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冲尊俎

尊俎折冲的解释
1个回答2023-12-29 15:18
比喻 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

成语例句: 尊俎折冲 ,呈赤云之胜气; 江山 如画,照黄纸之除书。 ★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二》

繁体写法: 尊俎摺冲

注音: ㄗㄨㄣ ㄗㄨˇ ㄓㄜˊ ㄔㄨㄙ

尊俎折冲的近义词: 樽俎折冲 语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繁体写法: 尊俎摺冲

注音: ㄗㄨㄣ ㄗㄨˇ ㄓㄜˊ ㄔㄨㄙ

尊俎折冲的近义词: 樽俎折冲 语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注音: ㄗㄨㄣ ㄗㄨˇ ㄓㄜˊ ㄔㄨㄙ

尊俎折冲的近义词: 樽俎折冲 语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尊俎折冲的近义词: 樽俎折冲 语出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一》。谓不以武力而在宴席交谈中制胜敌人。后泛指外交谈判活动。折冲,使敌 折冲尊俎 见“ 折冲樽俎 ”。 折冲樽俎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1-27 09:33
您好!
折冲樽册辩俎-【解释】: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芹肆敌人 。
樽俎:常用做宴席的代称
不用武力嫌姿轿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希望您满意。。。
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6 08:02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 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 樽俎: (zunzu) 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式,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地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樽俎意思
1个回答2024-02-05 01:06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 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 樽俎: (zunzu) 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式,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地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樽俎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1 23:56
谓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折冲: 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 樽俎: (zunzu) 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语本《战国策·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折冲樽俎:不用武力而在酒席谈判中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式,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地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 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尊俎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2-21 09:43
  • 【典故出处】:西汉 刘向 《 战国策 齐策五 》:「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 【 成语 意思】: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原指诸侯国会盟的宴席上制胜对方。后泛指进行外交谈判。
  • 【成语注音】:ㄓㄜˊ ㄔㄨㄙ ㄗㄨㄣ ㄗㄨˇ
  • 【通用拼音】:zhe chōng zūn zǔ
  • 【拼音简写】:ZCZZ
  • 【使用频率】:生僻成语
  •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 【感 *** 彩】: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折冲尊俎,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成语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近义词】:折冲樽俎
  • 【成语例句】: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折冲尊俎的大功。(清 曾朴 《 孽海花 》第六回)
    折冲樽俎怎么读
    1个回答2024-01-13 22:06

    读音:折冲樽俎 [zhé chōng zūn zǔ]。

    释义: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出处: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例句:他作为热爱宝岛家园的无党籍公民,诚恳拜托王金平调和鼎鼐、折冲樽俎。

    反义词:

    一、绝色佳人 [jué sè jiā rén]

    释义:绝色,绝顶美丽;佳态肢早人,美饥做人。当代最美的女人。

    引证:见一个庞眉老叟行在前面,见一个绝色佳人次着后肩。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

    出处:帆雀《汉书·外戚传》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例句:好个绝色佳人!天生的妍姿艳质,倍加养眼。

    二、倾城倾国 [qīng chéng qīng guó]

    释义:倾,倾覆;城,国。原指因女色而亡国。后多形容妇女容貌极美。

    出处:《诗·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例句:她天生丽质,有倾城倾国之貌。

    折冲樽俎典故和成语含义
    1个回答2024-01-26 16:53

    折冲樽俎典故和成语含义如下:

    折冲樽俎典故:

    春秋时期,中原的强国晋国谋划攻打齐国,为了探清齐国形势,晋平公派大夫范昭出使齐国。齐景公盛宴款待范昭。席间,正值酒酣耳热,大家都有些醉,范昭借着酒劲儿向齐景公说:“大王,请您给我一杯酒喝吧。”

    齐景公对左右的人说:“把酒倒在寡人的酒杯里拿去。”范昭接过一饮而尽。晏婴看到后,厉声命令侍臣道:“快扔掉这个酒杯,给大王再换一个。”依照当时的礼节,在酒席上,君臣各用各的酒杯。范昭故意违反礼节就是要试探齐国君臣的反应,但被晏婴识破了。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报告:“现在还不是攻打齐国的最佳时机,我试探了齐国君臣的反应,结果让晏婴识破了。”范昭认为齐国有这样的贤臣,现在去打,绝对没有必胜的把握。这就是折冲樽俎典故的由来。孔子称赞晏婴的外交说:“不出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

    折冲樽俎含义:

    折冲:打退敌人的战车,指抵御敌人。起源于折冲骑,其最早出现在中的春秋时代,是一种战车,它的名字的来历就是因为它能遏止别人的冲锋,好象把刀折断了一样,起名折冲,后来因为这种战车车身过大,不利于逐渐来临的战国时期的大型战争,渐渐的淘汰。

    在汉朝时期,折冲骑兵是外交官的护卫兵,后来有人称这种外交为折冲外交,渐渐的成为一种官位,在三国时期,夏侯惇,甘宁都曾被封为折冲将军。在这里起名折冲的意思,就是从起战术战法上命名的,多少和三国时期的突骑兵有所不同。

    樽俎 (zunzu):青铜器。同“尊”、“俎”。古代盛酒肉的器皿。樽以盛酒,俎以盛肉。后来常用做宴席的代称:折冲樽俎。

    折冲樽俎:用武力和酒席谈判制敌取胜。讲的是春秋齐国晏婴的故事。

    折冲樽俎成语信息

    拼音:zhé chōng zūn zǔ

    解释:樽俎,古时盛酒食的器具。指不用武力而在酒宴谈判中制敌取胜。

    事例: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总算没有另外赔款割地,已经是他~的大功,国人应该纪念不忘的了!”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折冲樽俎怎么解释
    1个回答2023-12-23 13:05

    折冲樽俎(zhé chōng zūn zǔ)的意思:在杯酒之间取得胜算。现亦指与各国进行外交谈判或以高明的谈判手段制胜对方。

    出处:语本《战国策·齐策五》: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於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近义词:折冲尊俎 尊俎折冲 坛坫周旋。

    沈家本受命修律后,本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折冲樽俎,模范列强”的宗旨进行了一系列修订法律的活动。

    此前的历届峰会,与会列国也大多环绕着这些话题讨价还价,折冲樽俎,并对分歧版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品头论足,争论不休。

    1、折冲樽俎近义词:尊俎折冲【拼音】zūn zǔ zhé chōng,比喻在宴席谈判中制胜对方。出自西汉 刘向《晏子春秋·杂上十八》:“不出尊俎之间,而折冲于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

    不超出酒席的范围,而能在千里之外制胜对方,这是晏子表达的意思此前的历届峰会,与会各国也大多围绕着这些话题讨价还价,尊俎折冲,并对不同版本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构想品头论足,争论不休。

    2、折冲樽俎反义词

    兴师动众【拼音】xing shi dong zhong,兴:发动;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既然怕兴师动众,不如不养活这些闲人了!美国政府兴师动众地开始对伊拉克实行所谓"军事制裁"。

    折冲樽俎的典故
    1个回答2023-12-06 19:08

    折冲樽俎的典故:

    折冲樽俎是一个古老的典故,它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秦国的将领孟明视和晋国的将领先轸会面,进行了一场艰苦的谈判。由于双方都不肯让步,谈判陷入了僵局。

    孟明视回到营地后,心生一计。他命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邀请晋国的使者前来赴宴。在酒席上,孟明视向使者敬酒,并表示希望两国能够和平共处。然而,晋国的使者却以两国正在交战为由,拒绝了孟明视的敬酒。

    孟明视见状,便命人将酒席撤下,然后向使者表示自己已经尽力了。回到晋国后,晋国的君王问起谈判的情况。使者告诉君王,孟明视在酒席上向自己敬酒,但自己拒绝了他的敬酒。君王听了之后非常生气,认为使者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他便将使者贬为庶民,并继续与秦国交战。

    后来,人们用折冲樽俎这个典故来表示通过外交手段化解危机或促进和解。这个典故的含义与樽俎折冲相似,都是指通过外交手段达成和平协议或解决争端。同时,这个典故也强调了在外交场合中保持冷静、理智和礼貌的重要性。

    典故举例:

    1、鹤立鸡群

    这个典故出自《竹林七贤论》。故事讲述的是嵇绍在众人之中,犹如一只仙鹤站在鸡群之中,格外引人注目。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人的才华或品德超出众人,显得特别出众。

    2、画龙点睛

    这个典故出自《张僧繇画龙》。故事讲述的是张僧繇在画龙的时候,最后在龙的眼睛上加上一笔,让龙变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笔,使得整体更加生动有力。

    3、守株待兔

    这个典故出自《庄子》。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农夫在固定的地方栽种,偶然捉到一只兔子后便守在树下等待更多的兔子跑来自己送命。这个典故后来被用来形容墨守成规,追求侥幸心理,不思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