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人民教育出版钍三年级

核燃料的原料——钍讲的是什么?
1个回答2023-11-24 19:41

在一些偏僻的小山村,如果没有电灯的话,每逢夜间演戏或开村民会时,总在广场上点几盏耀眼的煤气灯。煤气灯虽然有“煤气”两个字,其实并不是用煤气点的,而是用煤油作燃料。

煤气灯的灯罩十分有趣:刚买来时,它是柔软、洁白、闪耀着蚕丝般光彩的苎麻纱罩。可是,点过一次后,它竟变成一个硬绷绷的白色网架子,用手指一触,就会被碰得粉碎。然而,它却能被点十次、百次,不会烧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苎麻纱罩做好后,是在饱和的硝酸钍溶液里浸过的。就是因为有了硝酸钍,才使灯罩有了奇妙的本领。

硝酸钍是钍的盐类。钍是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在1828年发现的。它是银白色的金属,密度跟铅差不多,也很柔软。在常温下,钍的性情很“懒”,在空气中不会被氧化,在酸碱溶液中也不会被腐蚀。但在高温下,它就活泼起来,能跟许多非金属起反应。

二氧化钍是钍的最重要的化合物。奇妙的是,它在高温下受到激发,会射出白色的光。人们正是利用它的这一特性,来制造煤气灯罩。浸过饱和硝酸钍溶液的苎麻灯罩,在高温下,苎麻纤维马上就烧掉了,硝酸钍分解,放出二氧化氮,剩下的就是二氧化钍。煤气灯之所以那么亮,也是与二氧化钍发出的白光分不开的。

钍还有放射性,这是居里夫人在1898年发现的。钍在“原子锅炉”中受到中子“炮弹”的轰击后,会转变成铀(233)。这种特殊的铀的同位素在自然界中是找不到的。它可以作为核燃料,用于“原子锅炉”中。因而,钍本身虽然不能作为核燃料,但却是制造核燃料的原料。

钍在地壳中含量约为6/1000****,差不多比铀多3倍,而且比铀集中,容易提炼。正因为这样,钍在近些年来已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兴趣。

张喜民的教育经历
1个回答2024-01-22 04:11

1. 大学:山东迹首大学政治姿液数经济学专业
2. 硕士:山东大学经济学专业
3. 博士:山东大学企业管理专业埋颤

民国时期有哪些教育大家?
1个回答2024-04-30 23:39
有傅斯年、潘光旦、陶行知、叶圣陶、陈鹤琴及舒新城。
他们都经历五四新文化的洗礼,都非常爱国又非常重视西方现代教育理论的引进,都认为教育的宗旨是人格的培养,都反对知识的灌输和现代科举制度。
民国时期的教育搞得怎么样
1个回答2024-01-31 23:58
比过去有进步,儿童入学率识字率都提高不少
但还没实现义务教育
有平民教育家之称的人是?
1个回答2022-09-03 13:49
陶行知,确定
民办学校是为了挣钱还是育人
1个回答2024-04-09 23:31
工作啊,要求当然是严格的,但是人格上是平等的。另外大家都在一块儿共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事业,关系都是很好的,对学生我们都是比较严格要求的。前天学校搞了一次述职,我们一位同志现在是我们信息工程学院的院长,他原来曾经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校长,他来了以后他就讲,他就说开始同志们有争论,因为咱们是个民办高校,民办高校是依靠,某种意义上讲它的生存和发展是依靠学生的学费,学生是学校发展的衣食父母,一个方面,学生是受教育者,另外一个方面,学生在支持你学校的发展。所以他来了以后同志们就在讨论,是对学生严一点还是宽一点?要太严了,有的学生不上了,不敢来了,有些学生违纪了,你把他开除了,开除了学费没有了。但是大家讨论的结果,从严要求,从严治学是教育的规律,不管你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因为只有从严治校,从严管理,当然严,严而有度,有科学,不是说法西斯,而是严格要求,这个严格要求,严师出高徒,名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成才了,他倒回来会感谢学校,有更多的学生成才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提高,它在社会上的知名度才会提高,才能有更多的学生愿意到你这个学校来,这是很重要的。
所以在学校不管是公办还是民办,都要严格要求,这是对学生有利的,严是爱,宽是害。所以外事学院这些年养成了这么一个传统,对学生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各方面的考风、考绩都是比较严格的,所以这样呢,实际上造成一个很好的社会效益,很好的社会效应,所以它这些年招生的情况非常好。在许多省份录取的分数线超过了二本,甚至在某些地区都超过了一本,这就是因为它的社会声誉好,家长也放心,学生也愿意来。去年好像有一个全国女子滑水比赛的冠军,这孩子有这么个头衔,应该说她想上一个公办高校也不太困难,因为都是体育特招生,但是她选择了西安外事学院,她就认为这个地方这种多种成才的途径、方向有利于她,适合于她,她选择了西安外事学院,这就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关键把学生的培养质量搞上去,这样才能够扩大学校的声誉,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
第一个提出“全民教育”思想的是谁
1个回答2022-12-07 06:16
德国的费希特
如何教育少数民族孩子?
1个回答2024-02-01 23:27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是关心的,少数民族的孩子有时候会感觉不合群,,是他们和你的交流上有障碍,即使是汉族小朋友有时候还和老师产生代沟呢,更何况普通话不怎么好,生活经历不一样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平时多关心他们,还有最重要的,要一视同仁,有时候还可以多关心一点,但不要过度关心,这样会起反效果。

