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谜语谐音

名人名言,谐音笑话,谐音歇后语,字谜
1个回答2024-04-08 05:58
有一天,老师带一群小朋友到山上采水果,他宣布说:“小朋友,采完水果后,我们统一一起洗,洗完可以一起吃。” 所有小朋友都跑去采水果了。集合时间一到,所有小朋友都集合了。 老师:“小华,你采到什么?” 小华:“我在洗苹果,因为我采到苹果。” 老师:“小美你呢?” 小美:“我在洗蕃茄,因为我采到蕃茄。” 老师:“小朋友都很棒哦!那

你呢?”

:“我在洗布鞋,因为我踩到大便。”
谐音字谜大全
1个回答2024-02-02 05:46
1.字谜:三口重叠,莫把品字猜.(打一字) 目
2.字谜:一字有四笔,没横也没竖,妈妈猜不着,爸爸笑嘻嘻.(打一字禅镇) 父

3,字谜:夺取一半,还剩一半.(打一字) 达、过
4.字谜:镜中人.(打一字) 入

5.字谜:一万零一撇.(打一字) 厉

6.谜语:彩虹落人间,横跨大江边;车马上边驰,舟船下面过.(打一建筑物名) 桥

7.字谜:一人立旁边.(打一字) 傍

8.字谜:上边一块田,下边一条川,三山头朝下,二月紧相连.(打一字) 用

9.字谜:一加一.(打一字) 王、丰

10.字谜:南方有一人,身背两葫芦,喜的是杨柳木,怕世宽的搜袭亮是洞庭湖.(打一字) 火
谐音笑话,字谜,急用!
1个回答2022-11-05 03:21
放在冰箱的淇淋
要有谐音故事、笑话,字谜
1个回答2024-01-22 07:59

你永远不知道你女票心里在想什么。今天考试,和女票一个考场。考试过程中,她给我扔了一个纸条。你没猜错,被老师发现了。可是上面只有五个字:中午吃什么。老师脸都绿了

字谜与谐音
1个回答2024-01-29 22:13
阿拉伯数字8字分家--零比零 按着牛头喝水--勉强不得

阿公吃黄连--苦也(爷) 按鸡头啄米--白费心机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矮子推掌--出手不高

阿斗的江山--白送 矮子爬坡--贪便宜

案板底下放风第--飞不起来 按老方子吃药--还是老一套

庵庙里的尼姑--没福(夫) 挨鞭子不挨棍子--吃软不吃硬

矮子骑大马--上下两难 暗地里耍拳--瞎打一阵

矮子坐高登--上下两难 暗室里穿针--难过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安禄山起兵--反了

矮子放屁--低声下气 案板上砍骨头--干干脆脆

矮子上楼梯--步步高升 岸边的青蛙--一触即跳

按着葫芦挖籽--挖一个少一个 挨了棒的狗--气急败坏

按着脑袋往火炕里钻--憋气窝火

巴掌穿鞋--行不通;走不通 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芭蕉开花--一条心;紧相连 把脸装进裤裆里--见不得人

芭蕉叶上垒鸟窝--好景不长 霸王别姬--奈何不得;无可奈何

疤瘌眼长疮--坏到一块了 白骨精化美女--人面鬼心

八百年前立的旗杆--老光棍 白骨精说人话--妖言惑众

八个老汉划拳--三令五申(伸) 白蜡材结桂花--根子不正

八个歪脖坐一桌--谁也不正眼看谁 白了尾巴尖的狐狸--老奸巨猾

八十老人吹灯--喘不上气;上气不接下气 白娘子遇许仙--千里姻缘一线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略显其能 白天盼月亮--甭想;莫想;休想

