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若水小七有声小说

柳永又叫柳七,为什么还有人叫他柳三变?
4个回答2022-12-02 12:19
因为柳永在他家里是排行老三的。所以后来又有人称他为柳三变。是根据家中的排行来称呼的。
七律 咏柳
1个回答2023-08-26 10:05
七律 咏柳

鹅黄织就碧丝跹,风拂池堤几树烟。
倩影徘徊疏影醉,晴哪蚂光摇曳梦中眠。
细观幽水映青叶,喜看杨花戏玉泉。
柳绿桃野缓拿红真彩色,山河装点美无边。

(平水韵)

七律 咏柳

鹅颂搭黄织就碧丝躚,风拂池堤几树烟。
倩影徘徊疏影醉,晴光摇曳梦中眠。
细观幽水映青叶,喜看杨花戏玉泉。
柳绿桃红真彩色,山河装点美无边。

(平水韵)
柳州第十七中学是公办还是民办
1个回答2023-03-03 07:32
公办吧wwee
柳体七言对联
1个回答2023-02-09 20:15

柳体七言对联

山静日长仁者寿

荷香风善圣之清

珠林璀璨三霄落

宝稼离罗五色秋

百里二郎第几集喜欢上柳七娘
1个回答2024-02-15 11:05

没有具体的第几集,是一点一点喜欢上的。

剧中有一点,

柳七娘端来自己做的胡辣汤,百里二郎默默地吃完,七娘觉得自己做得还不错,毕竟二郎的舌头最挑剔,也从不说违心的话。在集市的卖胡辣汤的摊位前,百里二郎才说,七娘那一碗胡辣汤的料抵上老板一锅,可见那碗胡辣汤的味道有够诡异的,二郎依然面不改色地喝了下去。
二郎知道七娘的心意,如果自己说了实话,就破坏了七娘主动下厨的心意,所以他喝下了那碗不好喝的胡辣汤。

哪部穿越小说的女主是柳七七
1个回答2023-08-09 19:56
废材小姐柳七七
因为柳七贝拥有天神体的传承,所以即使很小的年纪已有了上千岁年龄的成熟;也知道了自己的娘七七就是从21世纪穿越而来的,所以这柳七贝现在很快就明白了自己的处境,那就...

特工王妃,别惹废物七小姐
怎么样? 柳七七眯起清眸,唇角噙起一丝冷笑。 哈哈… 萧晨脸色难看的笑着,然后脸色再次恢复自然, 当然没有问题,七妹妹这样的美人,别说是要几本破书,就算是要我的性命,我也...
欢天喜地七仙女第33集中柳公子在二公主要带六公主走时念的那首诗?
1个回答2024-03-10 01:16
《雨霖铃》 柳 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因他的一首《鹤冲天》中有“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以及“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仁宗知道后认为柳永过于狂妄,不准录取,而招致他屡试不第。一生穷困潦倒,仕途坎坷,以致颓废放纵。晚年才考取进士,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并善于吸收民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凡有井水饮处,既能歌柳词”(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作品概括为三类:一是写都市生活的繁华,二是男女情爱的苦痛,三是羁旅行役的悲伤。其作品往往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作品集《乐章集》。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刘熙载〈〈艺概〉〉)但全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这是分别时的情景。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千里烟波,楚天空阔,设想到别后的道路遥远而漫长。就此一别,人各东西,对情人的思念有如楚地沉沉烟波,伴随情人左右。



下片以“多情自古伤离别”起承上下文。人间最苦是情种,“离别”是导致“最苦”的直接原因。“更那堪”在“冷落清秋节”之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入愁肠愁更愁,词人因“无绪”而饮的闷酒极易使人沉醉。设想一下,词人追随载着情人的兰舟,沿着栽满杨柳的汴河岸,一直追下去,直到残月西沉,晓风渐起,才吹醒痴情的词人。杨柳是古代最能代表惜别之物,故汴水两岸广栽杨柳。“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代表了柳词通俗,以白描见长的风格。宋代俞文豹《吹剑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指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段话说明柳词婉约缠绵,苏词豪放旷达两种词风。“此去经年----"由今夕推及经年,由眼前的“无语凝咽”设想到“暮蔼沉沉楚天阔”,更推及“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波三叹,想象别后相思的苦况,更深一层。“凄、苦、惨、悲、痛、恨、愁”贯穿始终,令人不忍再读。这首词写来极有层次、曲折回环,以千种风情衬尽了羁旅愁苦,人间别恨。真可谓想见难,别更难。



《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即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尚欠文雅。

~~~~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我想找一本小说,女主名字叫柳七七,这本书叫什么来着
1个回答2023-08-13 23:26
家养妖夫:惹坏蛇王
爱在迷途
特工王妃,别惹废物七小姐
九王妃柳七七
龙妃不许逃
不知道哪个是你要的。。。
柳亚子七律原文
1个回答2023-04-09 09:11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驩。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叶十七与相柳谁厉害
1个回答2023-08-21 02:10
关于叶十七与相柳谁更厉害,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 相柳更厉害。相柳是九头海妖,拥有九条命,是大荒内数一数二的灵力高手。他的外表俊美妖异,风姿卓然,冰冷狠毒,冷酷无情,但有温柔重情的一段扮面。
* 叶十七拿燃带更厉害。叶十七为人温和文雅、善良正直、才智过人,琴棋书画皆精通,武功实力不如相柳。但他长消芦袖善舞,善于机巧变通,缺点是做人太理想化,心太软。
谁更厉害这个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以上两种观点各有其依据,你可以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