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伯鸿相声

伯俞泣杖伯俞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16 07:58
韩伯俞,汉代梁州人。生性孝顺,能先意承志,所以深得母亲欢心。只是母亲对他十分严厉,尽管对他非常疼爱,但是偶尔也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
伯俞泣杖中伯俞是个怎样的人
1个回答2024-02-29 13:29
汉代韩伯俞,梁州人,天性很孝顺,母亲教育他,一向很严格。每次有小的过错,就用手杖打他,伯俞跪着受杖没有什么怨恨。一天,又用手杖打他,伯俞大哭。母亲惊讶的问他:“往日用杖打你,总是心悦诚服的接受,没有有时哭泣的现象,今天用杖打你,为什么独独的哭泣?”伯俞说:“以往儿子犯了过失,挨打感到很疼痛,知道母亲很康健,今天母亲打的力量,不能让我疼痛,知道母亲体力已经衰退了,担心以后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悲伤哭泣啊!”
除了俞伯牙学作曲,你还知道关于俞伯牙的其他故事。
1个回答2022-10-01 15:33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俞伯乐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06 23:07
说俞伯牙吧 钟期故事



俞瑞字伯牙战音乐家曾担任晋外交官



俞伯牙酷音乐师连曾带着东海蓬莱山领略自壮美神奇使悟音乐真谛弹起琴琴声优美听犹高山流水般虽许赞美琴艺却认直没遇真能听懂琴声直寻觅自知音



俞伯牙奉晋王命使楚八月十五乘船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座山晚风浪渐渐平息云月景色十迷望着空轮明月俞伯牙琴兴发拿随身带琴专致志弹起弹曲曲完全沉醉优美琴声候猛看岸边站着俞伯牙吃惊手用力啪声琴弦拨断根俞伯牙猜测岸边何听声说:先您要疑我打柴家晚走听您弹琴觉琴声绝妙由站听起



俞伯牙借着月光仔细看身旁放着担干柴打柴俞伯牙想:打柴樵夫听懂我琴呢于问:既懂琴声请说说看我弹首曲



听俞伯牙问打柴笑着答:先您刚才弹孔赞叹弟颜曲谱惜您弹第四句候琴弦断



打柴答点错俞伯牙禁喜忙邀请船细谈打柴看俞伯牙弹琴便说:瑶琴相传伏羲氏造接着瑶琴历说听打柴番讲述俞伯牙由暗暗佩服接着俞伯牙打柴弹几曲请辨识其意弹奏琴声雄壮高亢候打柴说:琴声表达高山雄伟气势琴声变清新流畅打柴说:弹琴声表达尽流水



俞伯牙听禁惊喜万自用琴声表达意没能听懂眼前樵夫竟听明明白白没想野岭竟遇自久久寻觅知音于问明打柴名叫钟期喝起酒俩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兄弟约定秋再相



钟期洒泪别第二秋俞伯牙约汉阳江口等啊等啊见钟期赴约于便弹起琴召唤位知音久见第二俞伯牙向位打听钟期落告诉钟期已幸染病世临终前留遗言要坟墓修江边八月十五相听俞伯牙琴声



听俞伯牙万悲痛钟期坟前凄楚弹起古曲《高山流水》弹罢挑断琴弦叹声瑶琴青石摔粉碎悲伤说:我唯知音已世琴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友谊相遇筑起座古琴台直至今用知音形容朋友间情谊
俞伯开和钟子期的故事
1个回答2023-11-05 02:49
是俞伯牙和钟子期吗?
俞伯牙的知音故事
1个回答2024-02-10 18:28
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俞伯牙的知音故事
1个回答2024-02-05 15:05
伯牙从小就酷热爱音乐,他的老师成连曾带着他到东海的蓬莱山,领略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认为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寻觅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遇风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出,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醉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一个人在岸边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借着月光仔细一看,那个人身旁放着一担干柴,果然是个打柴的人。伯牙心想:一个打柴的樵夫,怎么会听懂我的琴呢?于是他就问:“你既然懂得琴声,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一点不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说了出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接着伯牙又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后弹的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的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叫钟子期,和他喝起酒来。俩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结拜为兄弟。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他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了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两位“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直至今天,人们还常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
俞平伯的轶事典故
1个回答2024-03-15 11:23

