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年级有必要报英语吗

为什么恶人必有好报?好人必有恶报,或者无报?
2个回答2023-07-01 18:30
因为道法自然,丛林法则,弱肉强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呗。你大伯一家做了对他们自己最有利的事,只要不被抓进监狱就能顺风顺水。而你自己一家人爱心过度泛滥做了超出自己能力的事,拖累了自己一家人从而陷入万劫不复。这样的结果很实际,也很冷血。
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人好不好?
4个回答2022-09-22 13:54
有恩必报,好!有仇是不是能免则免!
虽然说有来有往,但是还是提倡知恩图报,投桃报李,以德报怨,以德服人!
家里邻居不都是远亲不如近邻吗;公司同事那是老交情,没有他们我们没法升;即使是情人背叛,我们感谢她陪我们走过的岁月,谢谢往日的关心…
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用什么词
1个回答2022-12-28 03:28
恩怨分明 [ēn yuàn fēn míng]
[释义] 恩:恩惠;怨:仇恨。对于恩惠和仇恨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毫不含糊。
什么叫「好人无好报,好人必有坏报」?
1个回答2023-12-06 07:41
你做了一辈子好事,忽然干了一件“坏事”,那么你一生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清空,大家会指着鼻子骂你。
但是如果你干了一辈子坏事,忽然心血来潮干了一件“好事”,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来称赞你,把你捧到天上,认为之前都错怪了你。
好人的修行要历尽千险万阻,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都不能少;而坏人的修行只需放下屠刀,只要一瞬间。
这个世界对好人的要求,真的是非常严苛的,如果别人称你为好人,你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大家会把所有的道德枷锁戴在你身上,哪天万一你要是有一丝一毫没有做到位,你所有的修行都会前功尽弃,甚至被当成妖魔。
而这个世界对坏人的要求,却是十分宽容,那些做过很多坏事的人,无论之前的罪孽多么深重,如果有一天准备改邪归正了,都会被大家捧得非常高。
好人得道需要历尽千山万阻,坏人得道却只需转一个念。这个世界的好人,天生就是要接受更多的磨难。
好心总会有好报,好心未必有好报?
1个回答2024-02-22 09:47
好心总会有好报的好心没必要,有好报没必有好报对这是绝对是两个概念和两个问题,有的人好心确实没有过上好的生活有个人好心,但是他的生活过得非常好。
有仇必报和睚眦必报有什么区别么?
2个回答2023-08-07 08:30
没什么区别,睚眦,传说是龙生九子之一。通常刻在兵器上,如刀身,剑的吞口等处。传说这东西是有仇必报的。
有恩必报有仇必报的人性格
1个回答2023-08-16 10:37
这类人是比较较真的,不喜欢欠别人,也不喜欢别人欠自己。这个这类人可以算是更加崇尚公正公平。他们往往做事都光明正大,不喜欢背地里算计别人。所谓行的正,坐的端形容的就是这类人。他们这种人,在社会上更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睚眦必报和眦睚必报哪个是对的
1个回答2024-01-12 14:54
睚眦必报
词目
睚眦必报
发音



bào
释义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报:报复。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后汉书·公孙瓒传》)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
大度包容
-------------------------------------------------------
“睚眦必报”是出自范雎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睚眦必报和眦睚必报哪个是对的
1个回答2024-01-10 16:16
睚眦必报

词目 睚眦必报



发音 yá zì bì bào



释义 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报:报复。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示例 瓒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后汉书·公孙瓒传》)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近义词 小肚鸡肠、睚眦小忿



反义词 大度包容



-------------------------------------------------------

“睚眦必报”是出自范雎的故事。

战国时期,魏国有一个中大夫,名叫范雎,因事在国内不能立足,被逐出国境,范雎很有口才,他被逐出魏国之后,仍运用能言善辩的天才,跑到秦国去,向秦昭王游说。

范雎恐怕让人知道他是被魏国逐出,所以改名换姓,自称是张禄,向秦昭王建议远交近攻的政策,秦昭王认为范雎的政策很妥善,于是把范雎留在秦国拜为上卿。

后来,范雎能够时常接近秦王,而且所建议的政策,秦王都认为可行,在实施之后又得到良好的效果,于是就封范雎为秦国的丞相。

范雎因为在秦国得意,便成为有财有势的大人物,认为也应该清算旧账;凡从前对他有恩惠的人,虽然所施的恩惠,只是给他吃一顿饭,范雎也重重酬谢,对于从前对他有嫌怨的人,虽然嫌怨的程度,只是张目忤视一下,他也不放过,便要实行报复。
有恩必报有怨必还什么意思
2个回答2023-08-11 16:34
有恩情一定会记得,直到还上。
有仇恨(怨恨)一定会记得。直到报仇(解开心结)。
说明一个人活的自在潇洒,敢爱敢恨。
热门问答