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信

商鞅立信的译文
1个回答2024-01-23 03:58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商鞅立信古文翻译
1个回答2024-01-26 17:01
商鞅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恐怕老百性不相信自己,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百姓中有谁把木头搬到北门就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动。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他五十金,以表明决不欺骗。人们都知道了左庶长言出必行,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1个回答2024-01-26 01:0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语,是关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商鞅立信里的市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1-13 17:08
.顺应了历史潮流的发展趋势。商鞅变法,很大程度上是加强中央集权和有利于百姓的政策。
二.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有效的办法。
三.敢于同旧势力斗争。
四.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商鞅徙木立信论:就是扛木头从城这头走到那头得千金的故事。
五.国君的支持。秦朝到秦孝公是已经是君主权力很大的时代了,不像清朝的光绪帝,有名无实。
六.长期遏制秦国的晋国分为韩,赵,魏三国.秦朝有了比较安定的外部环境。
七.中原贤士游说秦国 ,秦朝包括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民风国风都是比较开放的,特别是秦国的崛起离不开很多外国贤士的支持,像郑国他是韩国派去秦国的工程师,他修筑了郑国渠。商鞅是魏国人。以
商鞅立信的故事是什么意思
1个回答2023-12-18 09:44
是说商鞅徙木立信的事。
古代,有卫人商鞅要在秦国实施变法,为了表明官府出言必行之诚信,商鞅便命人在南城门立了一根木头,承诺如果有人将此木搬到北城门,就赏赐十金。搬一根木头,有如此重赏,人们不信,无人去搬。于是商鞅又下令,将赏金加至五十金。此时有人将信将疑把木头搬到北城门,商鞅马上派人兑现赏金,以示不欺。这件事轰动秦国,百姓纷纷叹服。认为官府守信,相信商鞅说话算数,便拥护改革,使商鞅的新法得以顺利实施。
商鞅立木,取信于人的故事?
1个回答2024-02-28 00:49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 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时,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此举取得了民众对商鞅的信心,终于商鞅公布了变法的法令。这个故事也称商鞅立信。

商鞅徙木立信说明了什么道理
1个回答2024-05-22 17:07


商鞅世睁徙木立信中徙木立信的意思是指通过使人搬动木头而树立威信,而使公众信服的行中哗为,说明的道理是需要确立一种政权的公信力,因为当时卫鞅初入秦地并深感秦的弊政,政出多门、政令不清,百姓对官府没有信任,所以徙木立信让百姓确信,并表明新的改革政府是说到搜培岁做到的,不存在欺骗。
《商鞅立信》的翻译
1个回答2022-09-04 15:35
商鞅变法的命令已经准备好了,还没有宣布,恐怕百姓不信服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南门前放置了一根高三丈的木头,征集可以把木头搬到北门的百姓给他十金。百姓看到后对此感到很奇怪,没有人敢去搬木头。他又说:“可以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上前搬木头,立刻给了他五十金,用来表明他不欺骗百姓。最终他才下了命令。
商鞅立木为信出自哪里?
2个回答2023-09-14 14:55
立木为信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商鞅立木是不是信的成语?
2个回答2023-12-23 04:33
商鞅立木不是信的成语,是关于“信”的典故。
孝公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商鞅先后两次实行变法,变法内容为"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开始推行革新时,为了取信于民,他派人在城中竖立一木,并告知:"谁人能将之搬到城门,便赏赐十金。"秦民无人敢信,后加至五十金,于是有人扛起木头搬到城门,果然获赏五十金,从此宣示与开展孝公变法,史称"徙木立信"。北宋王安石,在一首称赞商鞅的诗中以"一言为重百金轻",来比喻言出必行的重要。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