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4-01-23 15:32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

1、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法,保证学生参与教学的全面性,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等。

2、“探究一发现”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链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事物现象的探索研究,获得该事物现象的本质及关于现象间规律性联系的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的教学策略。

3、案例引入法。在开始某一个章节的讲绝指解之前,可以先讲一个案例来导入课程内容,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主动积极,这是大多数老师都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并唤配学生主动思考课程内容提供学习效率。

4、故事引申法。在上课之前先讲一段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小故事,然后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一般来说故事引申法比较适用于人文社科类的教学,也是不少管理学类的老师比较喜欢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

5、情景教学法。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带到特定的教学场地,进行实地的情景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对某一方面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提高教学效果。

谈谈初中地理的课堂策略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1-09 12:34

现在初中地理已经成为中考的内容,以前虽然学校有这堂课,但是由于这堂课不进行中考,所以一般不会学太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内容吧!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物理知识点

怎样学好初中地理?

想把这们课程学好,首先需要对这们课有一定的好奇,其实这门课是一门非常有用的科目,它可以引导我们了解很多的知识,还可以了解到各种环境、气候的异常,并且可以对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保护等等.

地理这门课程是一门非常有用的,在生活当中,基本上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到某个旅游景点去旅游,就需要先知晓他们当地的气候,生活习惯等等,再,了解的过程中就可以知道一定的地理知识,其实学好这门课程就相当于自己多学了一门技能,培养对地理的好奇心,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开始,一,多看书,可以多看一些有关地理知识的书籍,将其与现代生活所相结合,多阅读这方面的书籍,可以对地理方面的学习分数有一定的提高,第二点就是注重观察,学习地理要注重对身边环境的观察,能够看到真实的事物与现象,学习地理,可以了解一下家乡是属于什么地形,什么气候,有什么特产,土壤是什么样的,适合种植哪些植物,什么时候可以种植农作物等等,这是怎样学好初中地理非常重要的一步,而且课程是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方法.

当每天上完课之后需要通过作业来完全消化当天所学到的知识,做作业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使用出来,还会加深理解,当然,做作业需要遵循以下几点,需要先看一遍书籍之后再进行解答练习题,做作业的时候需要注意观察题目,了解老师出题的中心点在哪里,然后运使上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

地理学习重点

在老师检查完作业之后,需要认真的仔细的查看,当作业当中出现错题需要及时的改正,出现错误就证明在这一方面有缺陷,需要多多的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然后把错题记在笔记本上.

以上就是怎样学好初中地理的方式,如果地理有问题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以上内容.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1个回答2022-11-22 21:57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挖掘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多种水平的问题。首先,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适当,问题过难,会使学生丧失回答问题的信心;问题过易,则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问题的难易程度应以多数学生经过思考后能正确答出为宜。其次,课堂提问应尽量形成系列,环环紧扣教学内容,对于易混淆、易出错的知识点应通过提问来加以区别,要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把问题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2.注重问题的语言表达
表达清楚的提问,能够提高学生正确回答的可能性。提问的语言力求做到准确、简洁、清晰,避免不规范、冗长、或模棱两可的提问。尽量避免反问,因为反问的问题,往往要求学生直接说出结果。避免将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随后又重新表述时,学生的思路被打断,有时重新表述的问题与最初的问题不同,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不会出现提问后为帮助学生理解而重新措辞加以说明的情况。教师可用语言提醒学生注意即将提出的问题,如:"我提出一个问题请你思考"、"我提出一个问题,看谁答得好",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问题的思考活动中去,最终做出正确的回答。
3.处理好因人施问
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应用于课堂提问中,则应该因人施问。教师提问后,要善于察言观色,根据问题难易程度和学生表情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作答。
4.把握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把握时机。如果时机得当,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时机不当,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果把课堂提问加以分类,似乎更容易把握住提问的时机,使提问更加科学。课堂提问可分为新授前的复习提问、过渡提问,讲授中的突出重点提问、化解难点提问,小结中的知识总结提问,还有为激发兴趣而设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提问、应用性提问等。这些提问应用得及时,能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5.要注意发问的方式
教师发问时,应当先向全体学生发问,等全体学生思考一遍之后,再指定学生回答。这样可以使全班学生注意教师所提的问题,并使全班学生都在心中试拟一个答案,还能更好地对某个学生的答案加以评价。发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号、点名册上的顺序依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轮到哪位学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不过教师发问的机会也要平均分配于全班学生,不要只向少数聪明的学生发问。教师把问题说出之后,需要停顿,有等待时间,等待时间与问题的难度相匹配。
6.及时做出评价。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注重激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当学生自信地回答正确时,说明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挺简单,加以肯定,可用"正确"、"不错"等评价语言,不要做过多表扬。当学生不自信、犹豫回答正确时,应给于积极肯定,可用"完全正确"、"非常准确"、"很好""太棒了"等评语,使得他以后更有积极性回答问题。当学生自信地回答错误,首先对学生积极思考做出肯定,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可以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使得他受到挑战,会更努力。当学生不自信回答错误,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可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我们强化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努力。"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情境,运用好提问技巧,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
1个回答2022-10-06 06:34
??、、、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回答2023-05-03 22:47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与演绎策略相比,归纳策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于演绎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费时的。