八贤王进宫--好难请 百货大楼卖西装--一套一套的

八月十五的月亮--年年都一样;正大光明 百斤重担能上肩,一两笔杆提不动--大老粗

八月十五吃元宵--与众不同 百万雄师下江南--兴师动众
数字谐音谜语
1个回答2024-01-22 11:06
---------巴乌
谐音字谜
1个回答2022-09-22 12:22
??
什么是谐音字谜?
1个回答2024-03-16 21:08
武汉·蔡大金谜友的《“谐音字谜”的沿起及分类》
“谐音字谜”是指谜面以一个或两个汉字同音(或谐音、切音)扣底,或取其它非汉字材料达到谐音目的的一类字谜。有人称为“提音字谜”或“音变字谜”。我们之所以称为“谐音字谜”,一是遵从汉字“六书·谐声”传统,二是通过这一定义,揭示整个“谐音字谜”的规律和特点。前述“提音”、“音变”等提法,只是单个谜条评述时的技术性用语,若用于“谐音字谜”理论上的概括,尚存涵盖不广的缺陷。所以,在还没有一个科学的命名前,我们暂以“谐音字谜”称呼之。
利用汉字“六书”之义(即象形、指事、会意、谐声、转注、假借)造谜,是我国灯谜由来已久的优秀传统。这一传统,在谢会心《评注灯虎辨类》中得到较为切实的体现。他在该书篇首大书“六书原理”。将灯谜中除谜格之外的所有“法门”。“体例”归于“六书”旗下。谢氏这样的归纳是否科学、合理呢?不得而知。他为什么要作这样的归纳呢?亦语焉不详。我们从他的书中实在找不出具体答案。只有读了张起南《橐园春灯话》后,才知道张“谜圣”也曾有过类似的阐述。张在《春灯话》中说:“谜有体有格。体则有会意、象形、谐声、增损、离合、假借之别。”接着张氏较为详细地列举了这类灯谜的特点。如此看来,谢公只不过是依样画葫芦,照搬”谜圣”的“理论”而已。《评注》书中多有抄录《春灯话》处,留待以后再议吧。
“六书原理”自谢会心至今,影响了现代谜坛七十多年。几乎成为谜界约定俗成、普遍接受的一个理论框架。现在若要打破这一“框架”,重新构筑新的灯谜理论,也还是一个不太现实而且比较困难的事情。谢公书中的“谐声”、“切音”、“通韵”……等等,大抵属今天“谐音”一类。如“谐声”类中一例:“彼此姻缘恰并头”射“韵”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谐音字谜”。此谜以“姻、缘”二字与“音、员”同音之巧成谜,成为现代谜坛一条谐音扣字的经典之作,这条字谜出现在清末民初的灯谜典籍中,作者已佚名。谜面原是这样的:“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将明清以来的民间俗语“不是冤家不聚头”(参见《红楼梦》29回)略为改造的句式。“冤家”是《红楼梦》中贾母比喻贾宝玉、林黛玉两个有情人的话。谜作“姻缘”本无可厚非。然谢会心偏将“不是”两字改为“彼此”,谜虽近扣,却离“俗语”原意远了。
“谐音字谜”是民间谐声谜事的衍生物,培育品。若将民间谐声谜语比作培养菌温床,那么,“谐音字谜”当是这一“温床”上长出的莓菌和香菇。我国“谐声”造谜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远推至南北朝时期的乐府诗,其中有很多“谐音”双关的例子。如以“环”谐“还”,以“丝”谐“思”,以“芙蓉”谐“夫容”,以“莲子”谐“怜子”……等等。发展到陈朝沈炯的仿《郡》体诗《闲居有乐》:“屋室何寥廓,志士隐蓬蒿”,用“志”谐音“至”而拆“屋”。整个宋朝年间的灯谜资料应该说是很丰富的。可惜散佚严重。现在除周密《齐东野语》尚留吉光片羽外,所存无几。真正的“谐音”谜例已很难寻觅了。我们只能从稍后的明李开先《诗禅》一书中得以一观。如《诗禅》中的“尼姑庵不值半文钱”射“光阴似箭”,谐音“光阴寺贱”相扣。这里的“光阴”是别解,“寺贱”是“谐音”。又如“天师过河不用船”射常言“自有法度”,其中“度”谐音“渡”。这已相当于今天的“粉底格”了。上述以“谐音”造谜的民间谜语,为清代文人灯谜的“谐声”取法铺垫了厚实的基础。倘无宋、明几代人的努力探索,清至现代的“谐声”灯谜是无以发展的。谜格中的“梨花”、“飞白”、“玉带”、“底”……等等谐声格类,正是“谐声”灯谜逐渐成熟定格的标志。张起南之所以把“伤心细问夫君病”射“杯盘狼藉”(谐“悲盘郎疾”)称为“世俗所传”(参见《春灯话》上卷),大约也是“谐音”谜语本来自民间的缘故。其实这条谜倒不是“世俗所传”,而是清嘉庆年间江南文人的地道创作。它较早出现在爱素生《竹西春社钞》中。谜面原是“伤心细问儿夫病”。目标“朝阳格”(即“昭阳格”),射“古文”一句。“杯盘狼藉”典出《史记·滑稽列传》,后在《三梦记》、《歧路灯》等小说中中反复出现,已是大家熟悉的一条成语了。
“不是姻缘也并头”是在“谐声”灯谜已经成熟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这条谜作与其说是某个人的创作,不如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最初并未引起谜人们的特别注意。只是到了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因为柯国臻先生等少数几位谜坛精英的提倡,才逐渐风糜起来。柯氏模仿此谜而制下列诸作:
