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案例

非暴力沟通的三个小案例
1个回答2023-12-03 21:46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将爱、尊重、理解、欣赏、感激融入到日常生活里的沟通“心”模式,我们可以通过四步走直达孩子的内心:

  第一步:观察和阐述事实。以第三人的身份清楚地将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说出来,绝不用主观意识添加色彩。

  第二步:表达感受。我们需要先放下想法和判断,全神贯注的体会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并表达出各自的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

  第三步:了解彼此需要。身为父母的我有什么需要?孩子感受的背后有哪些需要?

 第四步:明确具体地表达请求。清晰的说明我们要的是什么,或者给孩子的建议是什么?的是什么,或者给孩子的建议是什么?

 下面的3个小案例,家长们可以在家练习使用。

  例一:妈妈看到家里餐座上有孩子的袜子

可以对孩子说:“小宝,我看到餐座上有两只你的脏袜子(观察),妈妈不太高兴(感受),因为我看中整洁(需要)。” (然后提出具体的请求/要求)“你是不是愿意把袜子放到洗衣机里。”或者“你是不是愿意把袜子拿给我,我们一起将它放到洗衣机里。”

 例二:妈妈看到孩子在超时间玩电游而没有做作业

  可以对孩子说:“小宝,我看到你在超时间玩电游,还没有做作业啊(观察),妈妈很担忧,也有些失望(感受),因为我担心你的休息时间不够,对身体不好,也对你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感到失望(需要)。你是不是愿意现在不玩电游开始做作业了呢(请求/要求)?

  例三:妈妈希望孩子晚上睡觉前可以刷牙

  可以对孩子说: “小宝,我看到你今天晚上没有刷牙就上床准备睡觉了(观察),妈妈很担心,怕你的牙齿会被蛀虫吃掉(感受),我很喜欢你有现在这么健康和漂亮的牙齿(需要)。你愿意现在和妈妈一起去刷牙吗(请求/要求)?”

  非暴力沟通是打开爱和理解的密码,让非暴力沟通成为你建立美好亲子关系的开始,你开始去转变——

  ◆用友善的语言代替抱怨、指责和惩罚。

  ◆用关切的倾听代替评判和诊断,促进与他人之间的联结。

  ◆有觉察的行为代替条件反射式的反应。

  ◆成长和转变伴随喜悦,而不必通过自责和内疚。

  最终,经由爱的语言传递,亲子间彼此的感受和需要都得到满足,便能让爱在我们与孩子周围流动。
非暴力沟通实践案例
1个回答2023-11-25 20:10
         自从学习了非暴力沟通,我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注意与孩子们交流的细节。我谨记曹教练分享过的话:”一个人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都是其内心需求的表达“。搞清楚孩子的需求,追根溯源,才能与孩子取得共识,从正面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首先我对自己说,无论孩子什么时候违背了我的要求,都不要发脾气,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话。 我相信,我自己迈出第一步,才有可能实现我的教育目的。于是,我和孩子们的亲子关系又进一步发生了更好的转变,尤其是我能够悄悄地化解了可能发生的矛盾。

       事情是这样的:

      3月30号,雨菲磨蹭到8点40才洗澡,于是9点多钟才睡觉,比我们计划8点50分睡觉远远延迟了.我心里又气又急。此时,我压住心里的火气,很温和地问她为何磨蹭。雨菲非常诧异地看着我。以往类似的情形发生,我都是逐渐发怒然后咆哮。今天突然这么温和,雨菲感到很不适应。我不禁小窃喜,看来我俩今天的沟通朝着友好和谐的道路在走了。趁着气氛比较好的时候,我询问她磨蹭的原因。雨菲很坦然地说,因为今天作业很早做完了,所以想给自己一个奖励,于是看了会电视。可是看着电视就忘记了时间。

       哦!原来是这样!我很庆幸我没有对她咆哮。假如今天发了火,孩子肯定会想:"我再努力做作业也没用,反正还是不能奖励自己,那干脆慢慢来好了."  我发火的话,后果更严重:1. 打击了孩子对于高效做作业的主动性;2.雨菲下次不敢再告诉我她的需求,即做完作业后放松一下的需求;3.孩子逐渐变得没有自信,没有主张;4. 亲子关系越来越差。 

       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作为父母,应该教会孩子自己思考问题,而不是叫她这样叫她那样。于是,我问她:"你觉得,你现在才洗澡,有什么后果吗?” 雨菲想了想,很坦诚地回答:" 有。我洗澡晚了,睡觉就晚了,也没有时间听妈妈朗读了."  我打心里对雨菲的自我剖析很满意:" 那你以后自己改善呢?" 雨菲说:" 以后8点以前一定要洗澡!" 我们相视一笑,开心地拥抱在一起。 

