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例子

换位思考的例子有什么?
1个回答2024-01-25 15:55

1、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的。”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2、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3、一对夫妇坐车去游山,半途中下车。听说后来车上其余的乘客没有走多远,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结果全部丧命。女人说:咱们真幸运,下车下的及时。男人说:不,是由于咱们的下车,车子停留,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然,就不会在哪个时刻恰巧经过山崩的地点了。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

如果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4、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

5、过去有一个农民在田间劳动,感到非常辛苦,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天,感到更是苦不堪言。他每天去田里劳动都要经过一座庙,看到一个和尚经常坐在山门前的一株大树树阴下,悠然地摇着芭蕉扇纳凉,他很羡慕这个和尚的舒服生活。一天他告诉妻子,想到庙里做和尚。

他妻子很聪明,没有强烈反对,只说:“出家做和尚是一件大事,去了就不会回来了,平时我做织布等家务事较多,我明天开始和你一起到田间劳动,一方面向你学些没有做过的农活,另外及早把当前重要农活做完了,可以让你早些到庙里去。”

从此,两人早上同出,晚上同归,为不耽误时间,中午妻子提早回家做了饭菜送到田头,在庙前的树荫下两人同吃。时间过得很快,田里的主要农活也完成了,择了吉日,妻子帮他把贴身穿的衣服洗洗补补,打个小包,亲自送他到庙里,并说明了来意。

庙里的和尚听了非常诧异,说:“我看到你俩,早同出,晚同归,中午饭菜送到田头来同吃。家事,有商有量;讲话,有说有笑,恩恩爱爱。我看到你们生活过得这样幸福,羡慕得我已经下决心还俗了,你反而来做和尚?”

这则故事不仅表现农民的妻子聪明贤惠,还有一个换位思考的道理在里面。换位思考,是自我学习的好方法。也就是与人处事,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全面考虑问题,这样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可防止主观片面;对人要求就不会苛求,容易产生宽容态度;对自已能将心比心,做到知足常乐。



6、儿子打完仗回到国内,从旧金山给父母打了一个电话,“爸爸,妈妈,我要回家了。但我想请你们帮我一个忙,我要带我的一位朋友回来。”

“当然可以。”父母回答道,“我们见到他会很高兴的。”

“有些事情必须告诉你们,”儿子继续说,“他在战斗上受了重伤:他踩着了一个地雷,失去了一 只胳膊和一条腿。他无处可去,我希望他能来我们家和我们一起生活。”

“我很遗憾地听到这件事,孩子,也许我们可以帮他另找一个地方住下。”

“不,我希望他和我们住在一起。”儿子坚持。“孩子,”父亲说,“你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这样一个残疾人将会给我们带来沉重的负担,我们不能让这种事干扰我们的生活。我想你还是快点回家来,把这个人给忘掉,他自己会找到活路的。”

就在这个时候,儿子挂上了电话。

父母再也没有得到他们儿子的消息。然而过了几天后,接到旧金山警察局打来的一个电话,被告知,他们的儿子从高楼上坠地而死,警察局认为是自杀。

悲痛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陈尸间里,他们惊愕地发现,他们的儿子只有一只胳膊和一条腿。

生活中换位思考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1-22 12:16

生活中换位思考的例子:拿破仑的故事

        拿破仑·希尔是世界著名的励志成功大师。有一年,他需要聘请一位秘书,于是在几家报刊上登载了一则广告。结果应聘的信件如雪片般飞来。但这些信件大都如出一辙,比如他们的第一句话几乎是一样的:“我看到您在报纸上的招聘秘书的广告,我希望可以应征到这个职位,我今年某某岁,毕业于某某学校,我如果能荣幸被您选中,一定兢兢业业。” 拿破仑·希尔对此很失望,正琢磨着是否放弃这次招聘计划时,一封信件姗姗来迟,让拿破仑·希尔一下子惊喜不已,认定秘书人选非她莫属。

        她的信是这样写的:“敬启者:您所刊登的广告一定会引来成百乃至上千封求职信,而我相信您的工作一定特别繁忙,根本没有足够时间来认真阅读。因此,您只需轻轻拨一下这个电话,我很乐意过来帮助您整理信件,以节省您宝贵的时间。您丝毫不必怀疑我的工作能力与质量,因为我已经有十五年的秘书工作经验。”

       后来,拿破仑·希尔说:“懂得换位思考,能真正站在他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并能切实帮助他人解决问题,这个世界就是你的。”

关于换位思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1-28 05:13

换位思考的名人事例:

1、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想过举一一个例子: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2、山姆·沃尔顿

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在这次萧条中,有90%的中小型企业都倒闭了,一个名叫山姆·沃尔顿的开的齿轮厂也近乎倒闭。于是克林顿卖了自己家里的东西,买了很多邮票,在向朋友寄信的时候,也在心里附上两美元,作为回信的邮票钱。

