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读物红楼梦蒋勋

蒋勋说红楼梦的内容简介
1个回答2024-02-21 14:46

蒋勋先生根据其对中国文化美学的精深研究,从人性的、文学的角度挖掘《红楼梦》独特的人文内涵,还原《红楼梦》真正的文学内蕴,让读者不再陷入诸如考据、论证、红学派别的迷阵,真正感受到这部伟大的中国文学巨著非凡的魅力。我们不只是在阅读《红楼梦》,我们也在阅读自己的一生:一本书,可以不断让你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可以阅读一生的书。让我们随着蒋勋先生一起重读《红楼梦》,从中感受青春、体悟人性!

可以发个蒋勋细说红楼梦给我吗,谢谢
1个回答2024-02-28 17:13

链接发你私信了
请查看并及时保存

细说红楼蒋勋
1个回答2024-02-27 13:20

有纸质版的,电子版的……

蒋勋细说红楼梦
1个回答2024-03-08 22:15
摘抄:

《红楼梦》的作者引领我们去看各种不同形式的生命——高贵的、卑贱的、残酷的、富有的、贫穷的、美的、丑的。

“慈悲”并不是天生的,“慈悲”是看过生命不同形式的受苦之后真正生长出来的同情与原谅。

我们性格里都有林黛玉和薛宝钗,我们永远都会面临两种性格的矛盾。林黛玉带着不妥协的坚持死去,薛宝钗懂得圆融,跟现世妥协活下来。我们要内在有自我的坚持,在外又能与人随和相处,能达致这两者平衡,真是大智慧。

把结局先告诉你。结局告诉你了,你还想看下去吗?也许人生不是一个结局,人生是点点滴滴、一分一秒的过程累积起来的一种不可知的状态。也许到最后一天,还是搞不清楚自己这一生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个隐喻就像刚才的牌坊,人生不到那个关头,是不会领悟的。没有经历自己人生的领悟多半是假的。

许由、陶潜、阮籍、嵇康,他们变成了一种人格上的美学,他们用个人悲剧式的生命,对抗巨大的时代压力。

《红楼梦》很明显地为所有想活出自己的人树立了榜样。这些人也许很辛苦,可是他们都活出了自己的生命极限。

这部小说所传达的颠覆与叛逆,有时候不太容易看出来,是因为我们不知不觉慢慢地离开了我们的十二、十三岁,接受了社会给予的正统价值观。这本书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它跳脱了时代和社会的限制,让人可以活泼自由起来。

《红楼梦》里有两个世界,一个是儒家的世界,一切的东西都可以规范到非常严格,还有一个世界是园林的世界,可以恢复自我、恢复个性。

园林世界,你会觉得你的身体忽然变得非常自由,有一点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你会渴望发现生命里新的可能性。

我们活在人世间,对所有事情的判断都带有某种主观色彩,可是曹雪芹常常让我们感受到,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才是真正的宽容。

《红楼梦》告诉我们,结局不是最重要的,人怎么一步一步走向那个结局才重要。
蒋勋读过多少遍红楼梦?
1个回答2024-03-19 07:32

蒋勋老师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中反复阅读《红楼梦》三十多遍后的系列讲座录音集,蒋勋从美的角度,从情感出发梳理《红楼梦》文本中渗透出的细微感觉。蒋老师完全超越了考据,满足的不是人们的好奇心,而是与你生命的对接。走进蒋勋老师的《红楼梦》私家讲堂,细细品味,会感觉正在阅读自己的一生

这套《蒋勋说红楼梦》有什么特点吗?
1个回答2022-12-20 22:28
讲的比较好·
蒋勋细说红楼梦
1个回答2024-02-09 02:32
那是你还没有听进去或是看红楼太少!
再看《蒋勋细说红楼梦》有感
1个回答2024-01-22 17:26
      学生时代,凡是关于红楼的书,或者节目,我都爱看。后来看刘心武解读,感觉就是一本嫌疑小说,追得也特别上瘾。再后来,无意间听到了蒋勋的细说红楼,尤为喜欢。个人觉得,他是带着一颗世间少有的悲悯心在看红楼,听着听着,你好像突然就懂了人世间的百态和无常 。

      这个假期再翻看《蒋勋细说红楼》,细细地回看,咀嚼每个人物的性格,突然有种重新挖掘到新宝藏的欣喜。

    有人说,贾母就像宝玉喝的枫露茶,要到三四遍才沏得出颜色。我特别认同。红楼梦至少要看三遍以上,才品得出这个人物的味道。她集王熙凤的管理手段,薛宝钗的行事见识,林黛玉的生活情致于一身。该糊涂时佯装不知,该清醒时一针见血。最难得的是她很善良,对待刘姥姥,小道士,傻大姐,她是真的发自内心的疼惜和体谅。在贾母身上,我们才知道贵族和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她会享受、爱热闹、有品位。她知道隔着水音听戏最好,也知道远听笛子近听萧。她聪明大气,教出来的人也伶俐,晴雯、鸳鸯、袭人、紫鹃都是真真的好姑娘。

