03-17 00:22

三百年前开始“中药现代化”
“三老”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倚老求新
提起中药,有一个名词大家肯定耳熟能详———“中药现代化”。说白了,就是已有数千年历史的中药发展,既不能忘记传统,又要与时俱进。这固然是因为中国融入全球化进程,产业发展要与国际接轨;而更深层的背景是,中药发展如果不能常变常新,企业就无法“长寿”。405年“陈李济”的发展,就是这样一块“活化石”。
“老字号、老地方、老产品”,这是“陈李济”内部一句叫“三老”的名言。“老字号”容易理解,“老地方”是指几百年始终在北京路这一处所在(8年前才搬家至现址),“老产品”则是指乌鸡白凤丸、壮腰健肾丸等老产品一直延续。说到这儿,如果你认为“陈李济”倚“老”而避新,那就大错而特错了。
“陈李济”能活到405岁,时至今日仍是一个活力四射的中药企业,常变常新正是关键。最叫人拍案叫绝的,莫过于它创造了蜡壳药丸的制作工艺,这是当时中药行业里“领导药品包装新潮流”好长一段时间的一件盛事。
蜡壳药丸在300年前是贵重药品的代名词。岭南天气潮湿,如何防潮湿防霉变防虫蛀,以满足远足人群甚至海外购货的需求?另外,当时的广州已是对外通商的口岸,常有海外香料送到广州。如苏合香丸中的苏合香是地中海盛产的一种芬香树脂,可用作治心绞痛等心脏病,但却极易挥发,如何保存?……在一系列这样的社会需求下,300年前已具一定规模和经济实力的“陈李济”创造性地用蜡壳包裹,能使药物保持数十年不变。“陈李济”蜡壳丸的问世,也引发了那时北京、杭州等其他中药制造中心中药包装的革命,一直到后来为全国制药业广泛应用。
令人瞩目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专门选择“陈李济”的蜡壳丸生产工艺,拍成电视录像片,向全世界广为推荐。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这在“陈李济”产品身上又一次得到印证。
“这其实就是当时的‘中药现代化’。”广州陈李济药厂厂长李国驹笑道。 一个“诚”字诞生“陈李济”
存心济世讲诚心讲诚信,坚持取信于民
相信每一位熟悉“陈李济”的人,都会听过这样一则故事:
相传405年前,广东省南海县人李升佐,在广州大南门已末牌坊脚(今北京路194号)经营一间中草药店。一次,李在码头发现一包银两,于是日复一日在原地苦候失主,终于原封不动把银两归还失主陈体全。陈感念李的高风亮节,将失而复得的银两半数投资李的中草药店,两人立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同心济世,长发其祥。”并将草药店取字号“陈李济”,寓意“存心济世”。可以说,没有诚信就没有“陈李济”。
因诚信而生的“陈李济”,在日后的经营中,自然将诚信当作“看家本钱”。而事实上,诚信也正是经商特别是经营中药生意的“生命线”。原因很简单,同样是药材,你取自原产地道药材还是旁门,是上等还是末等,制作工序有没有“偷步”……都将直接影响药效。
“所以,诚信能直接决定一个老字号活多久。”李国驹举了一个例子,说几百年来“陈李济”虽然一直处于广州北京路闹市,但在临街铺面中从来只售成药而不卖药材。为什么?就为取信于民,“如果直接卖药材,大家就会猜:是不是将卖不掉的劣等药材,拿去做成药了?” 四百年前就用“职业经理人”
两姓合股经营搞资本合作搞“董事会”
对大多数“各领风骚几十年”的现代企业来说,作为“四百年不倒翁”的“陈李济”的确是一个传奇。但专家们认为构成传奇的核心机密,正是直到今天大多数企业仍在孜孜追求的优良体制。
“商号从一开始就采取了资本合作。”李国驹分析说,当初陈姓、李姓两商人合作投资开办药肆,并写立合约“本钱各出,利益均沾”,俨然就是股份制的雏形,不是单一家族企业,更不会因某一家族的兴衰而起伏。
实际上,“陈李济”的管理,在封建社会里的确与众不同。比如两姓合股经营,两族轮流选任司理(厂长)。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是两姓族长在无意中形成类似今天的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共同监督、同舟共济;二是司理执行两姓既定目标,就像今天的职业经理人,无能者下一届就会自动落选,每年换另一姓氏司理,从而充分化解家族式企业中管理者单一的经营风险。从某种程度上,这不正是现代企业的管理模式吗? 品牌推广无师自通还有VIP
盯住,“高端客户”,“贡品陈皮只送不卖
令人惊讶的是,几百年前的“陈李济”,竟无师自通品牌推广艺术。
清朝有科举,每逢京试学子云集。对今天的商人们来说,这些所谓的“高端客户”肯定是极力争取的对象。而粤商“陈李济”几百年前就想到了在这些未来的达官显贵们身上大做文章。
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记者就听到这样一则故事:考生们为应付考试动脑费神,必买成药定精、提神、进补、以防身体染恙,考试完毕,还带一些成药回到家乡。“陈李济”看到这是一个宣传推介产品的好机会,于是就派员到考场附近,或卖药、或半赠半卖、或人手一丸全部赠予,并送上印有宣传的纸扇。与此同时,还跟踪揭榜,如某人中举或当了进士,则大肆宣传:某某考生服用陈李济养心宁神丸,精神爽利、笔走龙蛇……
“陈李济”的王牌产品陈皮,只送不卖更是“陈李济”历来眼光长远而灵活经营的典型例子。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杆草”,第一就是陈皮,所以又称“广皮”。而古时最出名的陈皮就出自“陈李济”。陈皮原料以新会柑皮为最佳。每年冬柑收获,“陈李济”必派人前去采购。回来后按收购年限分类放置在木楼上进行加工。陈皮贮存越久越珍贵。原本只是用于本厂原料的陈皮,成了特有的珍品,成了广东历年向朝廷敬献的贡品。这样好而且产量有限的东西,如果换了别的厂家可能要“吊起来卖”,但“陈李济”却只送不卖———送给一些优质客户,或重要社会公关对象,搏回的“陈李济有好药”的声誉,岂是陈皮价值所能抵的? 送茶赠药早早写入老铺条规
讲企业责任,组义务消防队救人救火
“打造一流中药产业”是眼下的流行语,就这一最具中国特色产业的企业精神而言,从优秀的“老字号”中汲取营养,未必不是良策。最简单的例子,眼下在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公司中流行的“企业责任”,“陈李济”早就有啦。
广州一直为华南大都会,而“陈李济”身处北京路(以前是永汉路)闹市中心,门前过客每日成千上万。在饥民、难民较多的旧社会,常有行人晕倒,不省人事,“陈李济”铺中的员工见状必出门营救施药,代其通知家人。夏日炎炎,烈日当空,广州街头各种挑担、拉车苦力众多过往,“陈李济”又在人行道设茶缸,免费供应茶水。而令人尊敬的是,这并不仅是好心的冲动,而是写入老铺条规的要则,延续了几百年。
在陈李济中药博物馆,记者还看到一件“古董”———从英国进口的消防水枪。清末民初,广州城池围绕、没有马路,横街窄巷,民房多为砖木结构,居民又以木柴为燃料,经常发生火烛。而官方没有设消防设备,一旦有火灾,各家自理。老百姓在遇火烛时常常束手无策,损失惨重。“陈李济”司理和股东研究,决定成立义务消防队,购置三部消防车,上面有手压的水枪、火勾、水桶、大小绳索、斧头、竹梯等等,还有一药箱随行,以备救急。消防队旗黑色,上书“陈李济”三个白字(消防车、木桶也写上),一旦某处发生火灾,队员立刻停产出动。此善举深受市民好评,一时传为羊城佳话。有这样的口碑,老百姓们平时买药,首先就想到北京路的“陈李济”,就不意外了。

