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2023-05-03 22:47

3个回答
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与演绎策略相比,归纳策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于演绎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费时的。

  4.启发式教学策略

  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有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

  5.探究策略

  探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即在研究客观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他们的探索能力,获得理解客观世界的基础——科学概念,进而以此为武器,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与演绎策略相比,归纳策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于演绎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费时的。
教学策略规定了教学活动的总体风格和特征。教学策略连续统一体的两个端点分别是‘发现策略’和‘接受策略’,中间有不同的混合、过渡的情况。教学策略作为教学方案的总的抽象描述,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方案。

1.训练与练习策略

这是一种比较机械的接受学习策略。由于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记忆感知材料,因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需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教学中教师只须示范做什么并提供练习,而学生只需记忆学习内容,并不需要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推理等思维活动,因此基本上是属于机械记忆的策略。

训练与练习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供示范→巩固练习→反馈迁移

训练与练习策略尽管不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容易导致死背硬记,但是作为一种在教学中比较常用的策略,对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物理教学中的某些内容(大多为言语信息),适当地运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陈述性知识对学生学习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不能因为训练与练习策略容易导致死背硬记而望而却步。应通过对物理知识所属学习类型的分析,选用适用于接受学习的信息,适当地选用训练与练习策略,扬其长,避其短,合理运用之。

2.演绎策略

演绎策略也是基于接受学习而设计的策略,但这种接受学习是奥苏伯尔所提倡的意义接受学习而非机械学习。由于演绎推理是从一般(某种形式的抽象观念——概念或概括)到特殊(得出特定的结论),因此,运用演绎策略设计课堂教学,须考虑学生是否已掌握了成为推理过程起点的物理概念,及他们能否通过观察将现象与概念联系起来。

演绎策略的模式如下:

提出物理概念(原理) →进行演绎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演绎策略是一种教学效率较高的教学策略,由于省略了学生用来探究、发现的时间,因此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容纳较多的信息。但与此同时,正是由于这种策略设计的教学强调概念之间的关系,教学基本上是讲解式的,因而学生的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这一点看,演绎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远迁移能力不利,而有助于近迁移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选择演绎策略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并尽可能地多用实例(或演示)进行论证,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归纳策略

归纳策略是由教师展示定律和定理的发现过程,因此,归纳策略既具有发现策略对过程学习的特点,又具有接受学习的讲解特点,故也称为“思考性讲解”。较演绎策略而言,运用归纳策略学生能够从教师那里获取概念或定理的发现过程——由于归纳推理是从特殊(个别的事物)到一般(概念和原理),因而教师必须向学生呈现形成概念和定理的过程——故有利于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归纳策略的模式如下:

演示(或列举)个别实例→进行归纳推理→实验(例)验证→概括得出结论

归纳策略是一种能够达到多种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首先,归纳策略是概念教学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对物理事实的观察和思考,对概念形成的来龙去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必然会从本质上理解和把握它;其次,归纳策略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课堂上大多数教学活动是采用实物演示或实例说明,而多样化的活动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从而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同时,与演绎策略相比,归纳策略的课堂教学学生参与的程度更高。相对于演绎策略而言,归纳策略是比较费时的。

4.启发式教学策略

“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孔子是 “启发式教学” 创始人。他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才能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地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

孔子的启发式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首创精神,更有利于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启发式教学策略的基本思想是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倡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获取知识,是以辩证唯物论的方法论为理论基础的,是唯物辩证法在教学上有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模式是:准备→诱发→释疑→转化→应用

准备就是师生课前和上课的各项准备十分重要,不要把“预设”和“生成”对立起来;诱发就是学生自己或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释疑是师生、生生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释疑、解惑;转化是要加强当堂消化吸收、巩固和内化;应用主要指应用于实际,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效备课》介绍的一种教学流程是:创设情境,兴趣导入→猜想与假设→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交流探究成果,得出结论→巩固应用,深化规律。实际上就是这模式的具体应用。
相关问答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4-01-23 15:32
常用的教学策略有: 1、主动参与的教学策略 主动参与教学策略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激励、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策略。教师应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动机,指导学生参与教学的方...
全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问题
1个回答2022-10-06 06:34
??、、、
课堂有效交流的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2-12-26 08:40
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有: 1、提问和情景相契合: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 2、提问和思维相契合:教师提问要看准时机,适时提问是...
全文
谈谈初中地理的课堂策略有哪些
2个回答2023-01-09 12:34
现在初中地理已经成为中考的内容,以前虽然学校有这堂课,但是由于这堂课不进行中考,所以一般不会学太多,但是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了,那么怎么学好初中地理?我们来了解一下以下内容吧!会对学习有一定的帮助. ...
全文
有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策略有哪些
1个回答2023-02-16 11:54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
全文
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
1个回答2022-11-22 21:57
1.注重问题设计。 提问的质量和问题的设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教师在备课时并未进行问题设计而是即兴提问,这样的问题往往偏离教学重点和关键,或仅仅限于较低水平。问题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符合学生实际,...
全文
如何写好一堂课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策略
1个回答2023-11-21 18:48
一、 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教学内容环环相扣,松紧适度,让学生感兴趣的同时认为学习内容简单,有条理,易于理解。教学设计完成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
全文
简述课堂教学的三大原则是什么?课堂教学有哪三大策略
1个回答2023-01-24 14:32
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
全文
如何让小学科学课堂充满童趣的策略研究
1个回答2022-12-31 18:05
可以参考国外的课堂
将幸福带入课堂的六个一的策略包括
1个回答2024-01-27 23:32
将幸福带入课堂的六个一的策略包括::1、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 3、精讲点拨 4、 变式 演练 5、达标检测 6、总结反思 要想课堂上学生快乐幸福,就必须让学生课前充分预习,课中自主学习。这是学生...
全文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