      自从参加了亲子班学习以来,我和孩子们再没红过脸。现在每天睡觉前都会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还会互相亲吻道晚安。我十分爱我的孩子们,孩子们也十分爱我!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需要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5-16 14:00

丈夫下班回家后就一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下班后忙着做饭等其他事情。暴力沟通的场景可能如下:

妻子说:“我一天上班那么累,下班后还要收拾家,给你做饭,你回来就知道玩手机,这日子没法过了。”

受到妻子的指责,丈夫辩解:“就你上班累,难道我上班就不累吗?上班受领导的气还不够,下班还要听你唠叨,不过就不过。”

接下来,很可能就是一场不可避免的恶战。一旦沟通进入吵架环节,双方已经不是去满足对方的需要,而是去攻击对方,让对方臣服于自己的观点,即使妻子吵架赢了,妻子也没有得到她想要的。

用非暴力沟通四要素来重现一下这个场景:

丈夫下班回家后就一直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妻子开始跟丈夫沟通:

1、观察:“你下班回来再沙发上玩手机,没有陪我说话。”

2、感受:“我感觉到很难过,很委屈。”

3、需要:“因为我希望得到你的重视和关心。”

4、请求:“你能放下手机陪我聊聊天吗?”

丈夫不知道自己玩手机会给妻子带来怎样的感受,当听到妻子明确且正面的表达后,他很有可能放下手机,陪妻子聊聊天。妻子的最终目的也是希望得到丈夫的关心,这样一来,不用吵架,妻子的目的也达到了。

扩展资料:

非暴力沟通技巧包括:

1、区分观察和评论,能够不带预设地仔细观察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具体指出正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物;

2、区分感受(Feeling)和想法,能够识别和表达内在的身体感觉和情感状态,而不包含评判、指责等;

3、体会与正发生的事情和感觉相关的需要——所有人共通的需要(如食物、信任、理解等)——是否得到满足;

4、提出具体、明确的请求(要什么,而不是不要什么),而且确实是请求而非要求(希望对方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关心(Compassionate giving),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惭愧、责任等)。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例子
3个回答2022-12-25 19:45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例子。不要暴力接通,我们这时候可以求助各方面的好友,一起来帮助。
亲子正确沟通沟通案例
1个回答2024-02-04 12:59

亲子正确沟通沟通

答:

亲子沟通的5个正确姿势。

寻找孩子喜欢的方法

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兴趣都不相同,因此即使学习的主题相同,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比如:教孩子学习数字的时候,如果孩子喜欢画画,那么就将画画和数字结合起来教,一边画画、一边学习数字的概念;如果孩子喜欢积木,就可以将积木和数字概念相结合。

 

认真地听孩子提问,然后及时做出回应

当孩子在成长和学习新知识过程中,孩子提问的次数也会翻倍增加。这个时候如果家长表现得很厌烦或者就当没听见,直接忽视孩子的问题,对于亲子关系是一种巨大的伤害。相反的,家长如果认真地听完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则可以建立起亲密的、健康的亲子关系。

 

并且在听孩子提问的过程中,还能了解到孩子最近在学校里经历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如果遇到了一些不好的事情,可以及时纠正一些不好的苗头。

通过夸奖和鼓励等方式培养自信心

很多孩子对于陌生的环境或者事物心存恐惧,缺乏自信心的孩子会畏首畏尾,不能正常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所以,孩子在完成一件自己以前不能完成的事情时,家长都应该积极地夸奖或者鼓励,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基本的礼节

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过程中,家长就应该在礼节的方面多和孩子做沟通了。比如,“洗手时”、“上车时”、“吃饭时”,孩子经常会遇到排队等待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以身作则,教会孩子养成排队、遵守秩序的习惯。

 

经常和孩子对话,培养孩子学会思考的方法

家长经常地和孩子进行平等地对话。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逻辑思考能力和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是比认识几个字、学会几个英文单词更重要的事情。


