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拓片

为什么北魏拓跋宏改名为元宏而不再姓拓跋了?
1个回答2023-01-20 08:05
当时拓跋宏为了推行改革,让鲜卑文化和汉文化进行融合,就先把自己的姓改成了汉姓,以示自己对文化融合的决心。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发生什么事件
1个回答2024-03-05 12:09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467-499)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国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对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北魏九公主拓跋迪是我的。
5个回答2023-04-28 23:01
北魏九公主拓跋迪是我的的是你的是你的吧,也没有人跟你抢呀,你说是你的就是你的呀,我们也不会去争,不会去要。
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元宏还是拓跋宏
3个回答2022-09-25 19:07
北魏孝文帝,在孝文帝改革前,叫拓跋宏,改革后就叫元宏。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把鲜卑姓改成汉姓,拓跋姓对应的是元姓,所以在改革前他叫拓跋宏,改革后叫元宏。拓跋元宏这种称呼是没有的。
北魏孝文帝叫拓跋元宏还是拓跋宏
1个回答2022-11-15 05:50
北魏孝文帝,在孝文帝改革前,叫拓跋宏,改革后就叫元宏。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之一就是把鲜卑姓改成汉姓,拓跋姓对应的是元姓,所以在改革前他叫拓跋宏,改革后叫元宏。拓跋元宏这种称呼是没有的。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散文可参考的书目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2-21 09:36
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即位时仅5岁,公元490年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公元495年(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从平城迁...9795
北魏孝文帝与拓跋浚的关系?
3个回答2022-12-03 18:39
北魏孝文帝名字叫拓跋宏,是拓跋濬(jun)的孙子,被嫡祖母,也就是拓跋濬的皇后冯氏抚养长大。
北魏开国皇帝拓拔珪的舅舅是谁
2个回答2024-01-03 22:10
贺讷 

前秦征服长城以北后,通过扶植两大匈奴部族(刘卫辰、刘库仁),压制各大鲜卑部族(以拓跋、贺兰为代表),在长城以北建立了刘库仁主管黄河以东、刘卫辰主管黄河以西的新秩序。
    因为刘库仁、刘卫辰在长城以北的统治地位,是前秦帝国支持下建立的。所以随着前秦帝国的瓦解,他们的这种统治地位自然无法维持了。于是整个长城以北遂开始构建新的权力秩序了。
   北魏的建立,怎么看也与从前东晋帝国的建立非常相似。以司马睿的实力,根本不足以建立一个帝国。只是当地各大豪门贵族基于自己的利益,就把他推上皇位。以拓跋珪的实力,也根本不足以建立一个帝国,只是当地各大豪门贵族基于自己的利益,就把他推上了王位。
    司马睿能成为东晋开国皇帝,主要是因为得到了王导为代表的力量支持。王导为什么会支持司马睿当皇帝呢?首先是因为王导自己不具备当皇帝的实力,其次是因为让司马睿当皇帝最符合王导的利益。所以他就联合其它实力派把司马睿推上了皇位。
  
  拓拔珪能成为北魏开国皇帝,主要是得到了他舅舅贺讷的支持。贺讷为什么会支持拓跋珪当代王呢?据史书上说,是因为贺讷忠于拓跋氏,但真实的原因呢?显然是因为这最符合贺讷的利益。
   贺氏家族内部,并没有一个强势的首领。这从贺讷、贺染干各念一本经可以看出来。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贺讷敢抛开拓跋珪称王,那不要说无法让整个鲜卑部族信服了,就是贺氏家族也会有人不服他的。既然如此,贺讷自然不敢抛开拓跋珪称王了。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贺讷无力称王。也不意味着他必须得拥立拓跋珪称王啊!说这种话的人也许忘了,贺氏家族在长城以北地区并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所以贺讷不拥立拓跋珪称王,那他自然无力阻止别人拥立其它拓跋家族成员当皇帝。这从后来拓跋窟咄被其它实力派拥立为代王可以看出来。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贺讷拥立拓跋珪当代王。那他就有首议之功,他也会有亲近地位(因为他是拓跋珪的舅舅),如果别人拥立了其它拓跋家族成员,那他就会丧失首议之功,也会丧失了这种亲近的地位。从这层意义上,拥立拓跋珪当代王,显然最符合贺讷的利益。
    司马睿能成为东晋开国皇帝。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是司马家族的重要成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当皇帝符合王导为代表的豪门贵族利益。拓跋珪能成为北魏开国皇帝,主要因为他是拓跋家族的重要成员,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称王,符合贺讷为代表的豪门贵族利益。
  
