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春江花月夜

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这首诗全部?
1个回答2023-05-15 08:48
是琵琶行吧。
白居易的《忆江南》内容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3-12 04:56

《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赏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

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

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白居易的忆江南是诗还是词
1个回答2022-11-13 14:25
词,忆江南是词牌名。
夜雪白居易
1个回答2024-02-12 20:17
1.雪本是无声无息,无嗅无味的,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等方面加以分别。而白居易的这首《夜雪》,从选题来看,本身就很新颖,描写夜间的雪,使人的视觉也完全失去作用。所以他用的是一种侧面烘托手法表现的夜间大雪。

2.首先,诗人通过一个“冷”字,不仅点出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只有雪大才能令空气也变得寒冷。这里不仅空气寒冷,而是已感衾冷,可见雪落时间已久。其次,“复见窗户明”一句从视觉角度说明了夜雪之大。夜深却见窗明,正是深厚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的光亮。最后两句则从听觉角度表现雪大。只有厚厚的积雪才能将竹枝折断。
夜雪白居易
1个回答2024-02-12 23:11
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译文: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
白居易长恨歌中,春从春游夜专夜怎么理解?
1个回答2024-03-19 11:37

白居易长恨歌中,春从春游夜专夜的理解: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专寝。 【诗句】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承欢侍宴没有空闲的时候。春天一起出游,夜夜与君王专寝。 讲的是杨玉环“新承恩泽”,并且是唐玄宗的专宠,被宠的程度,简直就是形影不离。 出自:长恨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忆江南词三首白居易图片
1个回答2024-02-17 06:05

《忆江南词三首》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回江水绿如蓝。能答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白居易写的暮江吟在作品介绍是什么?
1个回答2022-12-22 10:05
这个不知道。
白居易《夜雪》
1个回答2022-05-20 01:16
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可以感知到作者是一个孤寂和着愁绪的人

用:
已讶衾枕冷- 触觉
复见窗户明- 视觉
时闻折竹声- 听觉
共同感受雪夜的彻夜辗转难眠。

折竹:表示积雪之厚重。

作者似有孤寂和忧愁的感觉。
夜雪 白居易 的意思
2个回答2022-05-22 07:42
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在大自然众多的景物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冰清玉洁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 。在卷帙浩繁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 夜雪》,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
这首诗新颖别致,立意不俗。咏雪诗中写夜雪的不多,因为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 ,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富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跳出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窠臼,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再现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雪的存在,而且暗示雪大,因为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 ,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 ,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足见落雪已多时 。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见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 ,从而说明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表明雪下得大、积得深,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以上全用侧面烘托 ,句句写人,却处处见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转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减。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 ,托出“重”字 ,别有情致 。“折竹声”于“ 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表明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传达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独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体现白居易诗歌一贯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