有关沟通的案例
1个回答2024-02-04 14:43
人与人之间,学会沟通很重要。人际沟通是一个人对生活充满激情与渴望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对生活乐观豁达的积极心态的体现,更是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卡耐基在《沟通与人际关系》一书中提到的沟通与人际关系的智慧使我在很多事上感触颇深并试着付出了行动,每种方式换来的结果都是意外的惊喜。以前总是吝啬于自己对别人的赞赏与肯定,总觉得要是自己这么做就是对自己的否定,也会让自己觉得不舒服,但是却没想换个角度去思考。直到有一次去商场购物,路过一家小鞋店,看到这里的生意较其他地方红火很多,就进去看了看,发现这里的鞋和外面的其他鞋店的鞋款式和价格差不多,但就是比别家生意火爆。在里面呆了几分钟后才明白其中的缘故。原来是老板很会投客人所好,真诚建议顾客购买适合他们的商品,并给予诚挚的赞赏与肯定,让顾客觉得他们是真心为自己着想。其实,顾客喜欢的不仅仅是他们商品,更是鞋店的服务态度。这才是顾客喜欢光顾、店里生意兴隆的奥秘。明白这个道理后,自己也试着去真诚赞美他人,感觉视野越来越开阔,心胸越来越宽广,与人交往不再那么困难,你收获的是一份彼此的开心,也增强了彼此的感情。微笑是一种与人打招呼的动作表示,也是拉近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种魔法。一些事情的苦恼已经使自己的情绪在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沉浸在低谷之中。其实我很想像以前一样开怀大笑,可是那已经变了味道。很幸运我有一群一直陪伴在我身边的朋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当初自己身上的阳光、朝气与活力,深深受感染,他们可以在行走的路上跟友善的陌生人示以微笑,可以在受到别人的辱骂与敌对时报之以微笑,可以在即将而来的困难面前坦然笑迎……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呢?所以我现在又回到了以前那个充满阳光与活力的自己,能够感觉到上帝对每一个人都很好,微笑拉近了我们的距离,让小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让亲近的人如沐春风。有时候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个要强的人,总是在一件事上坚持自己的看法而否定他人的看法,而且总是会表现得很明显。就比如说在看待室内通风的问题上,我认为在冬天出门的时候应该打开窗户通通空气,使室内空气与外界交换,在屋里没人时是打开窗户的最好时期,人回来后天冷就不用打开窗户让冷空气进来了,保护了自己不受冻。而一些人习惯出门时关窗,这样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损失,防止盗窃事件发生。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所以这事儿也不能论个对错。起初觉得自己有道理一点,后来权衡利弊也就觉得没有争论的必要。在后来处理类似问题中也没出现过一刀切断他们的看法的情况了,及时他人有不对的地方也会尊重他们的看法,然后才给予自己意见。这样的效果好很多,不但让自己的意见得到了认可,也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自己心胸开阔了不少,心情倍感舒适。在卡耐基《人际沟通与技巧》中成为一个领导人的原则之一是“一定要顾到他人的面子——保留他人的颜面”。平时的我总是以开玩笑的方式挖苦他人,殊不知在不同的场合会给他人造成困扰。曾在一家餐馆做兼职的时候,看到有一对情侣,男的不胜酒杯,但是在面对朋友的劝酒时总是表现的很自然淡定,不想让别人知道他不胜酒力,可是他的女朋友总是劝他不要再喝了,并对他的朋友同学说他不会喝酒,别灌他,这让男的觉得很没面子,毕竟还有不熟悉的外人在场,所以在那个女孩不断地劝说下终于发了脾气,好好地一次聚餐最后闹得不欢而散。这是因为这个女孩没有弄清楚男孩的性格脾气和说话的场合轻重而造成的后果。所以我一直谨记这个道理:一定要顾及他人的面子,即使是自己亲近的人。现在的自己也慢慢觉得会为人处事了,也学会了替他人着想。
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案例
1个回答2024-03-06 23:51
请问家长对目前这个案例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她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说还有什么可以修改的,听听他们的意见,然后再综合修改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
1个回答2023-05-06 01:15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

思考:
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四要素是与对方沟通的核心所在,对我们管理者来说,更是作用很大。

观察:把你所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事情原本的展现出来,要点是清楚表达结果,而不是加上自己的主观评判。

感受:看见发生事情后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需要: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

请求:希望能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1:这四要素如果我们运用得体,到位,对我们的沟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但这里面的注意事项是,在表达这四要素之前,应该保持倾听,只有认真倾听对方的话语,才能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观察,感受,对方的需要,及渴望改变的方面。

2:心理学中有“共情”一词,讲的就是感同身受,站在对方的角度聆听对方,感受对方,这样的沟通效果是最理想的。但很少人能做到与对方“共情”感受对方!

管理者更需如此,在与下属沟通时,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倾听,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即使在愤怒的下属也会被这种“爱的氛围”感动,因为这是打动,原因就是带有自己的道德判断,当对方描述某件事情时,我们用理性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评断,结果可想而知。所以,“共情”很难,放下批判很难,要求我们在沟通时试着去对方最好的方式!
非暴力沟通是什么?有什么用?
1个回答2023-02-07 14:19
“非暴力沟通”是一种沟通方式,也被称为“爱的语言”。它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希望达成的是:帮助我们在诚实和倾听的基础上与人联系。

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人沟通
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案例
1个回答2024-02-27 09:00
我是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也学习了有关教师技能方面的知识。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师应了解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有利于班集体和谐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也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热爱每一位学生,要创造良好的教育情境。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美德,也是教师的职责。再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需要,帮助学生抵御各种诱惑,让学生在心灵深处筑起自我心理防卫的功能体系。教师特别要注重在课后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一般可以一起参加什么活动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