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呼吸养生法

黄帝内经养生篇讲的什么?
1个回答2024-01-22 11:19
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巨大的经典著作,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它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古代养生学成就,迄今为止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和指导意义。其养生理论系统而丰富,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养生的基本原则,二是养生的具体方法。
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二)形神合一,精神内守
(三)法于阴阳,扶正祛邪
所以,《内经》认为保养生命关键是维持人体阴阳平衡。许多养生方法都体现了这一原则,如劳逸结合,如饮食方面要做到饮食有节,就是节制饮食,不能过饥也不能过饱,不能过寒也不能过热,五味要均衡,不能偏嗜,以保持五脏阴阳的平衡协调,这样就“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养生的第三个大原则就是法于阴阳、扶正祛邪,预防疾病和养生保健的关键是保养人体正气,增强抵抗病邪的能力。
黄帝内经春三月——再话养“生”
1个回答2024-04-16 20:22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 养生 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搭举。

立春了。又到了一年中养“生”的最好时候,所谓的生就是生圆戚气,这里用阳气说不足以说明,因为他除了阳气,更是一种生命的气息,春天过好了一年大半都能好。

所以如何过好春三月,遇到所有事情的一个处理方法,一个基本的准则,就在黄帝内经里面,对于春三月的描述里面了。

第一、春三月叫发陈,所谓的发陈,就是过去的心态,心情,事件,面对的问题,身体的状况,都会或早或晚出来,这是一个实际的情况。过去的喜悦和难受也会一并呈现。

第二、从身体上来说,早起, 被发缓形,就是穿 的 要松一些,头发散发,早上再院子里散步,注意这里不是为了散步而散步,而是为了慢慢走,回想自己的初心,志向,慢慢的明确坚定。

第三、从心态上说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要往好的方向上想,不要给任何人和事下那种不好的结论,多给予,多感恩,多夸赞,多奖赏,不管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其他人都应如此。

第四、如果难受如何?就是从身体心态中调节,参见上面三点。自己要放过自己, 养生 就是如此, 而且春天,着知腔碧急是常有的事情,所以才说要早上缓行 。

第五、对于小孩也是如此,小孩,就是在人生的春季,这时对于他们的对待尤其要如此。
黄帝内经中善于养生的人叫做什么
1个回答2024-01-29 08:25
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内养功的呼吸法
1个回答2022-07-21 13:09

内养功呼吸法较为复杂。要求呼吸、停顿、舌1.第一种呼吸法轻轻闭口,以鼻呼吸,先行吸气,同时用意领气下达小腹,吸气后不行呼气,而行呼吸停顿,停顿后再把气徐徐呼出,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停~呼。默念字句的配合,一般先由三个字开始,以后可逐渐增多字数。但字数最多以不超过九个字为宜,在词意方面,一定要选择具有静松、美好、健康内容的词句,常用的词句有“自己静”、“通身松静”、“自己静坐好”、“内脏动,大脑静”、“坚持练功能健康,,等等。默念要和呼吸舌动密切结合起来。以默念“自己静,,三个字为例,吸气时默念“自”字,停顿时默念“己”,字,呼气时默念“静”字,其余类推。舌动是指舌之起落而言,舌动配合吸气时舌抵上腭,停顿时舌不动,呼气时舌随之落下。
2.第二种呼吸法以鼻呼吸,或口鼻兼用,先行吸气,不停顿,随之徐徐呼气,呼毕再行停顿,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一呼一停。默念字句的内容同第一种呼吸法。其配合为吸气时默念第一个字,呼气时默念第二个字,停顿时默念剩余的字。舌动的配合为吸气时舌抵上腭,呼气时舌落下,停顿时舌不动,如此周而复始。
3.第三种呼吸法较难掌握,一般默念3个字为宜,用鼻呼吸,先吸气少许即停顿,随吸气舌抵上腭,同时默念第1个字,停顿时舌抵上腭默念第2个字,再行较多量吸气,用意将气引入小腹,同时默念第3个字,吸气毕,不停顿,即徐徐呼出,随之落舌,如此周而复始。此法的呼吸运动形式是:吸一停一吸一呼。

黄帝内经中哪些著名的医家及养生家
1个回答2024-04-16 11:30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为古代医家托轩辕黄帝名之作,为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创作,一般认为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

 

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是什么?
1个回答2024-01-27 11:56

我国文明史的第一页,既有蚕、丝,又有练、染,而在我国史前传说中,早就有了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

传说养蚕是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的。有一次,嫘祖在野桑林里喝水,树上有野蚕茧落下掉入了水碗,她用树枝挑捞时挂出了蚕丝,而且连绵不断,越抽越长。嫘祖受至启发,就用它来纺线织衣,并开始驯育野蚕。

黄帝妻子发明养蚕的故事有哪些意义?
1个回答2024-01-18 19:52

黄帝打败了蚩尤后,“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我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嫘祖被后世祀为先蚕,黄帝为织丝的机神。

为什么是「呼吸」而不是「吸呼」?
1个回答2023-09-22 07:05
个人理论:道家讲究有始有终,棚源吵阴阳相克相生,人出生第一口气是呼,呼出胎中之气,死链侍亡即裂简是呼出最后一口气,即有始有终;阴阳即道,呼出浊气,吸入清气,排浊而生,排浊而离,无牵无挂
是「呼吸」而不是「吸呼」,为啥?
2个回答2023-09-23 07:10

昨晚看《世说新语 排调》友皮氏有这样一个故事,恰好是讨论词语先后握羡顺序,除了孔孟等尊卑之类,还有平仄:诸葛令、王丞相好散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云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注释说:余嘉锡《世说新语 笺疏》第791页说:凡两字连续而有平仄声的不同,总是平声字在前,仄声字在后。我查了下《平水韵表》,“呼”字是上平,平声;“吸”字是入声,仄声。有时候词语的形成,都是根据韵脚二流行下来的,更能让人记住。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