但闻左右尽歌声(戬),声声鼓乐起西东(胡)
音乐堪听意会难(胭),织抒半融读书声(纾)
随后,模仿之“声”风起。诸如郑百川的“塔前破寺起风声”(封)、方柱中的“潭中流水似琴声”(覃)、黄穆灿的“鸡声明月清风里”(肌)、张奕虎的“鼓乐之声播戎羌”(胡)、武骝的“村头含泪听乡音”(湘)、赵首成的“大泽起义辨狐音”(湖)……等等一大批“音扣字谜”竞相登台亮相,俨然成为整个九十年代字谜创作的主流。这些“提音”方式谜作,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展现了新一代谜人善于追求的精神风貌。其内在的“模仿”痕迹是明显的。其作品的数量,又非民国旧作可比了。
目前,我们对于出现在民间谜刊以及《中华字谜大全》中的大量“谐音字谜”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研究。笔者仅读到《中华谜联》中《字谜借典、用音佳作叠出》、《音变谜四说》等少量几篇文章。真正上升到“理论”上的文章还待出现。这或可是因为“谐音字谜”在短时间内发展较快,许多仿“声”谜作蜂拥而上。致使谜论工作者还来不及对这批谜作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评估。况且,有些谜作的著作权也难辨清。究竟谁先谁后,谁抄了谁,谁模仿了谁,实在难以定案。比如“听其音,知为商”(殷)这条谜,如何评介它呢?它是“多人”创作,还是某个谜人的单独创作呢?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断。又如上举张奕虎先生那条“胡”字谜,作者是否肯承认是模仿了柯老之作而后制呢?所有这些,无不给“谐音字谜”的理论研究带来困难,亦给谜坛敲响了警钟。互相抄袭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真正的灯谜精品才能登上艺术的殿堂。
故此,我们不打算对“谐音字谜”作一个全面性的评介。仅从一个侧面,将“谐音字谜”作一番初步的的梳理和分类,使之更为程序化、规范化。倘若读者能从这一梳理和分类中得到一点启示和借鉴,也是对笔者本人的最大安慰了。为了叙述的方便和节省文字,所举谜例一律略去了作者姓名,这也是需要读者谅解的了。
“谐音字谜”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双声扣字类
1.道是姻缘恰并头(韵)2.音乐旋回焉又闻(胭)3.不同规格回然聚(鞋)
姻缘、音乐、规格,都是声母相同的“双声词”。现代汉语中称为“连绵词”。凡属这类词汇同音扣底的字谜都称“双声扣字”。“双声扣字”谜材不丰,成谜亦难。故其谜面不必强拆和会意。适当兼以提音,如2例以“焉”提“胭”字之音,也是可以的。“双声”谐音谜要注意面词与底字笔顺的关系。如2、3例之“音乐”、“规格”不合底字顺序,故以“旋回”“回然”纠之。这类谜作纯以“音”取胜,作品稀少,故张思锋先生称为“凤毛麟角”(参见《音变谜四说》)。
二、同音合扣类
4.闻听左右尽歌声(戬)5.笛歌声起各西东(戳)
6.远羌鼓乐声又起(胡)7.书声乐声和鼓声(股)
这里的“同音”指现代四声的同音。如“尽”、“歌”与“晋”、“戈”同音。其余依此类推。“左右”、“西东”是提示底字的部首方位。亦可不示位,以提音、会意补之,如6、7两例。这类谜作是模仿“双声”字谜而形成的。比“双声”谜材略宽,但也非唾手能得。模仿之作能否做到至善至美,关键是看作谜人的火候掌握如何。
三、音意叠扣类
8.观世音(视)9.大泽起义辨狐音(湖)10.听其音,知为商(殷)
“音意叠扣”是指“谐音、会意双重叠扣”的字谜。这类字谜取材方便,然要做得精当又为不易。上述三例是此类谜作中的姣姣者。8 例以“观”通意“视”,又以“世”、“视”同音揪底。寥寥三字成谜,可谓干净利落。9例似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故事敷面,“义’字别解,“狐”音扣底,亦属佳构。10例之“商”别解五音之“商”为“商朝”(殷),亦有嚼趣。
四、离合提音类
11.书声伴我居茅宅(舒)12.东湖阁里听歌声(胳)
13.暗香春雨听琴声(秦)14.小桥星月听箫声(宵)
15.吟诗川前带古风(虱)16.有牛、有马、有羊、有猪声(朱)
“离合提音”是指谜面仍以增损离合为主,辅以提音方式的谜作。这类谜作在“谐音字谜”中产量最丰。乃是因为谜源广阔,谜人能自由取格的缘因。“提音”字谜是在“双声”、“同音”字谜基础上再加改变的一类字谜。谜作以自然流畅为上乘。兼顾七言谜面平仄相协,读来铿锵作声当是更好。因受篇幅所限,上述谜例的特点谨请读者自行鉴别,在此不再—一剖析了。
五、形拆音扣韵谜类
17.日近长安犹隔远,相逢席上雁声传(宴)
18.春意已随流水去,理妆答以读书声(梳)。
19.双峰叠影浑如睡,归鸟岩中语有私(鸶)
