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杜氏旅游

昌吉回族自治州的旅游
1个回答2024-05-23 06:20

昌吉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高山湖泊天池岩皮烂、有始建于汉代的西域历史名城北庭都护府遗址、有距今3000年历史的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原始生殖崇拜岩画、有恐龙化握答石发掘地、古森林化石群及鸣沙山、原始胡杨林等人文和自然奇观。截至2013年,昌吉州建成国家A级景区26家,旅游星级宾馆31家,星级农家乐126家,工业旅游示范点7家,旅游购物街5家。
北庭故城遗址
在吉木萨尔县城北12公里处。千载春秋逝去,百遭战火烬冷,北庭故城的雄风,在宏大的遗址上,仍然可以想见。
铁瓦寺遗址
位于阜康市瑶池哈萨克族自治乡境内,遗址位于天池西北岸700米处,是为纪念元代长春真人丘处机而建的道教寺院。现建筑全毁,粗漏建筑特征不详。从残存遗迹看,原规模长45米,宽45米面积2025米2。
博格达峰
博格达峰位于阜康市境内,与乌鲁木齐直线距约60千米,西北与阜康市直线距约49千米,有柏油路面可通至天池,海拔5445米。峰区主要开展登山、科考、探险等活动,也有些游客喜欢穿越达坂,做翻越天山的考察活动。

昌吉人最多的地方
1个回答2024-05-09 07:49

昌吉人最多的地方大概是高山湖泊天池这类著名景点。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曾是古代“丝绸之路”新北道通往中亚、欧洲的必经之路,自古为西域咽喉、北疆屏障,是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疆铁路、312国道、216国道、115省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贯穿全境。同时,昌吉州还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试点城市。

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有野生植物1000余种,分属3个植物门、70余科、400余属植物。其中,属昌吉州特产的野生植物有40余种富含油脂、开发潜力较大的野生植物90余种,已开发利用的野生植物70余种。

昌吉州特产的野生植物指在昌吉地区分布较广、产量较高、利用率较大,或昌吉地区特有的野生植物种类,共40余种。其中分布面积较广的有雪岭云杉、天山雪莲等,特有种类有阜康阿魏、准噶尔锦鸡儿、羊肚菌等。

古代杜氏名人都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3-27 13:59
唐代的杜如晦(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判)
杜审言(文章四友之一)
诗圣杜甫
诗人杜牧、杜荀鹤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古代杜氏名将
1个回答2024-05-17 22:13
杜甫
杜牧
杜黄裳
杜 兼
杜 亚
杜之松
杜 诵
杜 頠
杜荀鹤
杜 淹
杜易简
杜审言
杜生者
杜鸿渐
杜 夔
杜 预
杜正伦
杜如晦

这些都是名人,哪些是名将不太清楚…
杜氏的古代名人
1个回答2024-05-02 01:36
在中国历史上,杜氏曾孕育出许多杰出人物。
东汉时期的杜诗,任南阳太守,曾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又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著名的两位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官至大司空,在学术方面因博洽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之人称其为“小学之宗”;杜密,在任太山太守、北海相时,以惩治为恶的宦官子弟而闻名,后官至太仆,被太学生称为“天下良辅”。
唐代,杜氏更是人才济济,仅任宰相者即有11人,其中,杜如晦在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意制度,时人合称“房杜”;杜佑既是宰相,又是史学家。还有诗人杜审言、杜荀鹤,文学家杜牧等,而最著名的杜姓人物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甫曾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他的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被称为“诗史”;杜牧,是唐代的又一著名文学家,由于他稍晚于杜甫,故被称为“小杜”。
关于去南昌旅游的那些事
1个回答2024-02-16 21:34
南昌的炒粉和瓦罐汤,口味其实都差不多。不过还是建议你去正规的地方去,干净,如果非要推荐一个地方,那你就去南昌绳经塔,那附近有很多汤店。至于安全的旅馆,基本上正规的宾馆都是比较安全滴,不知道你说的多少才算实惠,一般大学学校附近的小型宾馆比较便宜50左右。还有你可以在网上团购酒店,一般要80以上,不过你要看清楚地方,交通方便与否。其实你直接过来找那种全国连锁的酒店,也不是很贵150左右。
南昌之旅。
1个回答2024-03-06 16:10
南昌就是吃辣的。。。青山湖那边离滕王阁不是很远,可以去看看,要说南昌有什么好玩的,还真找不到。。。小吃很多,特色就是楼上几位说的粉咯,鄱阳湖狮子头、黎蒿炒腊肉这些南昌特色菜你可能吃不惯。。。要看你对什么感兴趣吧 你试试应该不错的
新昌竺氏来历?
1个回答2024-03-17 04:17