南宋李修缘,是如何成为民间神话故事里的济公的?
1个回答2024-01-24 00:32

在电影和电视中,济公有点神化,所以我们认为这个人不可能存在,更像是一个神话人物。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无数的名人喜欢天上的星星。要找到一个受到各年龄段人欣赏的人,可能就是济公。

其实,济公是真的。他的历史原型诞生于南宋。他出生在浙江省。原名李秀元,法定名道吉。人们喜欢行善、除恶扬善。人们都称之为“活佛济世”。济公的背景还不错。他是天台临海杜威的远孙。后来在灵隐寺出家。他的生活经历被民间流传开来。事实上,它并不那么神秘。济公只是个高僧。他和禅师汇源一起学习。他在佛教方面很有天赋和造诣。但我们也知道,作为一个和尚,他的行为与普通和尚大不相同。

他一辈子都没呆在寺庙里。他周游世界,把自己的学识与当时的社会结合起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他衣衫褴褛,住所也不确定。他走在人民中间,也治病行医。如果人民太穷,他就不收药费。他也会治好富人,但经常收取高额费用,从而帮助穷人。

因此,人们非常欣赏他的美德,他的善举也广受赞誉。他的物质要求很低。他的衣服不需要很亮。他只需要掩饰自己的羞耻,保持温暖。他行为疯狂但谨慎。走在外面,不受寺院戒律的影响,随意吃肉喝酒。但是,除了这些,他的知识和勇气很难有两样,他还与不工作斗争,劫富济贫的义举广受民众赞誉。

济公的家世相当显赫。高祖是宋太宗的女婿,也是国军的统帅。他们家族世代信奉佛教。李家是佛祖出身,找到了国庆寺方丈,给他取了一个俗名秀原。从那时起,他们与佛教有着持续不断的联系。受道教的影响。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独自前往国庆寺拜法空为师。后来,他跟着方丈学习。惠根很聪明。方丈取了“道集”的称号,便跑到灵隐寺。在众多的故事中,“古井运木”和“戏谑秦祥甫”两个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流传于世。济公事迹写于明末清初。即《济公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