  最初的拥立拓拔珪的人,都也不是出于什么忠心。而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利害盘算。就如最初拥立司马睿的人,也绝不是出于什么忠心;都主要是基于自己的利害盘算一样。
  
  最初支持拓跋珪登上王位的贺讷,后来也是在拓跋珪与慕容麟的军事打击下,才真正臣服拓跋珪的。长孙蒿最初是打算支持拓跋渥的,在别人的劝说下才决定支持拓跋珪的。穆崇曾阴谋与拓跋仪造拓拔珪的反;莫题在拓跋珪受到拓跋窟咄威胁时,竟然一度想支持拓跋窟咄;叔孙普在拓跋珪受到拓跋窟咄威胁时,竟然抛下拓跋珪投降刘卫辰了。这些在北魏建国时,举足轻重的人尚且如此,其它就更可想而知了。
    如果拓跋珪指望人们的忠心,那他恐怕不死,也早就变成傀儡了。
    因为司马家族在江南的实力非常有限。所以司马睿虽然当了皇帝,却也无力制约那些实力巨大的豪门贵族。
    拓跋珪能成为货真价实的代王,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拓跋家族是长城以北最具实力的家族。因为拓跋家族衰弱的最主要原因,是前秦帝国外力介入的造成的。所以随着前秦帝国的瓦解,拓跋家族自然开始复兴了。面对复兴的拓跋家族,其它豪门贵族自然渐渐无力与之分庭抗礼了。
  
  在参合陂之役时,拓跋家族已控制北魏的军事主力。“珪使陈留公虔将五万骑屯河东,东平公仪将十万骑屯河北,略阳公遵将七万骑塞燕军之南。”从这段话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当时北魏的军事权力已被拓跋家族掌握了。在这种背景下,拓跋珪自然可以很容易的利用皇族力量削弱那些试图与自己分庭抗礼的实力派。
    对于拓跋家族这种扩张权势的行为,自然引起了人们的不满,最典型的事,就是贺赖卢(贺讷的弟弟)认为自己是拓跋珪的舅舅,所以不想让拓跋仪指挥自己。但他依然无法阻止拓跋家族成员凌驾于自己之上的事实。
    拓跋珪之所以能打击、杀戮其它贵族代表,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可以利用自己家族的力量。当然了,拓跋家族的主要成员,最后也都受到了拓跋珪的打击,在参合陂之役时作为大军统帅的拓跋遵、拓跋仪,都被拓跋珪杀掉了。
   司马睿在当皇帝后,就开始打击曾拥立自己的王导等人。但司马睿在这个过程中失败了。
    拓跋珪在地位稳定后,也开始打击那些曾拥立自己的豪门贵族。在这种背景下,贺讷就被拓跋珪打得一败再败,最后只有乖乖听命于拓跋珪。当然那些敢对拓跋珪有三心二意的人,都也先后被拓跋珪借机杀掉了。拓跋珪残杀开国功臣的原因,人们常认为是他吃长生不老药吃疯了,但最主要的原因却显然是他在扩张皇权。
    年轻气盛的晋明帝,也就是司马睿的儿子;最喜欢看《韩非子》一类的书;而拓跋珪的属下也向拓跋珪进献《韩非子》之类的书。而《韩非子》之类的书,主要就是告诉皇帝应该如何加强皇权的。
礼物的意义
1个回答2024-05-30 14:06
“我打算把这三本《珍藏童年》送给三名写了许多篇好文章的同学……叶玉衡、黄思琪和李欣颖。”老师向全班宣布。



当我走向老师接受礼物的那一刻,我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自豪啊!我用那因兴奋而颤抖的双手接过那本书,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入书包。



回到家里,我立刻拿出《珍藏童年》来阅读。原来作者余晓松是我们菩提学校的校友呢。我觉得他写的文章内容生动,题材广泛,令我百读不厌。看完后,我把它收在书橱里,有空时,就把它拿出来读。至今,我不知把整本书看了多少遍!我最喜欢《壁虎与佛珠》这一篇文章,因为它的故事情节不但有趣动人,也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的善与恶。



每当我翻开《珍藏童年》时,我就会想起那是华文老师为了奖励我们认真学习华文,以及培养我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而送给我们的。她是多么用心良苦啊!《珍藏童年》在我所得到的礼物中,当然是最有意义,最值得收藏的一件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