      探春是小时候读丢的人物,这次才补回来。她跟王熙凤不一样,王熙凤没读过书,虽然厉害,总摘不掉泼皮破落户的帽子。探春既有王熙凤的威,又有薛宝钗的厚,还兼着林黛玉的真。贾家不散,她大概会是另一个贾母吵洞姿。

      刘姥姥外表看起来是一个卑微的村妪,实则她才是最有大智慧的人。她知道自己要扮演的角色,并欣然前往。不矫情,不假装清高,特别接地气,关键时刻也知道生之为人,不能太在乎自己的羽毛。

    另外,最早看红楼梦时,对于那些婆婆妈妈之间,还有丫鬟们之间各种鸡毛蒜皮的对话,我总是不屑于细看。总觉得曹雪芹写这些实在是啰嗦又细碎。

      以前看第60回,61回,也只是觉得里面有些丫鬟特别拽。像司琪,一个大丫头,为了吃一个嫩嫩的鸡蛋,竟带着人马把厨房砸了。真有点爆碳性格。

    如今再回看,才慢慢发现,能把这些鸡毛蒜皮的事写得如此生动细腻,正是作者最牛逼的地方。每个对话,都符合说话者的身份和性格。哪怕是各个阶层的次要人物。给她个故事场景发挥,性格跃然纸上。这是我尤为赞叹的地方!

      关于升绝红楼梦,是老调重弹,是常读常新,是醍醐灌顶,还是警醒世人。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看法。还有许多人物,无法一一叙述。个人认为《红楼梦》不颤斗是宫斗,也无需过多探秘,它通篇都是爱。

    爱是什么?爱是慈悲。
《蒋勋读红楼梦》所感(三)——尊重
1个回答2024-02-16 19:00
蒋勋谈到了红楼梦中对生命的平等与尊重,这种观念,在贾宝玉身上体现的最明显。不管是对薛宝钗还是袭人,或是香菱和五儿,他是一视同仁的,一样的怜惜。这种真诚的关心,并不掺杂任何的功利和俗世礼仪。只是单纯的尊重与平等。所以关起门来,在大观园这个青春的王国里,是没有阶级和地位之分的。

黛玉他们会真诚的教香菱学诗,会和袭人等喝酒畅饮。宝玉会为五儿担下过错,会命人帮香菱换掉脏了的衣裙……即使刘姥姥,也在大观园里,得到了贾母等一干人的尊重。

红楼梦始终在交叉着若干线,这若干线之间又形成无数鲜明的对比。比如写到贾母和刘姥姥两种不同生命形态的对比,刘姥姥这样的农妇悲苦而坚强的生命活法,与贾府奢侈华丽的生活的对比。在对比中,我们看到的是各种生活的不易。刘姥姥是在为吃不上饭发愁,可他活在天地间,吃着大地给他们的最新鲜的食物,身体健康。贾府吃着山珍海味,有众人侍候,但他们身体并不健康,对他们来讲,最喜欢的竟是刘姥姥给他们的新鲜的时令蔬果。

对比中,依然看到的是作者对两种生命状态的平等与尊重。

曹雪芹应该是把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平等,看的很重。他写到赵姨娘的种种不堪,写到司琪闹厨房,写到看门小吏的态度时,并没有带着厌恶的情绪。所以蒋勋先生评价道:

读到这一部分时,我心里想到的是我的娃。所有的生命都想被看到,所有的生命都在寻找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就像那些被我中写到的娃娃,确实都取得了进步,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可是反过来讲,没有被我记录的孩子,并不是不重要。我要以怎样的精力,才能让娃娃们知道他们是被重视的?

这种对生命的尊重与平等,在薛宝钗身上是看不到的。他很冷静的、理性的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他习下人的好,方方面面的周全,完全是有着自己的目的性在里面。他对所有的人看似很好,实则并不会付出一点点真正的关心。他对身边所有人的生死,都是冷漠的。尤三姐死,柳湘莲出家,当薛蟠哭红眼,薛姨妈悲叹不已时,宝钗冷静的可怕。他心里想到的是这是他们活该如此(命中注定),他想到的是家里从外乡盘来的货应该如何打点,如何招待远行归来的家老……

这又和林黛玉形成对比。不能说这两个人谁好谁坏,以前我会说自己喜欢林黛玉,可现在轿汪我不会,我只说我看到的事实,因为这两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人生目的不同,风格自然不同。只能说林黛玉闹带和贾宝玉一样,是以真性情在对待生命,尊重生命,薛宝钗是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活着并活好。这也是宝钗永远取代不了黛玉的原因。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黛玉芳魂归去时焚了书稿,并说:“宝玉你好狠”,对这句话,我始终不能接受,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高度契合的生命观念,哪会不了解彼此真心还要这样猜疑与误解?至于宝玉与宝钗完婚,并落下珠胎,在我看来,只是俗世美好的愿望,绝不是闭弯仔作者本意。。

后记:

心烦到难以入眠,既然心烦,不如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