每个人都被感动了,他们回想了山姆·沃尔顿平日的种种好处和善举。这之后,山姆·沃尔顿就收到了很多订单,还有朋友来信说想要给他投资,一起做点什么,山姆·沃尔顿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

换位思考的例子有哪些?
1个回答2024-01-20 14:41

换位思考的例子有:美国著名企业家克林顿的故事、柏拉图和他的三个弟子的故事、著名励志大师拿破仑的故事等。

其中,柏拉图和他的三个弟子的故事讲的是:柏拉图的三个弟子曾经向老师求教,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

柏拉图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带徒弟们来到一片麦田,让他们在麦田中行走的时候,每人选摘一支最大的麦穗,不能走回头路,而且只能摘一支。

三个弟子中的第一个弟子还没走几步就摘了自认为是最大的麦穗,结果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第二个弟子一直是左顾右盼,东挑西捡,一直到了终点才发现,前面几个最大的麦穗已经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前两位教训,当他走了路程的1/3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麦穗,再走1/3时验证是否正确,等到最后1/3时,他选择了属于大类中的一支美丽的麦穗。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其实更应该学会思考,学会换位思考。

当我们手握麦穗在麦田里寻找下一个更大的麦穗时,难道我们不也是别在手中的麦穗?我们也被某个人攥在手里,站在麦陇上,左顾右盼,那双寻找幸福的眼睛,迷失在一片金黄之中,唯恐自己失去了最大的麦穗,到最后,只有仓促采摘,而得不到真正的幸福。

相关内容

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与人之间要互相理解,信任,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础——互相宽容,理解,多去站在别人的角度上思考。

换位思考事例
1个回答2024-01-22 10:13
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他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换位法的例子
1个回答2024-02-13 00:05

如下

1、妻子正在厨房炒菜。

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的。”

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2、一头猪、一只绵羊和一头奶牛,被牧人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天,牧人将猪从畜栏里捉了出去,只听猪大声号叫,强烈地反抗。绵羊和奶牛讨厌它的嚎叫,于是抱怨道:“我们经常被牧人捉去,都没像你这样大呼小叫的。”

猪听了回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分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啊!”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是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的。因此,对他人的失意、挫折和伤痛,我们应进行换位思考,以一颗宽容的心去了解,关心他人。

3、一对夫妇坐车去游山,半途中下车。听说后来车上其余的乘客没有走多远,就遇到了小山崩塌,结果全部丧命。女人说:咱们真幸运,下车下的及时。男人说:不,是由于咱们的下车,车子停留,耽误了他们的行程。不然,就不会在哪个时刻恰巧经过山崩的地点了。

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

如果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

4、父亲讲,一次他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轻女士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直等到他进去后才松手。父亲向她道谢,女士说:“我爸爸和您的年纪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这种时候,也有人为他开门。”“换位思考”就是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法则。

有关换位思考的事例
1个回答2024-02-27 03:21
比如说,假使一个学生的成绩很不好,非常贪玩,他妈妈也总是对他不满意,两个人关系闹的很僵。孩子总认为妈妈不爱他。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换位思考,想象妈妈的处境,天天为之上班劳累,下班做饭菜,最后孩子还不好好学习,能不伤心吗~

之后,孩子懂了妈妈的心,开始上进了...
你知道哪些换位思考的名人事例吗?
1个回答2024-02-07 08:23

换位思考的名人事例:

1、 叶圣陶

叶圣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为他人着棚瞎想过举一一个例子: 一位父亲让儿子递给他一支笔,儿子随手递过去,不想把笔头交在了父亲手里。

父亲就对儿子说:“递一样东西给人家,要想着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笔头递过去,人家还要把它倒来,倘若没有笔帽,还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类物品更是这样,决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对着人家。”

2、山姆·沃尔顿

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在这次萧条中,有90%的中小型企业都倒闭了,一个名叫山姆·沃尔顿的开的齿轮厂也近乎倒闭。于是克林顿卖了自己家里的东西凯弊,买了很多邮票,在向朋友寄信的时候,也在心里附上两美元,作为回信的邮票钱。

每个人都被感动了,他们回想了山姆·沃尔顿平日的种种好处和善举。这之后,山姆·沃尔顿就收到了很多订单,还有朋友来信说想要给他投资,一起做点什么,山姆·沃尔顿的生意很快有了起色链孙空。

换位思考事例
1个回答2024-03-13 15:25
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晏子来到楚国,把晏子迎接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有一回,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接待的人立刻把晏子的话传给了楚王,就叫人把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才从狗洞进去,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只有访问‘狗国’,对接待他的人说,不是城门:“这是个狗洞。晏子看了看晏子使楚



