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视频教程全集

关于VB电大黄文的那个视频教程的问题
1个回答2024-01-27 08:14
那一集我以前也问过!



不是缺的,是当时录制的时候出问题了,然后22集又把21的内容全录制了一遍!
炎帝和黄帝的的战争过程?
1个回答2024-01-19 04:55
炎帝、黄帝的传说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腾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 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面,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 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腾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 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黄帝战蚩尤的原因是什么?黄帝战蚩尤的过程是怎样的?
1个回答2024-01-27 13:38

因为黄帝想要统治黄河中下游的地方,当时黄河中下游有很多部落,但是主要有三个部落比较强大,其中就包括黄帝的部落以及蚩尤的部落,黄帝战蚩尤的过程,可以说是斗法的过程,两人分别用自己的能力,请了上天的神仙帮忙,互相斗法,最中以蚩尤的失败收场,黄帝统一了黄河中下游的地方。黄帝跟蚩尤两个部落在涿鹿郊野对战,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最有名的战争之一。

黄帝内经全套讲座视频你有吗?
1个回答2024-03-20 20:49
优酷就有。。。。
黄帝造船的过程
1个回答2024-02-15 08:45

黄帝造船的过程如下:

1、看到:黄帝看到伏宴鸟儿在水上飞行,他想到可以利用水的力量来实现人类的航行。

2、想的:黄帝想到可以利用木头和竹子等材料,制袭此作出一种能够在水上航行的船只。

3、怎么做:黄帝把木头和竹子等材料加工成船体,然后用绳索把船体固定在一起,最后用竹子做成桨,就可以实现航行了。

4、结果:黄帝的发明成功了,他发明的船只可以在水上航行,这标志着人类进入了航行时代。

黄帝的贡献:

1、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种养、耕织农业基本确立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播百谷缺禅银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意思是按照季节种植百谷,训养动物。“虫蛾”是指养蚕。《通鉴外纪》记载:“西陵氏之女螺祖,为帝之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从以上记载可看出,在炎帝创新的台阶上,黄帝时代,时播的耕织有了品种的创新与规模的扩大,体现出了规模和规律性;炎帝时代的织是织麻而黄帝的夫人始教民育蚕。

2、发明衣裳鞋帽,营建屋宇宫室,垂衣裳而天下治

垂衣治世是走向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黄帝夫人螺祖发明并教会人们植桑、养蚕、巢丝之后,黄帝介入了衣与裳的设计制作上衣下裳,长短宽窄乃至染色有了区别。

3、刹木为舟,刘木为,制轮造车,黄帝发明舟车

古代先民爬山涉水、四出活动主要靠两条腿步行,速度、至达、负载受到了人力的局限。《周易·系辞下》说:黄帝“木为舟,刻木为,舟之利,以济不通”。传说黄帝因风吹草帽滚动而受启发,发明了装上轮子的车,可乘坐,可载物。

《黄帝内经》中的黄帝是谁?
1个回答2024-03-17 03:09
黄帝内经中的皇帝是轩辕,传说中的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曾与岐伯等论医学。 黄帝,少典之子,本姓公孙,长居姬水,因改姓姬,居轩辕之丘(在今河南新郑西北),故号轩辕氏,出生、创业和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故亦称有熊氏,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他首先统一中华民族的伟绩而载入史册。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中华文明的先祖。传说中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
黄帝、炎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过程
1个回答2023-11-03 15:12
大约哈:
黄帝和炎帝大战,黄帝胜 炎黄两族合并
炎帝可能是两个人 一个是老炎帝 名称不详 另一个是蚩尤
当然这些都是猜测 但蚩尤的确是炎帝
然后它们之间的战争过程看楼下
岐伯与黄帝在何处讲成黄帝内经
1个回答2024-03-16 10:58
  黄帝内经素问
  咳论篇第三十八
  黄帝问曰:肺之令人咳,何也?岐伯对曰: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帝曰:愿闻其状。岐伯曰: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人与天地相参,故五藏各以治时,感于寒则受病,微则为咳,甚者为泄为痛。乘秋则肺先受邪,乘春则肝先受之,乘夏则心先受之,乘至阴则脾先受之,乘冬则肾先受之。
  帝曰:何以异之?岐伯曰:肺咳之状,而喘息有音,甚则唾血。心咳之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状,甚则咽肿喉痹。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下痛,阴阴引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帝曰:六府之咳奈何?安所受病?岐伯曰:五藏之久咳,乃移于六府。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状,咳而遗失。心咳不已,则小肠受之,小肠咳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状,咳而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
  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治藏者治其俞,治府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帝曰:善。
黄帝内经 讲解 内容
1个回答2024-01-20 15:23
买一本白话文解释的来看看就知道了,你会发现平常这些中医大家们所说的都是来自黄帝内经。
黄帝有哪些传说故事?
1个回答2024-01-20 22:31
龙去鼎湖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
炎黄子孙
【典故】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
魑魅魍魉
约四千多年以前,炎黄二帝争天下,炎帝之子蚩尤被俘后,做了黄帝的一名随从,后来找机会逃了出来,回到炎帝的身边去,力劝炎帝重起战事,洗雪阪泉之耻。但是,炎帝已经年迈力弱,又不忍因自己发动战争而让百姓遭殃,没有听从蚩尤的建议。蚩尤只好去发动他的兄弟们,又召集了南方的苗民,以及山林水泽间的魑魅魍魉等鬼怪,率领大军,打着炎帝的旗号,向黄帝发起了挑战。黄帝听到蚩尤发动大军也不禁大吃一惊,他想施以仁义感化蚩尤,但蚩尤并未被感化,双方在逐鹿展开了大战。蚩尤使用魔法,摆出了毒雾阵,把黄帝的军队围困起来。但是,黄帝驾着谋臣风后发明的指南车,指挥军队冲出了毒雾阵。蚩尤又派魑魅魍魉去作战,黄帝则叫兵士们用牛角军号吹出了龙的声音,吓跑了这些鬼怪们。

由此可见魑魅魍魉不管在古时还是现在都是指一些杂牌小妖,据说魑魅魍魉专吃美女,外表大多以高大、红身、尖耳、头长角为主要特征,民间传说在荒野无人的深山,山下四野又多古老的森林。走长途的人,尤其是走夜路的,常常遇上山魈鬼怪、魑魅魍魉,都是木、石、禽、兽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