出自竹姓,以国名为氏,后改为竺生。夏、商、周三代有孤竹国,到了春秋时,其国君之子伯夷、叔齐之后以国名为姓,称竹氏。至汉代,有枞阳人竹晏,因避仇人而改为竺姓,其后沿用不改。

杜受田的杜氏文化
1个回答2024-03-17 11:25

以杜受田为代表的杜氏家族明清两代科甲鼎盛,封疆大吏、天下直臣、文坛旗帜人才辈出。杜家明清两朝中秀才347人,中进士12人,入翰林6人,还有举人8人,文官知县以上、武将千户以上的有39名,以“一门十二进士”“父子兄弟伯侄六翰林”“四代为相”“满门皆清官”而闻名华夏的杜家,家世显赫,久有“书香官宦门第,进士多人之家”的美誉,在历史的长河中600多年长盛不衰,乃历史一大奇迹。杜氏家族之所以打破了“盛不过三代”的常俗,其根源就是杜氏文化。
杜氏文化第一要义是“正心”,心正则人正,人正才能事正。只有修身才能推至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成为一个品德高尚、智慧源醇,能够承家报国的人。第八世江西布政使杜诗,一生持正心之道,扬善除恶,襟怀坦荡,刚正不阿。冒被罢官之险,坚决抵制在江西为宦官魏忠贤立生祠。被罢官回乡之途,路经惠民县,恰逢被魏忠贤迫害致死的“六君子”之一袁化中灵柩回乡,他不畏权势,坚持前去祭奠。杜诗嫡孙杜漺承扬先人遗志,他勤政爱民,公正执法,因河道不治,直言上书,陈治河方略,亲临河患堤防监督河务,当地百姓将这段堤防名为“杜公堤”。漺之嫡孙杜鼒,一身正气,担任上思州知州时,用自己的俸禄购买麦种,劝民种麦,百姓将这种小麦称之为“杜公麦”。
杜氏文化的精髓是教育。道光七年(1827 年),三朝元老,任礼部侍郎的杜受田的父亲杜堮,著成杜氏家族的教育专著——《述训》。提倡“学优则仕,不优则不仕,优亦不必仕也”,“官可以不做,书不可不读”,“不患无位,患所以立”的崇高人生目标。所以读书,是要“因此求其心源,而得其施于家国天下之道”,增长“化民成俗,尽职报国”的才干和品行。同时,教育人们,要坚持“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超前意识,不但自己终身学习,而且教育子女终身不至。正是这些先进教育理念,可行的教育实践,支撑着杜氏家族,代代英才辈出的辉煌局面。《述训》四十八则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教育典籍中永远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杜氏文化培养的代表人物是杜受田。杜受田一生品端学粹,正色立朝,忠孝两全,爱国恤民,廉洁勤政,恪尽职守,鞠躬尽瘁。修复开发杜受田故居,就是要宣传杜氏一门清官,把这里打造成领导干部培训基地;就是要弘扬杜氏文化教育思想,把这里打造成青少年教育基地;就是要提倡杜氏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示范基地。
“不染似莲花,经世何妨出世。真空如水月,禅机即是文机。”杜家私塾的这副对联揭示了无穷的哲学和辩证法。杜受田故居高品位的文化氛围给人灵魂的熏陶是第一位的。

昌吉的亲密爱人·
1个回答2024-03-26 08:31
拍的很给力喔~
我就是在那里拍的,
价格可以,给的东西也不会叫你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