春秋时期
换位思考的名人例子
1个回答2024-03-16 10:16
《第三个小板凳》是北师大版第十一组单元:“努力”,中的第二篇课文,课文讲述了爱因斯坦小时候自强自励的故事。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点是:没有直接叙述爱因斯坦做小板凳的过程,而是陈述课堂认发生的事,从侧面反映了爱因斯坦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断努力的表现,老师态度的前后变化、同学的反应,都对爱因斯坦起到了反衬的作用。学生在理解本(qi3 dao4 le0 fan3 chen4 de0 zuo1 yong4 _xue2 sheng1 zai4 li3 jie3 ben3)文时有一定的困难。针对本班学生的学情,我设计了梯度式的问题。1、默读第二自然,找出描写老师与同学看到爱因期坦的小板凳时的态度。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去体会老师对爱因斯坦的态度(de0 tai4 du4)。一个学生说从“生气”“不像样”“糟糕”这三个词,体会到了老师很气愤。另一个学生说从“谁也没有见过”和“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体会到老师非常生气。我发现学生没能真切地感觉到老师态度的恶劣,看来对老师的话并没有真正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世界上还有比这更糟糕的小板凳吗?”我出示了一组选择题:(1)这个小板凳太糟糕了,再也没有比这更糟糕的板凳了。(2)走遍全世界,问遍所有的人,都不会找到比这个小板凳更糟糕的板凳了。(3)请问同学们,你个小板凳怎么样啊?它是好还是糟糕啊?学生一思考一比较马上便理解了老师并不是在提问,而是在嘲笑爱因期坦,态度非常恶劣。此时我再引导学生说说“孩子们都笑起来了”这笑是什么笑?学生脱口而出,是嘲笑,是笑话,是取笑。我马上追问,如果你是爱因斯坦,此时你的心情如何?学生有的说:想马上逃跑。想转学,再也不愿意看到这些老师和同学了。有的说:会非常生气;会很难过。在换位思考中,学生对爱因斯坦受到的打击,所承(shou dao de da ji _suo cheng)受的压力感同身受。 2、但是,一向“不爱说话”“低着头”的爱因斯坦,却勇敢地“站了起来(_que yong gan de _zhan le qi lai)”,反驳老师。他的勇气来自哪里呢?我让学生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答案。一小段时间后,有学生举手发言:生:爱因斯坦的勇气来自于小板凳。我欣喜,问:能不能说得更具体些。学生经过思考后答道:爱因斯坦觉得他交给老师的小板凳已经很好了,因为他还做了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师:是呀,他觉得第三个小板凳虽然不好,但比前两个

生接读:强一些。师:面对老师布置的手工作业,爱因期坦为什么会一连做了三个呢?这当中他都在想些什么?当爱因斯坦好不容易做出第一个小板凳时,他这样想——生:他想, 这个小板凳没做好,我再做一个吧,一定会比这个更好的。师:是呀,再试一试,一定会更好的。生:他想,这(sheng _ta xiang _zhe)个小板凳的两条腿都没接好,看来我得再做一个。师:于是,爱困斯坦又做了第二个板凳,这个小板凳怎第样?生:有进步了,本来两条腿没接好,这次只有一条腿没接好。师:功夫不负有心人,进步虽小却给了他做好的信心。同学们想想,爱因期坦做第三个小板凳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生:我已经有了前两次的经验了,再做一个一定会更好的。师: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生:第二个比第一个好,第三个一定会比第二个好的。师:我坚信(shi _wo jian xin)。生:我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一定能做出最好的板凳的。师:遇到困难时,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生:再加把劲吧(sheng1 _zai4 jia1 ba3 jin4 ba0),我一定要做出一个好看点的板凳交给老师。师: 多么努力认真的孩子呀!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嘲笑时,他勇敢地站起来,因为他觉得第三个小板凳并不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它是——生:是自己经过三次地努力才做出来的。生:是很不错的小板凳,比前面两个强一些。师:是呀(shi1 _shi4 ya1),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板凳,他感觉自豪与骄傲。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爱因斯坦说的话。生无比自豪地读。3、师:看着爱因斯坦(ai4 yin1 si1 tan3),同学们无比惊奇,他们为什么感到“惊奇”?在“惊奇”什么呢?生:他们没有(sheng _ta men mei you)想到世界上竟还有比第三个小板凳更糟糕的小板凳。生:他们没有想到爱因斯坦是这么地努力。在他们的印象中,他一直是个笨小孩。师:爱因斯坦的努力改变了同学对他的看法,也改变了老师对他的态度。你说具体说说“老师看他这样努力”在的“这样努力”,是指怎样的努力吗?生:是指爱因斯坦做坏了又做了,做坏了又做,坚持不懈。师:这么认真的态度出乎老师的意料。生:他做不好不灰心,又坚持做了一个又一个,一个比一个好。 师:他的坚持与努力让老师感动。生:他遇(sheng1 _ta1 yu4)到困难没有像巨人一样逃跑,而是反复地练习。(注:学生联想到前一篇课文《上天的蚂蚁》中的巨人。)师:在困难面前,不断努力,坚持到底,这样的孩子是多么让人喜欢呀!老师从此——生接读: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