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梅兰芳蓄须

梅兰芳蓄须写了哪几个事?
1个回答2024-01-21 08:22

梅兰芳蓄须全文讲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蓄须明志,第二件事是卖房度日,第三件事是打针装病

梅兰芳蓄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单一些?
1个回答2024-05-16 15:53

主要内容:梅先生唱戏时,总是把胡须剃掉,但是在祖国受到侵略的几年里,梅先生却蓄起了胡须,宁愿卖房子,装病发高烧,也绝不给侵略者唱戏。 综上所述,这篇文章讲了梅先生宁死不为侵略者唱戏的故事。 读后感:读了这篇文章,我感觉到梅先生十分的有气节,他剃胡须,卖房子,装作发高烧,不管忍受什么样的痛苦,都坚决不唱戏。在祖国危难之际,到处都是维护祖国的仁人志士,到处都是自强不息的百姓和发图强的有识之士

梅兰芳蓄须一文描写了梅兰芳的哪三件事?
1个回答2024-01-18 21:25

一共写了五件事分别是:拒绝播音;拒绝登台;避港拒演;蓄须拒演;自伤身体。

梅兰芳蓄须全文讲哪三件事?
1个回答2024-01-21 23:28

梅兰芳蓄须全文讲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蓄须明志,第二件事是卖房度日,第三件事是打针装病.

梅兰芳蓄须本文作者是?
1个回答2023-04-11 15:20
梅兰芳蓄须本文作者是查询不到的。
梅兰芳蓄须的主要内容?
1个回答2022-12-17 22:25
就是为了贴近生活改变自己。
希望能够帮到你。
梅兰芳蓄须中的深居简出是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3-01 03:15
深居简出,原指野兽藏在深密的地方,很少出现。后指平日在家里,很少出门。出自唐·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
文中指的是梅兰芳拒绝登台后的生活。
《梅兰芳蓄须》中“民族气节“指什么
1个回答2023-01-12 20:24
阿巴……阿巴……阿巴……阿巴……阿巴……
井陉之战的战役疑问
1个回答2024-05-28 13:28

不少人对汉灭赵的印像非常简单,认为是韩信“背水一战”大败陈余,就一个井陉之战就轻松平定所有赵国?燕国望风而降?  其实汉灭赵之战并不是这么简单。
如果综合史记其他的传纪的相关史料,加以论证和分析,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汉灭赵之战。  韩信与张耳攻打井陉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但被人忽略的是《傅靳蒯成列传》,刘邦率领汉军主力,离开荥阳,从赵国南部进攻赵国,直取邯郸:  《傅靳蒯成列传》记载(靳歙)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汉王)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攻破赵军,得其将司马二人,候四人,降吏卒二千四百人。从(汉王)攻下邯郸。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汉王)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     这段史料“从”字后面省略了“汉王”二字,也就是说,靳歙是受刘邦的指挥。  又根据《傅靳蒯成列传》(周緤)蒯成侯緤者,沛人也,姓周氏。常为高祖参乘,以舍人从起沛。至霸上,西入蜀、汉,还定三秦,食邑池阳。东绝甬道,从(高祖)出度平阴,遇淮阴侯兵襄国。    周緤“常为高祖骖乘”,即刘邦的警卫,他“从出渡平阴,遇淮队侯兵襄国”。 “从”字后一定是省略了“高祖”。周緤与刘邦到襄国与淮阴侯韩信会合,当是发生在平定邯郸之后。结合《靳歙传》,靳歙从汉王刘邦攻下邯郸之后,独自平定了平阳与邺城 ,此时刘邦到襄国会合韩信去了。  结合《张耳陈馀列传》:“汉三年,韩信已定魏地,遣张耳与韩信击破赵井陉,斩陈馀泜水上,追杀 赵王歇襄国。  韩信与张耳在井陉之战后,追杀赵王歇于襄国,因此,刘邦与韩信在襄国会合,完全是汉军南北夹击赵国。  根据秦楚之际月表,这是汉三年十月发生的事。  根据《曹相国世家》:“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乃引兵诣敖仓汉王之所。”   大约在汉三年十月井陉之战到襄国杀赵王这段时间内,赵将戚将军向西逃跑至邬县,被正在平定魏、代一带的曹参斩杀。    再根据《绛侯周勃世家》(周勃)“攻曲逆,最,还守敖仓”   周勃在平定赵国后,率军汉军出击燕国攻打燕国曲逆,功最高,周勃是刘邦的老部下,可见跟随刘邦从南面进攻赵国的将领还包括周勃。    《高祖功臣侯者表》记载:召欧“以中涓从起沛,至霸上,为连敖,入汉,以骑将定燕,赵,得将军,侯,二千二百户。   召欧“以中涓从起沛”,也是刘邦的老部下,可见也是跟随刘邦从南面进攻赵国的将领之一。   程黑:以赵卫将军汉王三年从起卢奴,击项羽敖仓下,为将军,攻臧荼有功,侯,千户。——《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赵国大将程黑向卢绾投降,卢绾是刘邦关系最亲密的部下,说明卢绾也跟随刘邦参加了对赵之战。    大约在襄国灭赵王歇后,周勃、召欧 等汉将继续在赵国北部的巨鹿、常山、燕国一带作战,燕国降汉 。这个时候汉王刘邦在襄国,燕国显然是向刘邦投降。  至此,燕赵之地基本被汉军平定。
  
