仫佬族

仫佬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1-31 02:42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散渣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雹卜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冲肆悄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仫佬族的介绍
1个回答2024-02-07 08:02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散渣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雹卜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冲肆悄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仫佬族有什么民间故事
1个回答2024-02-01 22:03
  仫佬族流传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内容涉及成仙说、英雄传说、机智人物传说等。其中英雄传说最具代表性。罗义传说与“稼”传说,是英雄传说中的代表。
  罗义传说讲的是仫佬族先民在罗义的带领下开创基业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
  相传很久以前,仫佬祖先经历千辛万苦,在九万大山南麓开垦出了大片的田地,种上了庄稼。但庄稼还未有收成,就被鸟兽糟蹋了,辛苦的劳动到头来是一场空,大家的日子苦不堪言。九头山上有个叫罗义的青年,力大过人,能射一手好箭。为制服鸟兽,他带领村中青年日夜狩猎。但因势单力薄,鸟兽之害仍不能除。一天,罗义在山上狩猎,看到一个凤凰窝,老凤凰被毒蛇咬死了,窝里有两枚凤凰蛋。罗义便将凤凰蛋带回家让母鸡孵化。不久孵出了两只小凤凰。在罗义和他的女儿罗英的精心照顾下,小凤凰很快长成了大凤凰。罗义天天带着它们去巡田狩猎。它们在田野上展翅飞翔,昂首高叫,百鸟便乖乖地躲进山林,不敢再出来糟蹋庄稼了。
  百鸟给制服了,但野兽之害仍不能除。一位老者告诉罗义,狮子是百兽之王,只要有狮子帮忙,百兽就不敢猖狂了。还说,平日不容易见到狮子,立冬那天是狮子的生日,它们喜欢在头一天出来捕捉食物,为第二天的生日作准备,只有那个时候有机会抓住它。罗义听了,就在立冬前一天的下午带上凤凰和弓箭,埋伏在密林里。傍晚,狮子果然出现了,经过一番搏斗,罗义战胜了狮子,狮子乖乖听罗义的话,来到村子帮助看守田园,从那以后,野兽们也再不敢来糟蹋庄稼了。仫佬人开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后来,罗义、罗英父女还把野牛驯化,帮人犁田耙地,劳动效率高了,生活更幸福了。人们为了纪念罗义罗英父女的功德,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每逢闺年的立冬日,各村各寨都举行祭拜活动,这就是后来“依饭节”的由来。
  “稼”的故事说的是:
  从前仫佬山乡的犀牛潭边的犀牛寨,有一对青年夫妇,靠种几亩田地为生。寨主为了霸占这几亩田地,硬说那个年青的丈夫砍树做犁架,破坏了龙脉风水,把他捆在猪笼里,丢下犀牛潭淹死了。他死后阴魂不散,每晚都变成一只黄猹,进家后再现人形与妻子团聚。后来妻子怀孕,寨主见了,说她伤风败俗,逼她讲出奸夫来,否则就要将她剥皮抽筋。她为了保全肚里的孩子,被迫道出实情。寨主暗中布置打手围屋,逮住黄猹,杀来吃了,骨头扔进犀牛潭里。孩子生下来了,寨主说他是怪胎野种,喊他叫“稼”。
  “稼”渐渐长大了,母亲把他父亲如何被害的事情经过告诉了他,要他有朝一日为父亲报仇雪恨。“稼”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
  一天,“稼”潜到犀牛潭底,一心要找回父亲的遗骨拿到山上去安葬。在潭底遇到了一头身上长着三根又粗又长,闪闪发光金毛的犀牛。这犀牛正是他爸爸的化身,他叫“稼”从自己的身上拔下一根金毛,拿回去放进米缸里,今后母子俩就不用愁没饭吃了。“稼”拿回来一试,果然很灵验。
仫佬族和仡佬族有啥区别吗?
1个回答2023-01-29 12:02

仫佬族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元代以前,史书往往将仫佬族与“伶”或“僚”并称,仫佬族的先民被归属于当时泛称的少数民族僚族之中。僚族的称呼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汉书·西南夷传》称夜郎境内的主体民族为“夷僚”。晋代以后,文献资料上到处可见类似的称呼,涉及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地的僚族,又出现了“僚民”、“僚子”、“土僚”、“夷僚”、“生僚”、“山僚”、“洞僚”等称谓。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边界的僚族,被称为“葛僚”、“守宫僚”、“夷子”等。关于“僚”,许多学者认为是“骆”的后裔,而“骆”则被认为是“越”的另一称谓。而“越”是中国南方民族的一个大族系,经春秋战国至秦汉,不断发生迁徙。

仫佬族传说故事 天是怎么升高起来的 急急急
1个回答2024-02-01 23:10
看下《黑暗传》吧。
仫佬族的女孩一般叫什么名字?
1个回答2024-02-10 04:50
仫佬备绝培族的女孩一般叫什么名字?

