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伐檀全文注音

《伐檀》中重复“伐檀”“伐辐”“伐轮”意在表现________
1个回答2022-12-30 05:35
奴隶们劳动的辛劳。解析:见一楼
魏风伐檀的全文翻译
1个回答2022-10-17 12:31
檀的全文翻译
坎坎伐檀兮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03-24 05:55
坎坎——象声词,砍树的声音。伐——砍,檀——檀树,泛指树木,兮——语气助词,无语意。大概就是
咔嚓咔嚓的砍树
的意思。
关于诗经中的<伐檀>
4个回答2022-04-14 17:45
其实"伐檀"伐辐""伐轮"\"县貆""县特""县鹑"\"不素餐""不素食""不素飧"意思相差无几,只不过是简单的重复.
<诗经>中的诗就是古代的歌曲.所以都是一个曲调反复吟哦的.
诗经伐檀的翻译
2个回答2022-08-15 16:41
砍伐檀树叮叮当当,把它放在河岸上,河水清清泛起皱纹。你们既不播种田又不收割,为什么拿走三百亩的庄稼?一年到头不打猎,为什么院子里挂满獾猪?那些“君子”呀,可不白吃饭哪!
砍伐车辐叮叮当当,把它放在河边上。河水清清不见波澜。你们既不播种田又不收割,为什么拿走三百亩的庄稼?一年到头不打猎,为什么院子里挂满獾猪?那些“君子”呀,可不白吃饭哪!
砍伐车轮叮叮当当,把它放在河边上。河水清清旋起波纹。你们既不播种田又不收割,为什么拿走三百亩的庄稼?一年到头不打猎,为什么院子里挂满獾猪?那些“君子”呀,可不白吃饭哪!
急求诗经 魏风中 伐檀的赏析!
1个回答2022-08-27 19:19
我不怎么了解
坎坎伐檀兮 的下一句是?
2个回答2023-01-08 13:30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不劳而获——读《诗经·伐檀》
1个回答2023-12-19 14:15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汉书·朱云传》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如今朝廷大臣,对上不能匡扶君主;对下不能有益于百姓。都是尸位素餐之人。由此,“尸位素餐”成语流传至今,喻指空占着职位而不做事,白吃饭。而“素餐”一词的起源更早,应追溯于《诗经》。

唱咏民歌的主人公是一些辛勤的伐木之人,“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他们一边劳作,依和着一起一落的斧头唱歌。这与前一首的《十亩之间》基调不同,《十》是闲适的以苦为乐的劳动之歌,而这首却体会不出任何乐趣。关键区别在于主动和被动。“伐檀”、“伐辐”与“伐轮”,用来做车轮的。那时像他们这些底层劳动者是没有资格坐车的,只有贵族才可以安心享受。制作和享用之间就存在了极大的不平等了。因此,不满之情在伐檀声中渐渐升级。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稼为耕种,穑为收割。“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狩为冬猎,猎为夜里打猎。稼穑狩猎,四个动词前,很肯定地冠之以“不”,强调这四种行为丝毫不会出现,那个时代,重视农耕,崇尚武德,而这二者都并非轻易所得,必须要付出很多辛苦,方可收获,而这些人根本没有染指,却可以收获大量粮食,却可以得到丰厚的猎物,他们的生活可以有粮食,有肉吃,过得美滋美味。为何会这样呢?接下来就是质问,也是反问,因为他们的幸福是建立在穷苦劳动人的血汗之上。

地位和贫富差距悬殊,不平之气自然就升腾,这一点也不意外,心有愤懑,但人们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劳作,怎能没有无奈呢?

在等级不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从降生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士族与庶族有着天然的沟壑,尽管你有天大的不满和委屈,也无法跨越。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何为“君子”?《论语》中多次将“君子”与“小人”对比,坦坦荡荡,品德高尚可谓君子,而如此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之人可以吗?终于,不平、愤懑爆发成直接的质问了。

而那些“君子”整日高高在上,无视他人辛劳,无动于衷,又理所当然,他们又常常自诩清流,都是在自欺欺人,最终会被自己的懒惰自大害死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律。

当然掌权者不一定都必须要事必躬亲,但是必须心中有人,心中忧民,在其位,谋其职,也要认真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仰不负天,俯不负民,如此才可以“不覆舟”。“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七品芝麻官的经典话语时刻敲打着古今大小官吏,《诗经•伐檀》也为那些懒政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警钟长鸣。

不劳而获终可耻!
点檀香时要注意什么
1个回答2022-09-09 03:39
不要晚上点,容易失眠
《礼记·檀弓》注音
1个回答2024-01-23 17:48

【原文】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翻译】  

孔子路过泰山脚下,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得很悲伤。孔子扶着车前的横木听妇人的哭声,让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您这样哭,实在像连着有了几件伤心事似的。”(妇人)就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又死在了老虎口中!”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孔子说:“年轻人要记住这件事,苛刻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啊!”


【原文】

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2)。有饿者蒙袂辑屦(3),贸贸然来(4)。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5)!”何施而得斯于民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6),终不食而死。曾子闻之,曰:“微与(7)!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译文】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有个饥饿的人用袖子蒙着脸,无力地拖着脚步,莽撞地走来。黔敖左手端着吃食,右手端着汤,说道:“喂!来吃吧!”那个饥民扬眉抬眼看着他,说:“我就是不愿吃嗟来之食,才落地这个地步!”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终于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该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则可以去吃。”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