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王封臣全部评书

找唐太宗与他的大臣发生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3-11 22:59
魏征: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镜子问题

魏征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的。

作为一代明君,唐太宗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开创了贞观盛世。而作为一代贤相,魏征在“贞观之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唐太宗与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没有唐太宗的贤明大度,就不会有魏征的忠直;而没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镜鉴。二人相互衬托,相辅相成。

当初,魏征是唐太宗对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爱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发挥才干的平台。他不仅帮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国方针,也时时刻刻修正着唐太宗的谬误。他为唐太宗讲解了“民可载舟,又可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治国道理,也常常犯颜直谏。从贞观初到贞观十七年魏征病故为止,17年间魏征谏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达200多项,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时竟让唐太宗下不了台。

当然,皇帝也是人,有时唐太宗回宫后发火,声言恨不得杀了这个乡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贤明君主,火气过后又为有这样忠谏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谅魏征的犯颜直谏。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唐太宗的感叹自有道理,而魏征也应为遇到唐太宗这样虚怀纳谏的君主而庆幸。如果侍奉的是一个小鸡肚肠的昏君,魏征的下场是很难料想的。

如今,在卫运河边的馆陶县城,家乡人民为魏征树起了一尊塑像,以示对一代名相的纪念。而魏征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相,恐怕还有会许多话题需要阐述。那么,魏征是唐太宗的镜子,唐太宗也应是成为后世君主们的镜子。
唐太宗身边的著名谋臣有哪三位?
1个回答2022-12-27 22:23
房玄龄 杜如晦 魏征
唐朝时,唐玄宗有个谋臣叫
1个回答2023-05-28 06:26
姚崇、张九龄
讲唐太宗时期的事情的评书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4 00:48
《大唐惊雷》

《薛家将》



说实话,我建议你看看央视的《贞观长歌》,对李世民做皇帝以后宫中的事情,演绎的非常透彻。
唐太宗,唐玄宗都重用过哪些著名的贤臣?
1个回答2023-02-18 19:35
唐太宗任用的最著名的贤臣就是魏征,唐玄宗任用的贤臣有张九龄、贺知章
什么是“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
1个回答2022-09-06 03:28
各级封建主依次从属,每个封主只能直接管辖自己的封臣,不能管辖封臣的封臣(就是自己封臣的属下)。
唐太宗主要的谋臣是?、
3个回答2022-12-06 01:00
房玄龄 杜如晦
房谋杜断
唐太宗对房玄龄十分信任,把用人大权完全交给他。房玄龄根据唐太宗“量才授职”、“任官惟贤”、“务省官员”的原则,对所有中央官员重新进行了审核优选,最后只留下精干人员共460员。他和杜如晦配合得最好,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判断,史称“时军国多事,剖断如流,深为时辈所服”。房玄龄常常和唐太宗预先作出谋划,等待杜如晦作出判断,用房玄龄的话说:“非如晦莫能筹之”,结果如晦来时,往往都能和房玄龄的主张默契。所以史家说:“房知杜能断大事,杜知房善建嘉谋”,彼此相辅相成。这就是成语“房谋杜断”典故的出处
唐高宗时期有哪些名臣
1个回答2022-12-21 01:00
长孙无忌,李勣,上官仪、许敬宗、褚遂良、执失思力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话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7-14 22:50
“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句话的意思是,数粗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封简皮臣,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这是中古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一种观念。拦毕差
怎样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1个回答2022-09-14 15:52
曾经的老夫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