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薪尝胆出自什么时期

卧胆尝薪卧薪尝胆找个成语组成对联
1个回答2024-01-26 16:27
最好的必须是:破釜沉舟

原因是两个都是有典故的,并且都很励志,
如下:
有一副励志对联, 主要就是以「项羽灭秦」和「勾践破吴」两件史事,
说明有志者, 事竟成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是主题,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是史事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是主题,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史事

......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秦军消灭六国, 独吞天下, 军力之强大可想而知。但项羽自幼立志复国(楚), 甚至希望取秦而代之。 他召集了以前楚国的遗民(江东父老)而组成军队, 几经转折, 最后背水与秦兵死战。 项羽破釜沉舟, 表明了「有进无退」的决心, 结果军心大振, 上下一心, 於钜鹿一战全歼秦军二十万。 其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建都彭城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 应该不用细说了吧?
主要就是说越国本已亡国, 但凭著勾践等君臣忍辱负重、从大处著想, 结果非但越国得以保全, 还在最后一雪前耻, 反灭了吴国。「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越国臣民的坚忍得到最终的成果。
知错能改, 比只懂批评而毫无建树的人有用
卧薪尝胆中的“卧薪”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4-02-04 14:55
卧:睡的意思
薪:柴草的意思
胆:苦胆的意思
卧薪”指睡觉在柴草上。
尝胆”指每天品尝苦胆以告诫自己不要忘记耻辱。
卧薪尝胆原指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为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卧薪尝胆》是一个()故事,讲的是( )和( )的故事。薪的意思是( )’胆的意思( )。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
1个回答2024-01-23 05:10
《卧薪尝胆》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吴王夫差 )和(越王勾践 )的故事。薪的意思是(柴草 )’胆的意思( 苦胆)。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成语比喻(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
卧薪尝胆意思是什么 卧薪尝胆故事
1个回答2023-12-01 01:46
1、意思: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形容人刻苦自励,立志为国家报仇雪耻。

2、卧薪尝胆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3、译文: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让自己的身体劳累,让自己焦虑的思索,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
卧薪尝胆是什么胆
3个回答2023-12-08 09:22
“卧薪尝胆”的“胆”是动物的苦胆。
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
越王勾践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形容刻苦自励,立志雪耻图强。
什么是卧薪尝胆?
1个回答2022-12-24 04:25
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立志报仇。据说他睡觉睡在柴草上头,吃饭、睡觉前都要尝一尝苦胆,策励自己不忘耻辱。经过长期准备,终于打败了吴国。
卧薪尝胆的意思是什么
1个回答2022-09-29 02:45
卧薪尝胆 (wò xīn cháng dǎn)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
4个回答2022-07-17 05:20
【成语】: 卧薪尝胆
【拼音】: wò xīn cháng dǎn
【解释】: 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卧薪尝胆的意思?
3个回答2023-04-02 04:27
睡觉睡在草棚里,每吃一口饭就尝一口胆汁,形容不怕坚辛困苦,立志发奋图强。
名人名家谈“读书”
1个回答2024-06-21 07:50
 读书是未知世界的“入场券”

  读好书是一种乐趣,一种与古今中外的伟人、名人讨论的方式;一封出席各种体验、各种生活的邀请信;一张迈进科学宫殿和未知世界的入场券;一股改造自己、丰富自己的强大力量。

  对我来说,三日不读书,则头脑麻木。有人不解:读书要费那么大的劲,又发不了财,读它做什么?那是他不能体会读书带来的巨大乐趣。只有当读书不是为了升官,不是为了发财,甚至不是为了学业,你才能深刻体味到这种乐趣。这种乐趣让我至今读书不倦,而且兴趣越来越浓。

  ——中科院院士王梓坤    现代人对阅读要心存尊敬

  文字阅读的快乐是不能替代的。阅读需要想象力,书应该慢慢读,需要用心去感受。现代人恰恰对感受毫无耐心,往往只关心结果。

  有人说,现代化的生活会使人们阅读的兴趣降低,我觉得,其实这是对阅读的尊敬程度不够。如果你乘国际航班,就能看到许多外国人在安静地看书。我在很多发达国家也看到,人们仍然保持着阅读的习惯。

  我觉得不少国人应该检讨一下,买很多东西——比如生活用品甚至奢侈品时毫不犹豫,却没有买书看书的愿望,这是很不好的。

  ——中国作协副主席王安忆    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

  以前,大家总爱说“学以致用”。但为什么学了都一定要用,一定要有立竿见影的成效呢?其实,我们对待阅读不要太功利,很自然、很平静地来阅读吧。当你进入到这个境界,阅读就会为你展开一个新的天地。

  我也不大主张大家去赶阅读的时髦。倒不是一味地排斥畅销书,而是要对所谓的“时尚阅读”保持警惕。与其跟风,不如找几本符合自己性情爱好的、真正启发人思考的书来读,可能更有收获。

  今天,年轻人工作的压力很大,各方面的诱惑也很多,更需要保持心灵的一块净土。哪怕是每天读一篇文章,读一首诗,或者读几句话也行,只要养成习惯,阅读就会成为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子善    懂得拒绝才有真正的阅读

  人生有种种享受,读书是其中之一。读书的快乐,一在求知欲的满足,二在与活在书中的灵魂交流,三在自身精神的丰富和生长。

  读书是有品位的。所谓品位,就是能够通过阅读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世上真正的好书,都应该能够发生这样的作用,而不只是向你提供信息或者消遣。

  也许没有一个时代拥有像今天这样多的出版物,然而,很可能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阅读得少。在这样的时代,一个人必须懂得拒绝和排除,才能够进入真正的阅读。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国平   像呼吸空气般去读书

  古人说:一日不读书,心源如废井。我也是这种感觉。读书应该是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过去中国人见面经常打招呼说:“吃了吗?”将来我希望人们见面时都打招呼说:“读了吗?”

  以前我们那个时代,到处找书去读。现如今书多了,但“读什么”却成了一个问题,难题是要筛选信息,淘汰信息。选择“正经书”的能力从何而来呢?就是读经典著作。建立了平衡的知识结构,才能“风吹不昏,沙打不迷”。

  经典该怎么读?第一,要相信前人的话,不要总是怀疑前人。第二,要读你专业所需。第三,适当地读一点热门书,对完善知识结构有好处。

  ——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   不能只给孩子读工具书

  世界少儿读物联盟有句话叫“阅读的人,他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对阅读习惯的培养,应该从小开始。如今儿童阅读量的减少令人担忧。

  现在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书很功利,觉得看作文书的效果明显,就只让孩子读作文书,这不是阅读。其实,作文书仅仅是工具书,它只教给孩子“切”蛋糕,而阅读就像“做”蛋糕,适当读点闲书,对孩子的认知能力、写作能力都有很大帮助。

  快餐式的、通俗的、艺术低下的少儿读物在市场上时有风行。儿童的内心仿佛一个容器,如果先装进完整优质的东西,以后哪怕有些杂芜,也不过是增加了多样性;而如果一开始放进去的就是趣味低下的碎片和杂芜,那就不仅影响审美趣味,优秀的东西也很难装进去了。

  ——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