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古诗

形容秋天太阳的成语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04 21:49
秋高气爽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结构】联合式。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正音】爽;不能读作“suǎnɡ”。

【辨形】秋;不能写作“丘”。

【近义词】秋高气肃

【反义词】春雨绵绵

【例句】十月的天气;~;同学们准备组织一次郊游活动。
成语 秋天 太阳
1个回答2024-02-05 11:41
天高云淡 秋阳杲杲(gǎo)秋月春风 秋月春花 秋月寒江
秋高气爽
【拼音】
qiū gāo qì shuǎng

【解释】
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出处】
唐·杜甫《崔氏东山草堂》诗:“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重阳节是不是秋天?
1个回答2022-11-25 18:49
九月初九,已立秋
秋边什么太阳小孩唱的什么歌
1个回答2024-03-09 21:00
回到过去
播放
歌手:周杰伦
语言:国语
所属专辑:八度空间

回到过去 - 周杰伦
词:刘耕宏
曲:周杰伦
编曲:林迈可
形容秋天太阳热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2-02 01:42

成语:流金铄石

读音:liú jīn shuò shí

意思:能使金石熔化,比喻天气极热。

例句:季月烦暑,流金铄石,聚蚊成雪,封狐千里。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孙枯指·招魂》:“十日代出,流金铄石些。”

译文为:十个太阳轮番照射,金属石头都熔化变形。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成语:烈日炎炎

读音:liè rì yán yán

出处: 元末明初 施耐庵《水浒传》第16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烈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则配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例句:在这烈日炎炎的中午,老师依然站在外面看着我们玩耍嬉戏。

反义词:

成语:滴水成冰

读音:dī shuǐ chéng bīng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败厅成冰。”

例句:我国赴南极的英雄们,在~的严寒情况下按时建成了“长城”站。

成语皮里阳秋的出处是
1个回答2024-02-25 02:59

成语皮里阳秋的出处是《晋书·褚裒传》。

《晋书·褚裒传》中提到:“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成语皮里阳秋在句子中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阳秋。即“春秋”,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因避晋简文帝母郑后阿春的讳“春秋”而改称“阳秋”。指藏在心里没说出来的评论、褒贬。

皮里阳秋的近义词有委婉曲折、皮里春秋、指桑骂槐,反义词有心直口快、说一不二、开门见山等。

皮里阳秋的例句如下:

1、张主任寻思着,要皮里阳秋说他几句,让他知道自大妄为的下场。

2、是那个人对她不满意,所以用这种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褒贬。

3、众兄弟互相望望都没有说话,只是皮里阳秋地笑笑。

4、你若跪下讨饶求活,未免就皮里阳秋,口蜜腹剑,没人能救你;你既站着不动,说明真正是一身傲骨。

皮里阳秋的故事

诸裒(zhū póu)是东晋时期有名的人物,年轻时就显露出来一种非凡的气度,和京兆人杜乂都负有盛名,在中兴时冠绝一时。他为人正派、耿直,办事谨慎、小心,不爱说话,更不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功劳,很受朝廷官员们的赏识。连当时的名人谢安都常在众人面前夸奖他。

有一天,功名显赫的朝廷尚书吏部郎桓彝,看见褚裒,紧盯着他,看了半响才缓缓地笑着说:“哈哈,果然是名不虚传,我看褚裒是有皮里《春秋》,虽然他口头上不表示什么,但心里却是非分明、极有主见。”谢安也素来推重他,常常说:“褚裒虽然不说话,但是气度弘远,就像一年四季的气象全都具备了。”

皮里阳秋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
1个回答2024-03-04 00:48

皮里阳秋是一个中性词,不褒不贬。

它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pí lǐ yáng qiū。

释义: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皮里阳秋的同义词:皮里春秋

扩展资料:

“皮里阳秋”的成语典故:

1、《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春秋。’其言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后因晋简文帝母名为郑阿春,敬讳“春”字,而改作“皮里阳秋”。

2、南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褚季野皮里阳秋,谓其裁中也。”