你好。姓付女孩仿唯子宏隐叫什么名字好听bfj帮忙取一下51谢谢
仫佬族的文化艺术
1个回答2024-02-02 03:00

仫佬族人民日常讲话用仫佬语,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土拐语”。仫佬族民歌可分为随口答、口风和古条。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
另有现代作家鬼子,代表作《一根水做的绳子》、《瓦城上空的麦田》、《上午打瞌睡的女孩》、《被雨淋湿的河》。艺人姚亮等。

仫佬族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04 09:05
仫佬族流传的民间故事非常丰富,内容涉及成仙说、英雄传说、机智人物传说等。其中英雄传说最具代表性。罗义传说与“稼”传说,是英雄传说中的代表。罗义传说讲的是仫佬族先民在罗义的带领下开创基业的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相传很久以前,仫佬祖先经历千辛万苦,在九万大山南麓开垦出了大片的田地,种上了庄稼。但庄稼还未有收成,就被鸟兽糟蹋了,辛苦的劳动到头来是一场空,大家的日子苦不堪言。九头山上有个叫罗义的青年,力大过人,能射一手好箭。为制服鸟兽,他带领村中青年日夜狩猎。但因势单力薄,鸟兽之害仍不能除。一天,罗义在山上狩猎,看到一个凤凰窝,老凤凰被毒蛇咬死了,窝里有两枚凤凰蛋。罗义便将凤凰蛋带回家让母鸡孵化。不久孵出了两只小凤凰。在罗义和他的女儿罗英的精心照顾下,小凤凰很快长成了大凤凰。罗义天天带着它们去巡田狩猎。它们在田野上展翅飞翔,昂首高叫,百鸟便乖乖地躲进山林,不敢再出来糟蹋庄稼了。百鸟给制服了,但野兽之害仍不能除。一位老者告诉罗义,狮子是百兽之王,只要有狮子帮忙,百兽就不敢猖狂了。还说,平日不容易见到狮子,立冬那天是狮子的生日,它们喜欢在头一天出来捕捉食物,为第二天的生日作准备,只有那个时候有机会抓住它。罗义听了,就在立冬前一天的下午带上凤凰和弓箭,埋伏在密林里。傍晚,狮子果然出现了,经过一番搏斗,罗义战胜了狮子,狮子乖乖听罗义的话,来到村子帮助看守田园,从那以后,野兽们也再不敢来糟蹋庄稼了。仫佬人开始过上了安稳的日子。后来,罗义、罗英父女还把野牛驯化,帮人犁田耙地,劳动效率高了,生活更幸福了。人们为了纪念罗义罗英父女的功德,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每逢闺年的立冬日,各村各寨都举行祭拜活动,这就是后来“依饭节”的由来。 “稼”的故事说的是:从前仫佬山乡的犀牛潭边的犀牛寨,有一对青年夫妇,靠种几亩田地为生。寨主为了霸占这几亩田地,硬说那个年青的丈夫砍树做犁架,破坏了龙脉风水,把他捆在猪笼里,丢下犀牛潭淹死了。他死后阴魂不散,每晚都变成一只黄猹,进家后再现人形与妻子团聚。后来妻子怀孕,寨主见了,说她伤风败俗,逼她讲出奸夫来,否则就要将她剥皮抽筋。她为了保全肚里的孩子,被迫道出实情。寨主暗中布置打手围屋,逮住黄猹,杀来吃了,骨头扔进犀牛潭里。孩子生下来了,寨主说他是怪胎野种,喊他叫“稼”。 “稼”渐渐长大了,母亲把他父亲如何被害的事情经过告诉了他,要他有朝一日为父亲报仇雪恨。“稼”把仇恨深深地埋在心底。一天,“稼”潜到犀牛潭底,一心要找回父亲的遗骨拿到山上去安葬。在潭底遇到了一头身上长着三根又粗又长,闪闪发光金毛的犀牛。这犀牛正是他爸爸的化身,他叫“稼”从自己的身上拔下一根金毛,拿回去放进米缸里,今后母子俩就不用愁没饭吃了。“稼”拿回来一试,果然很灵验。
仫佬族有什么民俗风情啊
1个回答2024-02-02 02:59
仫佬族人民日常讲话用仫佬语,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民歌可分为随口答、口风和古条。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
仫佬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9 18:31
仫佬族人民日常讲话用仫佬语,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民歌可分为随口答、口风和古条。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