这类谜作融形拆、意扣、提音等多种手法于一体,取七言韵语形式成谜。俗称“韵谜”。谜面必需平仄相协,上下关联。若兼取曲句,则谜作更趋典雅、耐读。如17例上句“日近长安”取《世说·夙惠》之典。18例“答以读书声”乃陆游诗句。19例虽未取典,然象形生动,拆字简明。此类谜作要求作者诗同功底扎实,谜艺熟练。一般不谙诗律平仄者,切忌为之。
六、通韵谐扣类
20.菊朋韵友上元聚(言)21.脸容红半吟江上(腔)
22.我要柳边留语音(杼)23.散友自当马上逢(夏)
“通韵谐声”指谜面取诗韵(或词韵)韵部领字、配以韵书常用字音、韵、吟、唱、平、上、去、入等成谜的一种方式。上述四例取《诗韵》中的“平水韵”。如20“言”属上平,“十三元”韵,“菊朋”,京剧演员言菊朋也,以名企姓。21“腔”属上平“三江”韵,脸、容、红各取半为“腔”。22“杼”属上声“六语”韵,其余折扣。23“夏”属上声“马”韵,“友”散后配“夏”上下。这类谜作并不难做,手中只要有一本韵书,随时可以得来。谜作比“提音”字类稍有嚼处。此类谜作是从“通韵”一类灯谜演化而来,并非本人倡尤。如谢会心《评注》专辟“通韵”一章,举例“广韵风俗通”射聊目《红玉》。谜中“风”、“红”属“东”韵,“俗”、“玉”属“沃”韵。
七、反切拼音类
24.天上雨滴声正切(一)25.云久声切叹非无(有)26.古胡恳切恕其罪(辜)
“反切”是古代汉语主要注音方法。“反切”用于“黑话”语,在明清两代甚为推行,“反切”作为“谜格”已见前清谜书。柯国臻先生《谜谱》书中对“反切格”有详细介绍,读者可自行参阅。谢会心(评注)辟“切音”一例:以“东”挂面射古人“董平”。即“董”的平声为“东”。但这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切音”。上举三例是用“雨滴”、“云久”、“古胡”各自的声母和韵母拼音后切音成谜。如“古”的声母为“g”“胡”的韵母为“u”。恰为“辜”的拼音,再以“辜”的本义“罪”而揪底。余者类推,谅不详释。谜面要注意用“切”、“反”等衬字。否则,读者不知所云。
八、其它声扣类
27.英语读完走天下(一)
此例属当代青年谜人作品,富有创新精神。英语中的“一”为“ONE”,读音似汉语中的“完”。加之“天下”的去拆,故射“一”。这是利用汉字以外的谐音“材料”而制谜的一条典型提音谜作。随着灯谜的不断发展,这类“谐音字谜”将会随时出现。
上述“谐音字谜”八类,是当代这类谜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因限于水平和学力,其分类可能不太精确,诚盼有识之士指谬。
当代“谐音字谜”发展迅猛。这是时代的需要和必然,亦是谜人们顽强奋战的结果。“谐音字谜”不仅未有抛弃传统的离合、会意两法,并且还能揉捏其中,这是古人想做而未敢做的事。它加深了灯谜的艺术表现力,扩大了字谜的创作源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然因当代谜人水平参差不齐,谜作出手过快,缺乏精雕细刻,故而作品良莠混杂。优秀之作常有,残次赝品不无。如“共凭窗前听雨声”射“异”(异的繁体),便是一条提音有误的病谜。查《汉语大字典)“异”只一个“yi”的注音,又查《佩文韵府》,“雨”字韵中无“异”字。既不同音,亦不谐韵。是一条失败之作
无疑。又如“日近长安闻雁声”射“宴”,表面看来,“雁”通“宴”声,似可成立然“长安”之“长”未必一定“拉长”,亦有“长置”之意的,加之“晏、宴、雁”三字同音,谜射一“晏”字未尝不可。此种瑕疵微存之处,若不细察,是很难发现它的破绽的。故我们在鉴赏和评谜中一定要高度注意。
当代“谐音字谜”尚属摸索阶段的初级产品,许多作品并未达到那种异常完美、自然、出神人化的境界。过度的吹捧或一味地抹煞都是不可取的。谜人们只有不断地学习,加强古典文化的修养,才能在这一领域取得长足进步。
谐音字谜
1个回答2022-09-03 07:19
qwuiquwoiuqiuwoqiuwiquwoi11
谁有最搞笑、吃惊的字谜或谐音笑话?
1个回答2024-01-27 19:48
一个口音很重的县长到村里作报告:「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
(翻译: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

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
(翻译:现在请乡长讲话!)

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
(翻译: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是大碗吧!)

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
(翻译: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