3、宋代欧阳修《上胥学士偃启》:裹阳秋于皮里,不言备乎四时,吞云梦于胸中,兼容尽于一介。

4、宋代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胸中褒贬,曰皮里阳秋。”

5、清代龚自珍《调笑令》词:烹茗,烹茗,闲数东南流品。美人俊辩风生,皮里阳秋太明。

参考资料:

皮里阳秋的意思
1个回答2024-02-18 13:41

皮里阳秋的意思是:表面上无所臧否,而内里却暗寓褒贬。

皮里阳秋,是汉语的一则成语,语出《晋书褚裒传》。原为“皮里春秋”,因避晋简文帝母郑后(名阿春)讳而改为“皮里阳秋”。这则成语意为肚子里有《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形容表面上不作评论但内心里有所褒贬。

“皮里阳秋”是一种直接承袭春秋笔法而发展起来的传统的表现手法,意思是表面上无所臧否,而内里却暗寓褒贬。因为中国人追求含蓄和内在的审美感情,所以形成了中国文论蕴藉、委婉的传统审美要求。

皮里阳秋的造句

1、张主任寻思着,要皮里阳秋说他几句,让他知道自大妄为的下场。

2、是遯翁自己对她不满意,所以用这种皮里阳秋的笔法来褒贬。

3、众兄弟互相望望,都没有说话,只是皮里阳秋地笑笑。

4、老奸巨猾的政客们,权重一方的诸侯,在这里笑容可掬,却又皮里阳秋。

5、纵然他心里有多么的恨伍伯,但是场面上的皮里阳秋,该装还得装。

6、写史人的笔明褒暗贬皮里阳秋有时真是厉害,闲话少论,曹腾的个人问题后面单讲。

秋阳的秋如何解释
2个回答2023-02-28 21:50
秋阳
(1).烈日。《孟子·滕文公上》:“ 江 汉 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赵岐 注:“秋阳, 周 之秋, 夏 之五、六月,盛阳也。” 南朝 梁 江淹 《被黜为吴兴令辞笺诣建平王》:“濯以河汉之流,曝以秋阳之景。”

(2).秋天的阳光。 宋 苏轼 《秋阳赋》:“吾心皎然如秋阳之明,吾气肃然如秋阳之清,吾好善而欲成之如秋阳之坚百谷,吾恶恶而欲刑之如秋阳之陨羣木。”

秋水
秋天的水,比喻人(多指女人)清澈明亮的眼睛
故都的秋提及到欧阳修的秋声赋有什么作用
1个回答2024-04-30 14:36

故都的秋提及到欧阳修的秋声赋不仅为作品情感的抒发垫上了一层台阶,使作品的情感站得更高,而且也为读者增加了了解古今中外文人诗人对“秋”的一些共同感情的了解,“增加了语言的情趣”。

作者在结尾处,则特别强调秋对人感情作用,并不因国别和阶级的区别而异。可能因为中国文人中有欧阳修的《秋声赋》和苏东坡的《赤壁赋》,而认为中国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的深,但这秋的深味,作者又再次强调,非要在北方,才能感觉到底。最后,作者甚至表示愿意以折去寿命的三分之二,来留住这北国的秋天。

对比托情的作用

在《故都的秋》中,郁达夫起句即以“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接着以江南的秋作比较,指出江南的秋“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风而少雨”,“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

 因此,“秋的味, 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只有北方才“看得饱,尝得透,赏玩得十足”。这就是对比。“对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是指“两种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之间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文章就是通过这种对比,把作者对“秋的认识”“秋的情感”烘托得“饱”“透”“十足”,所以,这种对比烘托就成为了作者表达更深情感的一种手段。更为注意的是, 作者为了把这种情感烘托、铺垫得更为深沉,郁达夫在首尾两处进行照应,这一反复,情感表达就更为浓烈。

尤其是南国的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于馍馍,鲈鱼之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真是相去甚远,这种北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更为显著。通过这一对比, 全文的情感就显得“更上一层楼”。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