红学之缘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开拓者之一。他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经过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他认为原书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续作的,出版了新红学的代表作——《红楼梦辨》。这是他对《红楼梦》研究划时代的贡献。1952年又将《红楼梦辨》修订为《红楼梦研究》。1954年起陆续出版《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红楼梦八十回校本》《<读红楼梦>随笔》。1986年,应香港i联书店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会的邀请,俞平伯赴港举办“《红楼梦》研究”学术讲座。
昆曲之情
俞平伯是昆曲爱好者,致力于昆曲的传承与保护。1935年3月17日,在其清华园寓所召开谷音社成立大会,被推为社长。他撰写了《谷音社社约》和《同期细则》,指出谷音社旨在“发豪睛于宫微,飞逸兴于管弦”。1956年8月,俞平伯又发起成立北京昆瞳研习社,担任主任委员,亲自拟订《章程》、《同期公约》,与弟子精心整理校订《牡丹亭》。01958年l0月,为纪念汤显祖逝世340周年,试演《牡丹亭》,周恩来、陈叔通、叶圣陶等观看演出。1959年l0月,《牡丹亭》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轰动一时。北京昆曲研习社除了发掘传统剧目外,还改编、创作不少新戏,以反映新时代。
张贤亮与俞平伯
张贤亮因为母亲出身名门,又与俞平伯的长女俞成是世交好友,因此,张贤亮自小就认识俞平伯,称其外公,称俞成大姨。他说:“平伯公住在老君堂的时候,我也常去。那时我小,顽劣不堪,见了平伯公悚然抖擞,不敢与语。”
1955年7月,因为已故父亲的历史问题,张贤亮携老母弱妹从北京迁到宁夏,先当农民,后任教员。两年后,因在《延河》杂志发表《大风歌》,被划为“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2年。在他被押去劳改期间,母亲又被遣送回北京。无家可归的张妈妈,只好投奔俞成,与其一起住在俞平伯家中。张贤亮回忆说:“平伯公视我母如女,多承照拂,前后达十余年之久。”
1990年10月,俞平伯以91岁高龄仙逝后,张贤亮发表悼念文章《我有一个红学家的“外公”》,文章写得很平和,对命途多舛的俞平伯的理解真切而深刻,评价也客观公允。因为经历过苦难与屈辱,他更懂得人生的意义。
俞平伯与胡适
俞平伯与胡适是一对很有意思的朋友。一方面,他们都有相当的爱国心,当国家遭逢异族侵略,一个来到大后方,费尽心血为多苦多难的祖国作育人才;一个不惜放下学问,违背不做官的原则从事外交。两人的关系也极好,彼此的日记中都有对对方的大量记述。俞平伯的红学研究深受大他九岁的胡适的影响,中年时他甚至因为胡适受过政治上的委屈。然而,另一个方面,俞平伯与胡适在为人处事上大不相同,说是泾渭分明绝对没有夸张。
红学之路
俞平伯在大批判浪潮中完成了《红楼梦》后六十回的整理校勘工作,何其芳阅读后向上汇报说:“其校勘工作的结果百分之八十以上可以用,也还有些错误。”俞平伯执意要为《红楼梦》写一序言,要以马列主义的观点说明《红楼梦》的思想性和人民性,并主动请何其芳给予更多的帮助。文学所领导由于认定俞的思想觉悟所限,内部评价觉得此时他写序言“希望不大”。

俞伯牙是谁?
1个回答2024-04-06 15:06

音乐才子俞瑞,字伯牙,为晋国贵族,官至上大夫。俞伯牙这个名字为明代冯梦龙小说中杜撰的名字,实际上伯牙姓伯,就和历史上的伯乐一个姓。伯牙从小喜欢音乐,师从著名音乐家成连,他的音乐天赋很高,师傅悉心培养他,让他领略大自然的壮美,伯牙很快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琴声优美动听,受到许许多多人的赞誉,很快极富盛名。

然而音乐才子伯牙并不在意这些人的赞美,也不在乎名气,他需要的是一个能真正懂得他琴声的人,因此,他也一直寻觅自己的知音。终于在那一年八月十五的晚上,伯牙遇到了人生中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知己钟子期!

一曲未终,琴弦却突然崩断了一根,伯牙从未遇到此事,很是吃惊。伯牙明白琴遇知音才会断弦,难道此处有知音吗?伯牙停手四处张望,看到不远处的岸边果然有一人伫立,顺着月光仔细看去,只见一位眉清目秀的青年,举止不俗,却一身樵夫装扮。那人见伯牙看着他,就微笑着说: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路过此地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美妙,不由得站在这听听。

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不见钟子期的身影。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伯牙与子期的故事道出了千年来友情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知音,彼此相互理解与欣赏,成为最懂对方的人。这样的友情堪称中国历史中交友的最高典范,也是伯牙和子期的故事传颂千年、经久不衰的根本原因!

俞伯牙简介
1个回答2024-03-12 08:33
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的名字叫俞伯牙.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又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
  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
  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
  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
  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
  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
  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拜访他.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再也没有弹过琴.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