实际上,汉灭赵之战的过程是,韩信与曹参受刘邦的命令,先击败阻挡汉军进军的代相夏说,把赵国的注意力转向赵国北部,派韩信与张耳在井陉设疑,利用地理优势吸引赵国的主力,刘邦自己亲自率汉军主力攻下邯郸,当赵国失去邯郸,襄国危急,陈余进退两难,陈余不得不主动出击,此时韩信与张耳出井陉,攻杀了陈余。赵王歇逃到襄国,刘邦与张耳、韩信南北夹击襄国,攻破襄国会合,杀赵王歇,平定赵国。后来汉军又平定了巨鹿、常山郡,招降了燕国。
特别注释:韩信的兵确实被调拨了。
“信遂虏豹,定魏为河东郡。汉王遣张耳与信俱,引兵东,北击赵、代。后九月,破代兵,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破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史记,淮阴侯列传
“信遂虏豹,定河东,使人请权王:“愿益兵三万人,臣请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王与兵三万人,遣张耳与俱,进击赵、代。破代,禽夏说阏与。信之下魏、代,汉辄使人收其精兵,诣荥阳以距楚。 信、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汉书,韩彭英卢吴传
井陉之战本身的过程没有任何疑问,井陉之战的疑点在于韩信的兵被调的前后。根据史料(淮阴侯列传,以及下面百科罗列的诸将信息),分三个阶段,一阶段打魏后,韩信要求增兵北举,然后刘邦增兵。二阶段打下代国后,刘邦使人收了韩信的精兵,调往荥阳拒楚。三阶段等到再打井陉之战的时候,韩信又得到不少新兵,有的是韩信自己练的,有的是其他诸将的,韩信为主帅。
这三段,都有不同的史记纪录佐证,确定无误,所以这个过程也是可信的。但矛盾在于韩信的兵的变化,只记载了调兵去荥阳,没有说明韩信后来的兵从那里来,而其他参与的诸将,也都是各自纪录中的三言两语,这中间的关键是缺少往韩信调兵的纪录。
对于此,只能从前后贯通后去分析,有调兵走,也有兵打井陉之战,但井陉之战后韩信也说这些兵不是惯用的兵,综合分析,表明韩信手下的兵应该都是诸将之兵再加上韩信自己编练的新兵。
所以,刘邦确实调兵,但也给韩信调了够他使用的兵,且兵不是滥竽充数的兵,而且在井陉之战中,韩信的兵并不少。
至于为什么调韩信的兵,没说明,只能说有各种可能,一是正常的调度,时间上需要,赶紧拨过去荥阳以拒楚。二是将兵分离原则,把韩信和熟练的兵分开。三是可能其他的诸将的兵也是如此安排。
但是,不管怎么样,韩信的兵被调是事实,韩信也有兵打战也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