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懿子问孝

《论语-为政》问孝讲的是什么孟懿子 樊迟孟 武伯子 游子夏 分别说的是什么孔子又是怎么讲的
1个回答2024-05-15 10:30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孟懿子问孝赏析
1个回答2022-12-27 03:48
孝是“无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孔子对弟子的教育多重于启发,而非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又会因人而异,基于所问之人品性不同而给出不同的启发。孟懿子作为鲁国的大夫,是“三桓”之一,此人颇有权势,常有越礼的行为。在孟懿子问孝时,孔子只说了“无违”。
如懿传中固伦和孝公主?
1个回答2024-01-20 19:28

如懿传里面固伦和孝公主是生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正月初三,此时的乾隆已是64岁的花甲老人,年迈的弘历对于这个小女儿的到来早就期盼已久,和孝生母汪氏一生下十公主便从惇嫔晋封为惇妃。

和孝公主不仅长得与乾隆颇为相像,性格更是与乾隆一模一样,因此乾隆给予和孝公主的关爱也是超过所有其它子女的,乾隆经常将世间稀少的珍宝赏赐给十公主以及她的生母惇妃。

和孝公主不爱红装爱武装,少时经常随乾隆去涉猎,能弯十力弓,射鹿丽黾,每每射到猎物乾隆帝都会给和孝公主丰厚的赏赐,还时常抱着年幼的和孝公主说:“你若是皇子,我一定立你为储君。”奈何和孝公主只是女儿身。

在和孝公主三岁时,其生母惇妃因和孝公主受宠而恃宠而骄打死宫女,惇妃的残忍行为使乾隆勃然大怒,但是想到和孝公主的前途,便手下留了情,只是将惇妃革去妃位,降为嫔级,惇妃因戴罪之身无权再养育和孝公主,乾隆便将和孝公主送到其他的贵妃宫中,小编在这里猜测抚养和孝公主的妃子应该是容妃(即传说中的香妃),因为容妃热爱草原,非常喜欢皇家狩猎活动,常常追随在乾隆身边,一身戎装在木兰围场追逐奔跑的兽群,因此,她十分喜爱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和孝公主,将她视为亲生女儿一般地疼爱,而且当时在妃为的也只有容妃一人,这时的她也是极受乾隆宠爱的时期,因此和孝公主也只有容妃有权力抚养。

《论语-为政》问孝讲的是什么孟懿子 樊迟孟 武伯子 游子夏 分别说的是什么孔子又是怎么讲的
1个回答2023-01-11 06:0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懿仁皇后的女儿是谁?
2个回答2022-11-23 08:05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诞育皇八女,只可惜这个女孩出生不到一个月就夭折了,这也是康熙唯一一个由皇后生育的皇女。
孟子的“五不孝”是哪五不孝?
3个回答2022-12-17 05:24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离娄下)

[译文] (孟子说:)“世上人常说不孝的事有五件:四肢懒惰,(不事生产)不管父母的生活,一不孝;好下棋、饮酒,不管父母的生活,二不孝;贪恋钱财,偏袒妻子儿女,不管父母的生活,三不孝;放纵耳目的欲望,使父母受到耻辱,四不孝;逞勇力好打架,危害了父母,五不孝。”
论在校大学生对孝道的理解
1个回答2024-01-26 12:14
你发错地方了。
关于孟子或者是论语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1-19 00:54
关于孟子的故事:
1.杀豚不欺子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2.孟子少时诵
孟子年少时候,有一次,他在吟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受其影响)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吟诵。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就问:“为什么要中间停顿了?”孟子回答说:“忘记了,一会儿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个织物割断了,能够再接上去吗?”从此之后,孟子读书就专心了。(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5-01 05:52

《学而篇》子曰:“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今译:一个能在家庭中奉守孝悌原则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是不太可能冒犯在上位者的。 

  《学而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 

  今译:年少之人,在家要孝顺父母,在外要尊长敬老。 

  《学而篇》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今译:儿子三年不改变父亲所遵循的原则,就可以称作是孝子了。 

  《为政》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丧之以礼,祭之以礼。” 

  今译:亲人在世时要以礼服事;去世之后,要以礼送葬,以礼祭祀。 

  《为政》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今译:对待父母,要在他们生病时多多关心。 

   《为政》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今译:现今流行的观点是,能供养双亲就是孝。可是,犬能守御,马能负重,这也是对人的一种供养;那么,对孝子来讲,如果没有对双亲的敬爱,又怎能将自己与犬马区别开来呢? 

  《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今译:对于孝子来说,难的是对亲人一直保持和颜悦色的态度,有了事情,晚辈去出力完成有了;有了酒食,让长辈吃喝,这难道就可以说是尽孝了吗?


孟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分别是哪三个“不孝”?
2个回答2023-03-06 21:45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是为一不孝。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是二不孝3.孟子以为,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是三不孝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