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的走字怎么讲?
1个回答2023-11-06 04:59
译文:

宋朝的肃王和沈元用一起出使到北方,寄住在燕山的愍忠寺。看见一块唐朝遗留下来的石碑,文辞非常优美,共有三千多个字。元用平日记忆力就很强,於是将碑文抄下来,边走边朗诵,肃王一边听著一边走著好像不在意的样子。元用回到住宿的地方,想要夸耀自己的才能,就拿笔将文章默写下来,记不起来的就空著,一共缺了十四个字。肃王看了就拿笔将所有的缺字补齐,又将元用四、五个错误的地方修正,改完将笔放下,和别人谈论其他的事,一点点骄傲的脸色都没有。元用既惊讶又佩服。俗语说:「不要夸耀我能胜过别人,真正胜过我的人还很多呢!」由这个故事看来一点也不虚假啊!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写得是什么故事
1个回答2024-01-22 05:07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zhé),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bó)。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诗以“雪”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塞外风雪送客图。所写的雪景,既从大处落笔,又从细处着墨,为“送别”作了很好地衬托和铺垫,抒发出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岑参的字、号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03 15:39
岑参,字号不详
岑参的读音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1-09 18:52
cén shēn
求岑参简介
1个回答2024-05-18 09:30
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1-2] 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2] 。大历五年(770年)卒於成都。[3-5]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作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现存诗三百六十首。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风格与高适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有《岑参集》十卷,已佚。今有《岑嘉州集》七卷(或为八卷)行世。《全唐诗》编诗四卷。[6]
唐代诗人岑参的“参”,怎么发音
1个回答2022-10-07 09:15
岑参 cēn cān
岑参的参怎么读
1个回答2022-10-10 10:50
岑参的参这样读
如下:(普通话拼音读法)
岑(cén)参(cēn)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
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岑参名句
1个回答2023-02-16 10:38

一、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唐·岑参

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翻译:

弯弯的月儿爬上了凉州城头,城头的月儿升空照着全凉州。凉州方圆七里住着十万人家,这里的胡人半数懂得弹琵琶。动人的琵琶曲令人肝肠欲断,只觉得风声萧萧兮长夜漫漫。

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二、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扩展资料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是岑参在凉州节度使幕府做客时所作,凉州幕府中有许多诗人的老朋友,期间市场欢聚夜饮,乃作此诗。

诗中开头两句直白通俗却颇为优美:“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弯月徐徐上升,从城头升至高空,银光铺泻,将整个凉州城照耀成白银世界。诗人虽然未加修饰,但字里行间仿佛流露出塞外月夜的清景。

后两句换韵转而写凉州城内的情景:“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大笔淋漓地勾勒出凉州的气派风光,和浓郁的边塞风情。

岑参的主要事迹
1个回答2024-03-01 21:15
虽然岑参是以雄奇壮丽的边塞诗闻名于后世的,但他的非边塞题材的诗歌中也有写得非常不错的作品。岑参一生的诗歌创作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出塞时期与出塞前后。岑参一生有两次出塞的经历,第一次是去安西,第二次是去北庭;第一次去了两年,但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程中和武威城里度过的;而对于军旅生活真正的体验是在第二次出塞时,此次出塞他任职“判官”,职务较高,且与主帅封常清有较好的私交,所以待得比较久一些。但封常清自己却没有那么幸运,因兵败后又遭谗而于756年1月24日被李隆基杀掉了,同时被杀掉的还有另一个名将高仙芝——岑参第一次出塞时所在的幕府将军。在此之后岑参还在西北待了近1年,757年才随肃宗回长安。而在749年冬首次出塞之前,岑参有过隐居、游仕和做小官的经历,而751至754年两次出塞之间他也是“仕隐”于终南山,757年回京之后,累任右补阙、虢州长史、关西节度判官、祠部员外郞、剑南西川节度使僚属、嘉州刺史(后世以此称其“岑嘉州”),最后768年嘉州任期结束,朝廷就再出没有想起他了。他人生的最后几年也是过着无奈的隐居生活的。事实上他隐居的时间比他在边塞时间还要长。在出塞之前,他的诗的境界相对来说较为狭小。
岑参是什么派的诗人
1个回答2022-09-20 09:39
唐代边塞诗派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