孩子小,很单纯,有时候只看表面现象,所以要尽量让自己的行为能够让他们理解。
如何教育少数民族孩子?
1个回答2024-01-30 01:12
首先要让他们觉得你对他们是关心的,少数民族的孩子有时候会感觉不合群,,是他们和你的交流上有障碍,即使是汉族小朋友有时候还和老师产生代沟呢,更何况普通话不怎么好,生活经历不一样的少数民族小朋友。平时多关心他们,还有最重要的,要一视同仁,有时候还可以多关心一点,但不要过度关心,这样会起反效果。
孩子小,很单纯,有时候只看表面现象,所以要尽量让自己的行为能够让他们理解。
民国时期的学堂教育
1个回答2024-02-22 11:26
[民国]民国时期的教育 时间: 2006-08-04 来源: no source 一、 学前教育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幼儿教育思想的传入,两次学制改革重视女子教育并兼及学前教育,使学前教育机构正式纳入学制系统,学前教育比清末有了较大的发展。如据有关部门的调查,1911年上海只有幼稚园2所、幼稚生100余人,1918年已有幼稚园12所、幼稚生400余人,1926年则有幼稚园21所、幼稚生800余人。同时,北京及诸多大中城市也出现了一批学前教育机构。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通过了陶行知、陈鹤琴等人提出的“幼稚教育案”7件;其中《各省各县各市实验小学设立幼稚园案》规定从该年度起实验小学必须创办幼稚园。1932年教育部颁布《小学组织法》,规定“小学得设幼稚国”。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学前教育的发展,到1936年,幼稚园、幼稚生数已分别达到1283所、约8万人。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学前教育遭受重创。抗战胜利后,我国的学前教育恢复较快。1947年的幼稚园、幼稚生数已超过战前最高水平,分别为1301所、约13万人。民国时期最著名的幼稚园有1923年陈鹤琴创办的南京鼓楼幼稚园和1927年陶行知创办的南京燕子矾幼稚园。

民国时期还出现了专门培养幼稚园教师与保育员的机构和专门的幼稚教育研究机构。如北京女子高师1916年附设保姆讲习科;张春1913年在南通创办幼稚园保姆传习所。苏州景海女子师范学校1916年附设幼稚师范科等。最有名的数国立幼稚师范学校。该校前身为陈鹤琴1940年创办的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943年改名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添设幼稚师范专科部,是我国最早、民国时期唯一单独设置的国立幼教师资培养机构。抗战胜利后迁至上海升格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所以它又是民国时期我国唯一的国立幼稚师专。为适应幼稚教育迅速发展的需要,1927年由陈鹤琴、陶行知等发起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它以研究儿童教育、推进儿童福利和提倡教师敬业精神为总目标,致力于中国幼教理论的探讨交流和幼稚园的推广,并出版了《幼稚教育》、《儿童教育》等刊物。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