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桃树

一颗小桃树的作者 中心思想
1个回答2024-01-27 17:48

《一棵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扩展资料

本文写小桃树时,反复出现“我的小桃树”这样的表述。这种带有强烈主观情感的表述,表明作者笔下这株“野”的、“没出息 ”的、不美的小桃树,与自己有着特殊的情感联系。小桃树是奶奶给的桃核种出来的,蓄着童年的梦,作者对小桃树发芽、长大、 开花以及横遭风雨的叙述,都包含着感慨和寄托。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经历风雨仍然顽强生存的小桃树的故事,赞颂了小桃树同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明写的是一棵小桃树及其生存环境,却很自然地让读者联想到作者及其同代人所面临的那个年代,让读者从中品味到小桃树的成长经历与贾平凹成长经历的相似之处。同时揭示了一个生活哲理:不屈不挠地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双线并行的结构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猥琐,被人忘却)——有墙院高了(被猪拱折,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遭受种种不幸——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予着深刻的含意。作者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应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个女人一颗桃树是什么成语
1个回答2024-02-02 05:24
人面桃花



发音 rén miàn táo huā

释义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处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人面桃花的故事

示例

近义词 人去楼空
一颗小桃树
1个回答2023-10-23 21:53
问题是什么?
一颗小桃树主题是什么?怎么表现的?
1个回答2024-02-08 21:15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是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蓄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花儿开的惨淡,又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更痛苦而又无可奈何了,最后看见小桃树勇敢地与风雨搏斗,保留一朵欲绽的花苞,“我”收到感动。

《一颗小桃树》为什么不能改为《我的小桃树》?
1个回答2024-01-17 08:44
《一颗小慧或洞桃树》作为题目,总领团卜全文、点明主旨,由一棵小桃树而引发出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小桃树是引领全文的线索,用一棵小桃树作为题目,更能突出中心,让读者一目了然。前枯
《一颗小桃树》奶奶和小桃树之间发生过哪些故事?
1个回答2024-01-27 19:56
奶奶和小桃树之间发生过很多有趣的事情。
一颗核桃树
1个回答2024-03-01 22:09
“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

我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人要有所作为,别人才能认识你、了解你、关注你。



在这个竞争的社会,重有那么一些默默无闻的人在生活着。有些看到了,我们不说:有些看到了,我们会说;有些,没看到也没说。 重有那么一些人,总是在最后我们才知道他得存在他的价值,比如梵高和他的《向日葵》,再比如贝多芬和他的《命运交响曲》。

我们都知道“是金子到处都可以发光”。我们该勇敢的时候就要勇敢点,拿出勇气,表现自己,收获我们应该收获的。
一颗小桃树10至第14段从两个方面来写小桃树作者是怎么写的.
1个回答2024-02-09 08:28

作者是把小桃树不幸遭遇同顽强向上的精神揉和在一起写的。既写了小桃树的“弱小”“孤独”“命薄”,变成“赤裸裸的了”,又写了“它开了花”“花没有立即谢去”,在大雨中拼命“挣扎”,树的高处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采用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再次显示小桃树“要开花、结果”的执著追求和美好理想,也暗含着作者尽管几经挫折,几经磨难,仍然百折不挠地追求着人生的幸福和美好的理想。


写作特色

 

1、双线并行的结构

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

明线是小桃树的经历:桃核埋在角落里——萌芽(嫩绿)——长到二尺来高(样子猥琐,被人忘却)——有墙院高了(被猪拱折,讨人嫌,被遗忘,奶奶照顾)——开花(弱小,遭大雨,花零落,挣扎)——高高的一枝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暗线:“我”出生在偏僻落后的山村小院,生活贫苦,天地狭小,孤陋寡闻——离家出山,进城读书,感到自己渺小,但想干一番事业——长大后,方知人世复杂,感到自己太幼稚、太天真,像小桃树一样,“我”心里“到底还有一朵花呢”,对理想和幸福的追求更加坚定了。

 

2、托物言志的写法

本文是一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作者笔下的小桃树瘦弱而顽强,寄予着深刻的含意。作者明写小桃树,暗写自己。作者对小桃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反应了自己对美好未来、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


一颗小桃树,小桃树的经历告诉了我们什么?
2个回答2023-12-15 06:30

《一棵小桃树》中,小桃树的经历告诉了我们:

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进取,不懈追求,才能获得成功。

桃子素有“寿桃”和“仙桃”的美称,因其肉质鲜美,又被称为“天下第一果”。桃肉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以及有机酸(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糖分(主要是葡萄糖、果糖、蔗糖、木糖)和挥发油。

挑选桃子,以稍用力按压时硬度适中不出水的为宜,太软则容易烂。颜色红的桃子不一定甜,桃核与果肉分离的不要买,核与肉粘在一起的,果肉才比较甜。

桃是一个多义的象征体系。在人们的文化观念中,桃吉祥、长寿的民俗象征意义。

桃花经典赋文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写了一首《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

自古以来,写桃花的诗很多。如《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唐代诗人高蟾的“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裁”。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把人们带入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天地。

我国是桃的故乡。世界上桃的品种有3000多种,我国占1/4以上,可分为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观赏桃主要是观赏桃花,有桃红、嫣红、粉红、银红、殷红、紫红、橙红、朱红……,真是万紫千红,赏心悦目。

五果是桃、李、杏、梨、枣,桃是五果之首。

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

民间年画上的老寿星,手里总是拿着桃——“寿桃”,过生日做寿时要蒸桃形的馒头,或实心、或空心里面填馅,做成圆馒头状,在顶都捏出桃尖,从上至下轧出一个桃形槽来,将桃尖略微弯曲,再染成红色,上笼蒸熟,“寿桃”就做成了。在老人生日那天,献给老人,以祝福老人健康长寿。

一颗小桃树的主要内容?简洁急需?
1个回答2024-02-09 09:58

《一棵小桃树》为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由得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