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がくるたびに

群友たちが活発になる啥意思
1个回答2023-03-22 13:50
群友たちが活発になる
群友活跃起来
群友たちが活発になる
群友活跃起来
明日がくるなら 的音译
1个回答2023-01-03 14:29
2009-04-29
がくるなら
2个回答2022-07-09 01:25
如果明天来临
夏に花が散る
1个回答2023-10-19 21:10
最近经常听羽仲(一位轻音乐创作者)的夏に花が散る(花儿在夏天飘散),清澈明净,美丽温暖, 仿佛朗读了一首浪漫柔情而又忧伤的叙事诗,在我的脑海留下了源嫌世一副美丽深刻的画卷。

沉醉其中时,恍若进入梦境一般,我看到了山川与河流,鸟儿们发出宛转悠扬的叫声,风铃也随风飘荡雹肢碰撞出悦耳清脆的声音,樱花者碧如霏雪般谢在了初夏。而在不远处,某个少年穿上帆布鞋,收拾好行李,推开房门,乘上了开往希望与未来的列车,或许还有一个笑靥如花的少女,载着盈润的笑容与他挥手道别,她单薄的身影显得有些孤寂悲伤,但他们都相信,终有一刻,他们会再次相遇在这个季节,相濡以沫。
求翻译!! “かたちあるが故に优しく咲いて燃えて”
2个回答2023-10-28 09:45
一看这题目就突然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文学功底啦
流星花:时空园

今は过去 过宴戚蠢去は今 今天即过去 过去即现今
例えば绊がまだ取り戻せるな晌陪ら 即使能够找回逝去的羁绊

日々が去り 意味もなく 时光的流失 毫无意义可言
流れるだけでいつも全てはゆめ 仅仅随波逐流终将归于虚幻

闇の彼方に咲け 望み秘めた炎 绽放于黑暗的远方
明日がくるなら 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2-09-24 06:33
如果有明天的话
急に母の声が闻きたくなって、家に电话をしました。 たくなって怎么理解?
2个回答2023-10-22 18:00
突然很想听妈妈的声音,给家里打了电话。想起来了
急に人が変わった这句话是这样还是急に人が変わつた?
1个回答2023-10-21 23:50
急 に 人 が 変わった 总共5个词
有没有类似于望梅止渴的名人故事
1个回答2024-06-03 19:29
类似于望梅止渴的名人故事有:

胯下之辱:韩信汉初军事家。淮阴人。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却刻苦读书,熟演兵法,怀安邦定国之抱负。苦于生计无着,于不得已时,在熟人家里吃口闲饭,有时也到淮水边上钓鱼换钱,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时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胯下之辱”。

不耻下问:孔子学问渊博,被人们尊为“圣人”,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他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断齑划粥: 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读书却十分刻苦。他为了励志,常去附近长白山上的醴泉寺寄宿读书。那时,他的生活极其艰苦,每天只煮一锅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食用,吃完继续读书。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后终成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

忍辱苦读:西汉名相陈平,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闭门读书。他的大嫂不能宽容他。为了消除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计前嫌,阻兄休嫂,在当地传为美谈。有一老者,慕名前来,免费收他为徒。学成后,他辅佐刘邦,成就了一番霸业。

负薪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映雪囊萤:晋朝,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人们把这两个人勤奋学习的精神概括成一个词语,就是映雪囊萤。

图穷匕见:战国末年,秦国的实力在各诸侯国中最为强大。燕国的太子丹被迫在秦国当人质。他几经波折,最后得以回燕国。不久秦国便吞并了韩、赵两国,然后又出兵攻打燕国。太子丹为了扭转局势决定派勇士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擅长剑术,是刺杀秦王的最佳人选。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这两件秦王急于得到的东西,以便能够接近秦王。他们将行刺秦王的匕首放在卷着地图的最里边。图穷匕现的主人公荆轲和他的助手秦舞阳在易水与太子丹诀别后,来到秦国的都城咸阳。秦王听说他们带来了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便在大殿中接见他们。荆轲从匣中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地将地图展开观看,快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了匕首。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但情急中并未刺中秦王。最终荆轲因寡不敌众,被蜂拥上来的卫兵杀死。

百闻不如一见: 西汉汉宣帝时期,羌人侵入边界。攻城夺地,烧杀抢掠。宣帝召集群巨计议,询问谁愿领兵前去拒敌。七十六岁的老将赵充国,曾在边界和羌人打过几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奋勇,担当这一重任。宣帝问他要派多少兵马,他说:“听别人讲一百次,不如亲眼一见。用兵是很难在遥远的地方算计好的。我愿意亲自到那里去看看,然后确定攻守计划,画好作战地图,再向陛下上奏。”经宣帝同意,赵充国带领一队人马出发。队伍渡过黄河,遇到羌人的小股军队。赵充国下令冲击,一下子捉到不少俘虏。兵士们准备 乘胜追击,赵充国阻拦说:“我军长途跋涉到此,不可远追。如果遭到敌兵伏击,就要吃大亏!” 部下听了,都很佩眼他的见识。赵充国观察了地形,又从俘虏口中得知敌人内部的情况,了解到敌军的兵力部署,然后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边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扰,安定了西北边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六个人典故?
1个回答2024-06-03 19:2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所举的六个典故是“舜在耕田被发现其孝,付说在付岩是盖房打夯的,胶鬲在海边晒盐,管仲是个囚犯,孙叔敖也在海边被发现,百里奚用五张羊皮换回来”这六个人出身低微,但都有盖世才华,被明君发现。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