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道理启示

论语12章中的第三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2-07 11:51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



  原文出自《论语·第二章·为政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立:站得住的意思。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读解: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三十而立,是说在前面阶段的学习和充实自己修养的基础上,确立自己在为人处事,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原则。

  四十不惑,是三十而立的下一个阶段,四十不惑,是说用自己的原则在经历许多的人和事后,对自己的原则不惑,而不是说对什么都不疑  惑,如果都不疑惑那就成为神人了。

  五十知天命,也不是所谓的宿命论,而是明白所谓命运,现在的一切一切,都是自己造就的,因此就应不怨天、不尤人。

  六十而耳顺,是说这个时候,能明白是非,好的坏的自己能辨别。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到了七十岁时的时候,你在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都成熟,做事的时候就基本不会犯错,而不是说随心所欲,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我们读论语是不能粗心大意,不能片面的从文字上理解,而要深入了解这些话的用意,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去。
读了麻雀的评论这篇文章你有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3-01 22:03
从中给我们的启示: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是欢、是喜、是悲、是哀.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当然,也一定要学会成长、学会自强!只要心中有梦想,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解.不要被周围那些琐碎的事情而动摇了追逐梦的信心和勇气,因为那不是你的终点,真正的终点是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希望!
论语对我们的人生启示
1个回答2024-02-11 00:03
孔子的《论语》不仅是一部谈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著作, 还是一部谈人生理想与人生智慧的著作。每每读来都给人以莫大的启示。首先,《论语》全面地阐释了孔子仁、义、礼、智、信的核心思想。孔子认为“仁”是人格的最高境界。仁”既是一种心法,也是一种境界。一个人成功的时候不骄傲,失败的时候不颓废,这就是仁的境界,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人要有高度修养。除了“仁”之外,孔子在《论语》中也强调“义”。在他看来,“义”是安身立命之根本,人的精神追求远比物质需要有意义
论语的启示
1个回答2024-02-14 22:04

       论语其核心是“仁”,即是在对人的尊重和仁爱的启示。《论语》启示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温故而知新,要学会宽容,在现代的生活中,往往伴随着矛盾,我们要学会宽容、谅解。这样才能与别人和睦相处,才能使社会变得愈来愈美好。在学习上,要和思考相辅相成,在学习中思考,思考中学习。还有就是孝心,孝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没有孝心就谈不上做人了。

       

       学会改进自己,在学习中进步,变成善良、宽容的人。《论语》对现代生活的启示,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反观内心,做一个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坦荡荡的君子。

变色龙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3-01-12 01:28
人不能太没有立场
有关成长启示的文章
1个回答2024-02-15 22:12
今天又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与其说是洗礼不如说是思想风暴!!

每一次洗礼后都感觉大脑有很多的想法,但又说不清那是什么.觉得走在回家的路上,感觉所有的一切都很美好,就象今天吃冰激凌的感觉,冷但很爽!

喜欢听他讲话,也许有夸张的成分,但很有希望的样子.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是有希望的,关键是看自己怎么把握.面包总会有的!他说的很对,不管以后我们有怎样的打算,都应该把自己的羽毛长齐,然后才可以飞的更高!

每一次都有收获,每一次都如获至宝,每一次都受益匪浅,每一次都让自己更清醒!

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感谢他,感谢这样的成长!感谢生活让我们懂的更多!!
变色龙 这篇文章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4-04-24 15:45
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在这篇著名的小说里,他以精湛的艺术手法,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欺下媚上、看风使舵的沙皇专制制度走狗的典型形象,具有广泛的艺术概括性。小说的名字起得十分巧妙。变色龙本是一种蜥蜴类的四脚爬虫,能够根据四周物体的颜色改变自己的肤色,以防其它动物的侵害。作者在这里是只取其“变色”的特性,用以概括社会上的一种人。
《童年》最有启示的是哪一章?是什么启示?
1个回答2023-08-05 01:10
童年的启示和道理如下:
《童年》这本书中的阿廖肢简沙用苦难的一生和用于拼搏的精神诠释了这个道理。给我们的启示是: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样,是欢、是喜、是悲、是哀。我们都应该从中有所收获,有所领悟。也一定要学会成长、学会自强。只要心中有历轿裤梦想,再大的困难也会迎刃而帆做解。
学习了论语十二章,你有哪些启示?
2个回答2022-11-05 17:07
“学而时习之”,在学习上启示我学习新知识之后要常常温习实践。“与人交而不信乎”,在修养上启示我和朋友交往一定要讲求信用。
申论启示题怎么写
1个回答2024-01-31 20:28

申论启示题写法如下:

启示型综合分析的本质是通过分析材料中案例的做法,提炼经验教训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我们应该如何落实。启示型综合分析题的常见要求包括“全面准确”“分析透彻”“观点明确”等。

具体而言,“全面准确”就是找到的启示要尽可能的全面;“分析透彻”是要结合材料和实际进行分析再书写,切勿照搬做法;“观点明确”要求各位考生能够将核心启示前置,在写出具体的表达。按照审题、找点、加工、书写的步骤进行找点。

申论是一门公务员考试科目,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测查应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申论是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检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在公务员考试中,申论为主观性试题,五道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申论是能力考试,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