  4.启发式教学策略

  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有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6 08:40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有:

1、提问和情景相契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2、提问和思维相契合:教师提问要看准时机,适时提问是一种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如果把学生的思维活动比作一潭水,教师的提问就如同向潭中投石。

3、提问与追问相契合: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类型:

1、复述型问题:这类问题常用“是什么”“怎么样”一类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从思考的角度讲,这类问题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

2、演绎型问题:这类问题是已经抽象出某种概念,要求答出具体表现,把概念具体化,常用"表现在哪"一类问题引出。

3、概括型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已有的事实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说在给学生讲完故事后,提问"从······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于概括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问题的就显得非常重要。

4、分析性问题:分析性问题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为什么”引出。

课堂提问的技巧
4个回答2022-12-08 11:20
一、 选择好要提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的问题一定要经过精心筛选,避免随意性。问题选择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但是,如果选择的不恰当,容易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

首先,提问要紧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如果漫无边际进行提问,会造成抓不住课堂教学主要任务,即使所选的问题再精彩,也达不到教学效果。

其次,提问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难易控制在学生经过一定的思考就能回答出来的程度。

再次,提问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尽可能选择一些富有吸引力的趣味性问题。最后,还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和思考的氛围,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存。

二、 把握好提问的时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问要注意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这时,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生的求知心理的效果。

课中提问,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时实施,因为此时学生新的需要与原有心理之间产生矛盾,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以利于触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听课精力比较集中。

在课尾提问,既可以考察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以便查漏补缺,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一举两得。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提问方法

教师在提问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某一特定的模式之中,要善于灵活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与教师密切配合,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

例如,让学生自由讨论,自由发言,不点名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将此问题分解为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答案,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的思维能力;

也可以先提一问题,然后随之提供一些材料以供学生思考,让学生从材料中得到启示,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 提问应注意提问的对象

提问还要注意提问的对象,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在提问中,教师还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

对于学习较薄弱者,多提一些简单、容易回答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

对一般难度的问题可以先让学习不太理想的同学先回答,然后让其他同学来补充,以便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防止只提问好成绩的学生,这样会打击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

通过选择不同的提问对象,提问不同的问题,使所提的问题能起到设计提问的目的,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

在提问中若出现被提问的学生“卡壳”的情况,教师不能斥责学生,要采取各种措施启发诱导学生思考问题,比如发动其他学生一起来分析此一问题,或者及时改变提问的方法,将此一问题重新设计一下然后再提问等。这样,可以防止课堂教学在提问这一环节上“卡壳”,不能正常进行下去。
什么是课堂的提问技巧?
2个回答2023-01-19 05:35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技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堂氛围,学生心理以及知识结构的不同、所授内容的不同而巧妙地提问的智慧!
教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
1个回答2023-12-01 03:37

教师提问的技巧和策略如下:

1、明确提问的目的: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可以是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究等。

2、合理安排提问顺序:提问顺序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安排,先从易到难、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逐渐提高提问的难度。

3、尊重学生的回答:每个学生都应该受到尊重,不论他们的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应该给予肯定或者适当的引导,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4、鼓励多样化回答:提问时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也可以丰富课堂的交流形式。

5、及时纠正错误:当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应该及时指出错误,并给予正确的解答或者引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6、给予充分的思考时间: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要求学生回答,这样有助于学生思考和总结。

拓展:

1、直问法,就某个问题作出明确的提问。如“元素周期律的实质”是什么。直接提问的问题,大多数是识忆的材料。

2、曲问法。“曲径通幽”解决问题的提问方法。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是物质的拆分原则。教师想强调“且”的重要,问“酒精易溶于水,能拆分成离子形式么?”学生就明白拆分的条件是两个(1)溶于水(2)电离。

3、泛问法。面向全体同学,无特定的回答对象的提问。如“大家都思考,离子反应的类型有哪些?”“想起来的同学请举手”。

4、特问法。指明具体回答对象的。特问法是调控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听课走神的学生提醒,让优秀学生进行示范等。

5、设问法。设问法实质 上是自问自答,它的主要作用是唤醒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的思考6、激将法。为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而进行的激励性提问。“这个问题比较难,能回答对的,是能力非常卓越的学生,谁勇于挑战?”。

6、检查性提问法。为检查教学效果而进行的提问。通过提问,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的程度,以便查漏补缺。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16 11:54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